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濟寧二號煤礦是兗礦集團本部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礦井,商品煤質量控制難度大。近年來,該礦通過強化“管理零缺陷、產品零雜物、顧客零投訴”的“三零”工程建設,走出了一條適合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煤質提升之路,為全國同類型礦井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礦井 軟件體系 煤質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c)-0163-01
濟寧二號煤礦自投產伊始就遇到了異常復雜地質條件的挑戰,給煤質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面對這種困難,多年來,濟寧二號煤礦堅持質量立礦,推行精益生產,實施精細控制,突出雜物控制,努力降低灰份,力推“三零”工程,保證了煤質管理的實際效果,特別是2011年,濟寧二號煤礦采掘工作面地質條件異常復雜,掘進巖巷和半煤巖巷占總進尺的80%。3上煤工作面煤層薄、斷層多,全年回采的9個工作面薄煤層占70%;累計過落差0.5m~12m斷層302條;毛煤灰分平均達到41%的情況下,有力維護了“兗礦煤”的品牌形象。
1 拓展渠道,構筑“軟”體系
“三零”工程有著豐富的科學管理內涵,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目標的實現需要軟件體系強有力的支持。通過對全礦廣大干部職工質量意識教育,大力開展兩廠(場)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6E”質量文化宣貫活動,形成了全礦上下以追求卓越品質為核心,以“管理零缺陷、產品零雜物、顧客零投訴、服務零距離”為質量目標,以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為質量精神的宗旨,強調每一個人、每一天、每一次將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方面的工作都要卓越完成,樹立了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實施的全面管理質量理念以及零缺陷、精細化和持續改進的思想。
2 狠抓關鍵,塑造“硬”環境
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煤質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不斷加大選煤系統技術改造力度,努力提高技術裝備、技術管理水平和煤炭產品科技含量。根據工作面煤質變化情況,合理安排落煤,在井下設立1個專門煤倉,存儲質量較好的毛煤,實行單獨灌倉、單獨提升、單獨落地,保證了落地煤質量。運行了自動化配煤系統、火車煤樣智能化監測系統及動篩系統,為科學合理配煤、減少采樣誤差、優化產品結構創造了條件。完善了除雜工藝流程,根據雜物清除的難易程度分別制定了清除技術路線流程圖和技術措施,達到了精煤除雜環環相扣目標。對主洗跳汰機進行持續的改進,及時調整跳汰機參數,合理搭配控制過程,解決了跳汰入洗煤灰分波動大、入洗困難的問題,提高了洗選加工效果。增加了變頻調速裝置和工業電視監視裝置,對動篩矸石量實行動態監測,提高了動篩跳汰洗選過程的穩定性,降低了原煤灰分。投資45萬元在801洗矸皮帶安裝了高灰測灰儀,矸石灰分提高85%,矸石帶煤率降至1.31%。通過縮短跳汰機第一室和第二室的排氣期,降低了跳汰機矸石段的透篩量,透篩量降至3.0%,多回收精煤2.7萬噸。深入開展煤泥水技術攻關。在系統分析煤泥水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將粗煤泥濃縮機與傾斜板改為串聯關系,粗煤泥處理效率提高到3~5t/h。
3 精控細管,保證“好”效果
針對礦井地質條件復雜,煤質狀況波動大的實際,始終堅持“精、細、深”的方針,加大措施,狠抓現場管理,保證煤質管理實際效果。
(1)著眼一個“精”字,閉環管理源頭。始終把控制源頭作為煤質管理的一個關鍵環節。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定方案的原則,充分利用三維物探等先進技術手段,動態探測、準確掌握采場地質構造、煤層賦存情況。優化采場設計和工作面幾何尺寸,盡量避開大斷層、斷層帶、沖刷帶和無煤區,對不同地質情況的回采工作面分別采用大、中、小、特的形式進行合理布置,并把灰分指標作為工作面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來考慮,合理布置采區及工作面。努力提高采煤工作面過斷層的技術水平,每一個工作面都制定了詳細的割煤、放煤路線和完善的過斷層措施,降低采高,減少割頂、割底量,從源頭上減少了矸石產生量。堅持每天對煤層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根據工作面斷層情況,繪制采煤工作面剖面圖,及時指導采煤區隊調整提臥刀參數,減少了矸石進入煤流。2011年累計繪制工作面剖面圖750余張,減少出矸量10萬余噸。
(2)著力一個“細”字,鋼性控制過程。充分發揮基層單位在“三零”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深化礦、區隊、班組、個人四級管理網絡系統,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全方位的煤質管理模式。一方面,鋼性細控雜物,對煤炭運輸、提升、洗選加工等管理環節實行全過程鋼性控制,精細除雜環節和工藝工序,嚴把質量控制區間段,最大限度地降低煤中雜物,確保質量穩定受控。另一方面,鋼性細控灰分,在利用在線灰分測試儀強化對灰分狀況動態監測的基礎上,運行了配煤自動化系統和動篩系統,既能夠科學合理配煤,適控煤炭灰分,又能夠實現精煤落地,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剛性細控產品水分。加強沉降機和精煤離心機的維護和檢修力度,確保精煤產品水分符合用戶要求。加大煤質采樣頻次,先后做煤質大樣10次,累計24t以上;采取長時段在膠帶運輸機截取煤樣的方式,人工進行采樣,用編織袋裝運、按粒度級進行人工分篩,保證了精煤產品質量。實施了粗煤泥系統改造,增設1臺380離心機,降低了洗混煤水分,產品水分降至14.5%。
(3)突出一個“深”字,緊把外運關口。火車裝車外運作為控制商品煤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口,對保證外運煤炭質量狀況的綜合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了涵蓋裝車程序、車皮清理、衛生管理、信息反饋等全部管理內容的裝車管理控制措施和保證制度,及時聯系車皮,科學安排裝車,壓縮礦停時間,抓好車皮清理、表面除雜、倉存上報和車皮報請等事項,保證裝車質量和數量。加強平車管理,在平車器上標刻輔助刻度線,提高了平車質量,偏載率由8.3%降至5.2%。搶抓煤炭銷售旺季有利時機,完成了3個煤場的底煤、煤泥等清理發運工作,增加經濟收入1340萬元;轉運次煤703車,創造價值300余萬元。
4 縱深推進,實現“新”突破
深化“三零”工程,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按照“四個優化”要求,完善煤質管理辦法,嚴格商品煤品種結構分析及質量區間控制;精煤、毛煤含雜率實現穩定受控;持續實現用戶“零投訴”,煤炭質量和礦井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精細硬件管理,完成新煤場建設、末精落地改造、煤場場地清理、第二煤場圍墻加固、煤場管理制度建設、信息示意排板和高度標尺架設等工作。對礦西磅房重車汽車衡進行了防作弊改造,加裝特種螺絲24個、防作弊自動聲光報警裝置1臺,增設防撬防護設施36塊,堵塞了發運管理漏洞。對運煤公路排水設施進行了改造,避免了煤場積水,改善了運煤公路形象。精煤裝車全程錄像做法和標準化選煤廠建設做作法在兗礦集團公司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