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亳州市當地政府和海事管理機構、交通部門積極探索創新鄉鎮政府落實鄉鎮渡運安全責任制途徑辦法,通過大力加強“鄉管員”建設管理,促進鄉鎮政府落實鄉鎮渡運安全責任制,調動具有鄉鎮渡運安全管理職責的各方面積極性并形成鄉鎮渡運安全監管合力,改善了當地鄉鎮渡運安全監管環境。借鑒其機制,完善安徽“鄉管員”管理模式,以確保安徽省鄉鎮渡運安全長治久安。
關鍵詞:鄉鎮渡運安全鄉管員責任機制海事管理研討
中圖分類號:X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b)-0000-00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西接河南省鹿邑縣,北連河南省商丘市。亳州市下轄三縣一區(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譙城區),面積8400平方公里,人口525萬。載止到2011年12月31日轄區內共設置渡口70道,鋼質渡船79艘,其中市二類渡口9道,三類渡口61道,渡工163人,涉渡鄉(鎮)38個,鄉鎮船舶安全管理員(我們習慣稱“鄉管員”,以下統簡稱“鄉管員”)57名,涉及鄉鎮政府43個。
但是,個別海事執法人員、交通部門工作人員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還沒有完全適應嚴格按照現在政府及其部門必須依法行政原則進行鄉鎮渡運安全監督管理模式。在安徽省現行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下,海事管理機構和“鄉管員”在實施鄉鎮渡口渡船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上工作模式應當完善,以充分發揮當地縣鄉政府和交通部門、海事管理機構在鄉鎮渡運安全監督管理上職能和監督保障其盡職盡責,齊心協力把安徽省鄉鎮渡運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建立健全鄉鎮渡運安全長效管理機制,營造良好水上交通安全環境。
1 基本經驗
新時期亳州市鄉鎮渡運安全管理實踐證明,“鄉管員”是代表鄉鎮人民政府實施渡運安全管理的第一線直接責任人,是亳州市鄉鎮渡運安全管理第一屏障,他們的工作好壞直接影響亳州市渡運安全管理效果。所以,如何建設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鄉管員”隊伍成為亳州當地政府和交通部門、海事管理機構的一個重要課題。亳州市以抓“鄉管員”建設為主線,促進鄉鎮政府落實渡運安全管理責任制和加強本地鄉鎮渡運安全工作,保障亳州市近四年鄉鎮渡運安全無事故。
1.1 建章立制
亳州市、縣、鄉三級政府和交通部門、海事管理機構,自2002年7月起,按現行“鄉管員”管理規章制度和結合亳州市鄉鎮渡運安全管理工作實際,開始在亳州市實行“鄉管員”創新管理機制。
亳州市人民政府在2002年6月21日以“亳政[2002]75號”頒布《亳州市渡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并自2002年7月1日起實施。《亳州市渡運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用二個專條規定“鄉管員”聘用使用管理和“鄉管員”職責,在安徽省率先用地方政府規范性文件形式明確“鄉管員”性質、地位、管理機制和職責等。同時,亳州市轄域的三縣一區有三個縣區制定了本縣區“鄉管員”管理地方規章制度:蒙城縣人民政府在2003年元月20日印發了《蒙城縣渡運安全管理考核辦法》,蒙城縣交通局和蒙城縣地方海事處在2003年2月19日聯合印發《鄉管員渡運安全管理工作考核標準》;渦陽縣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在2003年10月17日印發《渦陽縣鄉(鎮)客渡船交通安全目標管理考核辦法》;譙城區交通局在2003年8月30日印發《譙城區鄉管員工資考核發放管理辦法》。
1.2 建設隊伍
在通過規章制度解決“鄉管員”地位上,數量上確保全市有渡口的鄉鎮都至少配備一名“鄉管員”,至2011年12月底,全市已建立起57人組成的“鄉管員”隊伍;質量上各地方海事處對本縣(區)的“鄉管員”進行業務培訓。各地方海事處采取“以會帶訓”方法對“鄉管員”和分管鄉鎮長每季度至少培訓一次,市地方海事局每次都派員到培訓班講課,教會他們“管什么、怎樣管”。這些措施,有力地提升了“鄉管員”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為保障亳州市鄉鎮渡運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
1.3 管理機制
(1)“鄉管員”由鄉鎮政府聘用(一次聘用不超過五年),履行法規規章制度規定的職責;(2)市、縣(區)交通局負責督促指導鄉鎮政府選聘“鄉管員”和落實鄉鎮渡運管理責任制;(3)市、縣(區)交通局負責督促縣鄉政府落實解決“鄉管員”工資;(4)專職“鄉管員”管轄三至五道渡口,兼職“鄉管員”管轄一至二道渡口,市級重點監控的渡口應設一名專職“鄉管員”;(5)縣(區)交通局負責對鄉鎮分管領導安全培訓,做到對鄉鎮分管領導的培訓每年一次;(6)縣(區)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鄉管員”和渡工的安全培訓,采取以會代訓方式,且每年不少于兩次。新增“鄉管員”必須經培訓、考核、持證上崗;(7)海事處負責指導“鄉管員”正確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職責;(8)“鄉管員”管理情況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有市交通局進行考核;(9)海事機構負責辦理“鄉管員”證書;(10)“鄉管員”應具備的條件:a.政治覺悟高、責任心強、熱愛水上交通安全工作,b.年齡在18至55周歲,c.初中以上文化程度,d.家庭住址在所屬鄉鎮的轄區內。據統計,近四年來海事管理機構和交通部門共對382人次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和1500人次“鄉管員”進行渡運安全管理知識及鄉鎮渡運安全管理技能培訓。
1.4 經費管理
(1)在當前縣鄉財力困難的情況下,“鄉管員”的工資仍然按照“三個一點”即縣鄉政府自籌、市交通局、省交通廳各補助100元的辦法解決:1、市、縣交通部門對專職“鄉管員”每人每月補助100元,對兼職“鄉管員”每人每月補助40元,市、縣交通部門分攤比例各為50%。2、省、市交通部門撥補的“鄉管員”經費,按市海事局核實的專、兼職“鄉管員”人數,每年一次性撥款到各縣(區)交通局;(2)“鄉管員”經費必須專款專用,禁止挪用;(3)省、市交通部門撥補的經費由縣(區)交通局管理;(4)鄉鎮政府拿出的經費由鄉鎮管理;(5)“鄉管員”補助經費的發放要與“鄉管員”完成的工作任務、工作實績相結合,逐月考核,每月在“鄉管員”及渡運安全工作例會上發放。
1.5 發揮作用
