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本船的寬深比大于現(xiàn)行規(guī)范所要求的數(shù)值,故應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計算打樁船的橫向強度。
關鍵詞:橫向強度;有限元
1 引言
船體結構抵抗橫向變形活破壞的能力稱為船體橫向強度。船體在外力的作用下,除了發(fā)生總縱彎曲外,還有船寬方向的變形,這是由于水對船體外板的壓力以及在甲板、船底內(nèi)部設備的結果。本船是1993年在日本建造的寬深比大于3的箱型駁,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1]要求需應用直接計算法校核其橫向強度。
2 船舶概述
本船為為鋼質、單底、單甲板、主船體縱骨架式結構、甲板室橫骨架式結構非自航的砂樁致密打樁船,船頭設有三連裝的打樁設備,可同時進行打樁。
本船可在沿海作業(yè)、無限航區(qū)調(diào)遣。適用于碼頭、橋梁、人工島的水下基礎工程建設。
本船主要參數(shù):
3 三維結構計算模型及邊界條件
3.1 計算結構模型
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為了較為準確計算分析船體的橫向結構強度,取船中的一個典型艙段作為分析對象(見圖1),進行有限元橫向強度直接計算分析。
有限元計算分析程序采用國際大型通用有限元計算程序PATRAN進行。模型的前后端面取在橫艙壁處(包括橫艙壁),其縱向范圍為Fr10 ~ Fr16,模型寬取整個船寬,模型高度取整個船的高度。計算結構模型的有限元網(wǎng)格沿船體縱向按肋板間距劃分4等分,沿船體橫向按縱骨間距劃分3等分,沿船體高度也按縱骨間距劃分。船體的各類板材如艙壁、船底板、舷側外板、甲板板、實肋板腹板、桁材腹板、甲板強橫梁腹板、強肋骨腹板采用四邊形板單元模擬,面板、縱骨及扶強材按梁單元模擬。船體三維計算模型用板單元和梁單元兩種,共有8 828個單元,4 296個節(jié)點。船體三維有限元模型示意圖,見圖2、圖3。
3.2 模型坐標系
船寬方向為X軸,正方向由船中指向左舷;型深方向為Y軸,正方向由船底指向甲板;船長方向為Z軸,正方向由船尾指向船首。
3.3 材料
本船結構材料采用普通碳素鋼,屈服強度為235Mpa
3.4 邊界條件
在模型的首尾端面處的所有節(jié)點約束3 個方向的線位移,即δx=0,δy=0 ,δz=0 ,見圖4。
4 模型載荷
按規(guī)范要求載荷作用如圖5所示。
舷外水壓力載荷:
在基線處: PB = 10d ±1.5C kN/m2
在水線處: Pw = ±3C kN/m2
在舷側頂端處: Ps= 3P0 kN/m2
其中P0 = C–0.67(D-d) kN/mm2
由上圖可見,舷外水壓力載荷沿垂向呈線性分布,故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的載荷可使用場函數(shù)方法施加。
施加函數(shù)為:
舷外對稱水壓力:基線至水線0.030708-5.37714* 0.000001*Z
基線至舷側頂端:P=0.019416-0.00000201*(Z-2100)
舷外非對稱水壓力:右舷基線至水線0.030708-5.37714*0.000001*Z
右舷基線至舷側頂端:P=0.019416-0.00000201* (Z-2100)
左舷基線以上:max(0,0.011292-1.46229* 0.00001*Z)
甲板均布水壓力:Ps=0.015396N/mm2
NO.3 壓載艙滿載:1.025*0.000001*9.81*(4100-Z)
本計算考慮工況如表1所列。
5 計算結果
5.1 強度衡準
按照規(guī)范要求,板單元許用相當應力為170N/mm2,甲板梁腹板、船底肋板許用剪切應力為90N/mm2,橫向桁架撐桿許用正應力為141N/mm2,其余為170N/mm2。
5.2 各個工況計算應力匯總
在船中艙段中,由于艙段中間位置的強框架靠近舷側位置為艙壁結構,故評估范圍為中間強框架及其前后各取一強框架進行應力評估(表2)。
由表2可見:板單元應力小于170 N/mm2,甲板梁腹板、船底肋板的剪切應力小于90 N/mm2,橫向桁架撐桿正應力小于141 N/mm2,其余為各構件應力值均小于170 N/mm2。因此,本船橫向強框架各項應力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最大板單元應力云圖,見圖6。最大板單元剪切應力云圖,見圖7.
5.3 屈服評估
本計算對所選擇強度評估強框架進行屈曲評估,經(jīng)過計算,最小屈曲因子為1.05>1,發(fā)生在中間強框架實肋板上的肘板,故對此區(qū)域要仔細檢測。
屈服模式下的云圖,見圖8。屈服模式下的位移圖,見圖9。
6 結論
本船橫向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和使用要求。但本計算只是滿足規(guī)范要求進行的必要計算,對于其他一些工況沒有考慮,如船舶在斜浪作用下彎扭組合的橫向強度問題沒有進行考慮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船級社, 鋼質海船入級與建造規(guī)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