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長興島現狀園林綠化的實際情況,提出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園林綠化“十二五” 發展規劃的目標、綠地規劃指標、和計劃建設項目。
關鍵詞:園林綠化發展規劃建設項目
2009年長興島將總計投資3.24億元,采取工程造林和義務勞動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綠化2.6萬畝、栽植各類林木868萬株。城八線、濱海路、船舶配套產業園內道路兩側都將建設寬度為10米至27米的綠化帶。2010年春季實施的各項造林綠化工程,總投入中標額6億元,綠化面積2.6萬畝,共計植樹1284萬株。但現狀綠地布局缺乏整體性和系統安排,整體結構上缺少外圍自然山水環境向建成區的滲透;建成區內各類綠地之間在布局和內容上缺乏聯系,沒有形成有機的整體,生態效能無法有效發揮。
1 規劃目標和發展目標
將長興島建設成山水園林生態濱海城市。按照建設生態海島城市的統一要求,根據長興島實際情況,強化以生態廊道為骨干,結合城市綠地組成的綠地系統,保護城市綠色開敞空間,優化城市綠地布局結構,提高綠地配置和養護水平,豐富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實現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2 綠地規劃指標
做到“點、線、面”相結合,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護,高效能運營,著力營造“人在城中、城在花中”的人居環境,實現力爭到“十二五”末,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23平方米,城市綜合公園總數達到20個,產業用地設計按照花園式工業園區的設計目標,綠地率不低于30%。形成花園綠色城市。
3 建設項目
3.1 公園綠地
3.1.1 市級公園
(1)市級公園是指為全島居民及外來游客服務,是島內公共綠地中面積最大、活動內容豐富、設施最完善的綠地。(2)市級公園建設在符合規范同時,應充分考慮城市生物多樣性建設要求、群眾性體育設施建設,如跑步徑、全民健身設施等,緩解島內文體設施空間緊張的壓力。(3)規劃市級公園共1個,是長興島的城市綠肺,心之向往,發展之源泉,即大孤山公園。
3.1.2 區級公園
(1)區級公園是指為全島居民服務,是全島公共綠地中面積較大、活動內容豐富、設施最完善的綠地。公園面積一般在10公頃以上,其服務半徑約為2~3公里。(2)區級公園建設在符合規范同時,應充分考慮城市生物多樣性建設要求,應考慮群眾性體育設施建設,如跑步徑、全民健身設施等,緩解島內文體設施空間緊張的壓力。(3)新建區級公園共1個,是長興島對外宣傳和體現城市風貌的重要窗口,分別為:長興島海濱公園(綜合區北側海濱、主城區南側海濱)。
3.1.3 片區級公園
(1)片區級公園是指為島內一定區域的居民服務,具有較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設施完善的綠地。公園面積按該區居民的人數而定,其服務半徑約為1~1.5公里。(2)片區級公園建設在符合規范同時,應充分考慮島內各功能區的特殊性與相似性;以人為本,滿足各功能區居民休閑、健身活動需求;注重生態原則,營造四季景異的景觀效果。(3)建設片區級公園共2個,分別為:長興島橋頭公園、桃房水庫公園。
3.1.4 帶狀公園
(1)帶狀公園是指沿城市道路、河道水系等,有一定游憩設施一定寬度的狹長形綠地,呈帶狀形式,可供居民休息、活動。(2)帶狀公園建設在符合規范同時,應充分考慮帶狀公園所處各功能區的特殊性與相似性;以人為本,滿足居民休閑、健身活動需求;注重生態原則,營造四季景異的景觀效果。(3)規劃帶狀公園共一個,分別為:桃房生態河公園。
3.1.5 街旁綠地
(1)街旁綠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對獨立成片的綠地,包括街道廣場綠地、小型沿街綠化用地等,是居民使用頻率較高的城市綠地,綠化占地大于等于75%。(2)街旁綠地類社區公園綠地寬度應大于8米、長度大于500米,綠化建設應考慮喬木、灌木、草坪相結合。(3)建設街旁綠地8個,分別為:新港小區東側街旁綠地1.17公頃、三堂街旁綠地1.31公頃、金海明珠西側街旁綠地1.35公頃、新港東側街旁綠地1.42公頃、長嶺街旁綠地1.52公頃、城八線環島街旁綠地3.27公頃、世輝耀街綠旁地1.24公頃、長興島中學南側街綠旁地6.92公頃。共計18.2公頃,投資1820萬元。
3.2 生產綠地
(1)生產綠地是指為城市綠化提供苗木、花草、種子和其他園林產品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用地,是城市綠化的生產基地。(2)根據《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建城[1993]784號):生產綠地不應低于城市建設總用地的2%。(3)條件限制,成本較高,采取島內自供和島外引進相結合、政府和市場培育相結合的方式,在桃房水庫東側設置面積9.65公頃的生產綠地,為島內綠地儲苗,以大苗、大樹的苗圃為主,花圃、草圃為輔。綠地率不低于90%。
3.3 防護綠地
防護綠地是指城市中以衛生、隔離、安全防護為目的的綠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條件、衛生條件、通風、防風和防沙等。包括衛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城市高壓走廊綠地、城市組團隔離帶等。城市建設用地內防護綠地分類城市建設用地內防護綠地包括七類,即工業防護綠地,倉儲防護綠地、道路、對外交通防護綠地,市政設施防護綠地,生態防護綠地,防風林帶及裸露坡體綠化。
3.4 道路綠地
(1)道路綠地包含內容。道路綠地是指道路廣場用地內的綠地,包括行道樹綠帶、分車綠帶、交通島綠地、交通廣場和停車場綠地等。(2)道路廣場用地綠地率控制。廣場用地綠地率不低于60%;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于40%;紅線寬度大于50米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30%;紅線寬度在40—50米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5%;紅線寬度小于40米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0%。(3)樹種選擇。要形成\"以人為本\"的生態環境空間,營造恢弘大氣的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態景觀群落的適當構成,它是自然化景觀再現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態景觀群落構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觀空間則是無源之水。本著\"適地適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則,模擬自然的生態群落,按照上、中、下三層進行設計。上層喬木:以落葉喬木和常綠樹為主,形成上層界面空間,其中落葉喬木與常綠樹的比例為6:4最宜,以保證夏景的濃蔭與冬季有景可觀。
3.5 綠色建筑
大力發展屋頂綠化建設,推進道路立交橋、軌道橋綠化工作,治理“空中荒漠”,提高綠視率。預計實現屋頂綠化4處,新建0.3萬平方米;垂直綠化1000米;道路立體綠化1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