基于“鄉管員”是鄉鎮政府聘用管理、交通部門負責監督和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業務培訓指導。鄉鎮政府聘用了“鄉管員”,就是履行了新《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落實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專門人員”四項鄉鎮政府法定鄉鎮渡運安全管理職責之一。“鄉管員”如何工作就不是鄉鎮政府任務了。在這樣情況下,發揮“鄉管員”在鄉鎮渡運安全管理中的橋梁作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鄉管員”工作直截影響著鄉鎮政府做好本地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效果。
一些“鄉管員”工作成績和影響,促使當地鄉鎮政府負責人不僅轉變了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僅僅是海事管理機構一家的事危害鄉鎮渡運安全陳舊思想觀念,而且密切了鄉鎮政府、交通部門和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在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關系并形成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合力,促進鄉鎮政府加大鄉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工作力度,認真落實鄉鎮政府對鄉鎮渡運安全管理責任制。
2 改革創新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渡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責任制,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對渡口和渡運安全實施監督檢查,”第三十八條還進一步要求“渡口工作人員應當經培訓、考試合格,并取得渡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頒發的合格證書”。 2003年7月1日施行的《安徽省鄉(鎮)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省政府154號令”)第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鄉(鎮)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是:(一)、組織鄉(鎮)人民政府分管負責人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培訓,督促鄉(鎮)人民政府落實鄉(鎮)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第十八條還規定:“鄉(鎮)渡口工作人員應當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渡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合格證書”。
按照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執法原則,安徽省交通廳、省安委、省經貿委和省港監船檢局關于海事管理機構對“鄉管員”一些管理職責應自行消失。所以,某縣(區)交通局和海事處在2005年3月24日聯合向“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簽發《關于印發<鄉鎮船舶管理員工作守則>的通知》行為是不正確的。這從另一方面促進海事管理機構在“鄉管員”管理上必須轉變職能和改進工作方式,也是海事管理機構依法行政要求的必然要求。
所以,筆者認為,亳州市、縣(區)交通局是渡口和渡運安全管理部門,“鄉管員”等鄉鎮渡運安全管理人員相關工作證件應由縣(區)交通局簽發。同時,安徽省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停止執行1988年12月8日安徽省交通廳《關于頒發〈安徽省鄉鎮船舶安全管理證〉的通知》(皖交航字{88}25號)中關于《安徽省鄉鎮船舶管理證》由省港航監督機關核發的規定。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長江干線安徽段海事管理機構與“鄉管員”間關系,按照國務院批復的長江干線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和現行法規政策,交通部蕪湖海事局和安慶海事局與沿江各地“鄉管員”之間沒有任何關系,長江海事管理機構既沒有培訓“鄉管員”義務,也沒有指導“鄉管員”履行其職責的責任。
3 結語
綜上所述,“鄉管員”是鄉鎮政府、交通部門、海事管理機構實施鄉鎮渡運安全監督管理的紐帶結合點,做好“鄉管員”工作暨確保“鄉管員”切實履行職責,就抓住了保障安徽省鄉鎮渡運安全監督管理的牛鼻子。在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作為安徽省地方海事局派駐各市縣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現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制下(長江安徽段和蕪湖市、宣城市、蚌埠市除外),按照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安徽省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與“鄉管員”在鄉鎮渡口渡船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上工作模式應當是:
一是對鄉(鎮)人民政府聘用誰為“鄉管員”由其政府決定,海事管理機構不要說三道四。二是“鄉管員”工資補助發放管理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局的責任,應當有縣區交通局具體辦理;縣(區)地方海事處不應當再直截給“鄉管員” 發放工資補助。三是“鄉管員”《安徽省鄉鎮船舶管理證》工作證件當前由省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核發改為由縣(區)交通局簽發《安徽省xx縣(區)鄉鎮渡運安全管理員證》,海事管理機構不再向“鄉管員”頒發任何工作證書證件。四是對“鄉管員”工作績效考核管理,海事管理機構不應再過問,更不能以海事管理機關名義發布“鄉管員”工作管理方面文件。五是關于“鄉管員”方面工作意見建議等應當通過本地同級交通局來表達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