摘 要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提問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本文從閱讀教學中提問的視角、方式、層面等方面,概括了筆者在實踐中所積累的一些能夠提高英語閱讀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經驗。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b)-0000-00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是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的一種常見方式,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后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提問被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突破難點 ;還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時調控教學。一堂英語閱讀課的好與壞,往往從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中就能反映出來。那么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筆者以自己親歷的一些閱讀課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1趣問
有效提問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觀點。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使學生注意教師提問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問一些趣味性強、能發人深思的問題。有趣的提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興趣決定的。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最大范圍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及閱讀內容設計“趣問”。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玩、自尊心強。設計問題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不要故意用偏、難、怪的問題使他們感到難堪。教師還應從教材中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力求提問過程新穎,使學生樂于參與,激起學生探究的愿望,產生一種學習需要,形成學習的動力。如 :《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一模塊第二單元“I’m from China and I’mChinese”,這大概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第一次閱讀課。此時,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并不多。
所以,筆者在閱讀前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 :Youall know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But do you wanttoknow more about me? What is my Chinese name? How old am I? 這幾個問題一提出,就有學生在議論,他們很想對老師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借著這些問題,讓學生閱讀一段有關老師的小短文。然后,告訴學生“:I have some good friends. Do youwantto know who they are?”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2因問
課堂學習是學生的集體活動,教師應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群體效益,保證全體學生都有時間、有動力對問題進行思考。決不能將課堂提問變成只對“尖子生”的提問,以避免挫傷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因此,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所設計的問題面要廣,要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盡可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智力差異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習好的學生感到英語大有學頭,使學習稍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并使每個學生有練習的機會。在閱讀教學中,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基礎知識進行提問時,可面向學習水平中下程度的學生設計比較淺顯的問題,讓這部分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閱讀課的教學,讓他們在回答這些“淺”提問中形成各種新的認識,收到良好的問答效果。對知識難點的提問,可以設計成稍難但未超過學生英語水平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就像摘樹上的果子,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應當是“跳起來摘到果子”最合適。這樣,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認為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 ;程度差的學生會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如《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冊第四模塊“Life in the Future”,在閱讀前提問中,有的學生對問題How will the life in the future be?面露難色,于是筆者將復雜的問題具體化,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使用包含了答案的一般疑問句:What will the home in the future be like? Willpeoplehave big houses or small houses? Will homesbe warm in winter and cool in summer? Will homesbecomfortable? And then what will happen in thefuture? 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盡量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平等的學習機會。
3精問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寶貴的 45 分鐘,給學生最精的知識信息,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然而“精”并不等于少,因而不必在數量上斤斤計較,而是要在質量上力求精益求精。
《新標準英語》教材每個模塊中的第二單元都是一個主題突出的閱讀語篇,它呈現了本模塊的詞匯、句型、功能和話題等。新課改提出“整體語言教學”,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是在情景整體導入中對意義的整體理解,并逐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句型和單詞等知識的練習和實踐活動,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及結構,掌握文章各部分的內在聯系,從整體出發,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使學生讀得快、讀得多,促進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4巧問
實現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關鍵是在動態的課堂教學中找尋最佳切入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1在布置預習處提問
指導學生會預習是搞好學習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同時要教給方法,設計好提綱。要讓學生不僅能根據教師的提綱看書預習,而且可以邊看書邊生疑,提出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4. 2.在引入處提問
用設問方法引入新問題情景,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使大腦皮層出現“優勢興奮中心”,產生一種探索新知的強烈愿望。
4. 3.在結尾處提問
在結束時,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并有意創設疑問,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
4.4在重點處提問
每堂課都有重點,它是學習的核心部分,學習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學生能否圍繞重點展開思考。因此,教師應在學生所接觸的重點處設問,引導他們正確掌握知識的本質。
4.5在難點處提問
每堂課都有難點,這也是我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突破的一個重要環節。運用提問手段引導學生解決難點,必須從思維角度去鋪路搭橋,以攻破思維障礙,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