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巰基棉柱富集金的主要條件進行了實驗研究。該法簡單快速,選擇性好,靈敏度和準(zhǔn)確度較高,用于地質(zhì)樣品中金含量在0.X—XX.0g/T的富集及測定,結(jié)果比較滿意。
關(guān)鍵詞:巰基棉 富集 分光光度法 金
中圖分類號:O657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c)-0086-02
關(guān)于金在巖石礦物中含量極微[1]。在金的分析中,稱樣量較大,在測定之前必須先進行富集,以提高方法的靈敏度和準(zhǔn)確度。自1971年巰基棉在日本問世以來,由于其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并可用于多種離子的富集分離,已引起國內(nèi)外廣大工作者的興趣和迅速推廣使用。
1.1 巰基棉富集機理
有關(guān)文獻報道[6]:在鹽酸溶液中,金(Ш)被還原成一價,然后與巰基棉形成穩(wěn)定的五元環(huán)鰲合物。在試液中,金一般以氯金酸形式存在。標(biāo)準(zhǔn)電極電位(AuCl-1/Au 0989V;AuCl4-/AuCl2-0.93V)比較高,易被還原吸附(3)。采用王水加熱煮沸破壞巰基棉進行解脫,其回收率可達91%以上。
1.2 巰基棉富集方法的評價和應(yīng)用
巰基棉作為一種性能良好的回體吸附富集劑,它既能吸附多種重金屬離子,也能吸附某些非金屬離子,且具有富集倍數(shù)大,吸附率高,吸附速度快,選擇性強,解脫性能良好等許多優(yōu)點。而且制備簡單,分離操作簡便,回收率高,并與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極譜法、化學(xué)發(fā)光法[1]等測試手段相結(jié)合,已廣泛應(yīng)用于巖石、礦物、化探樣品、天然水及其它物料中微量金的富集與測試。
1.3 金的測定
本文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鈉增溶增敏作用,在pH3.3(HAc—NaAc)介質(zhì)中顯色,于波長550nm處測定,基結(jié)果可靠,再現(xiàn)性強。并擬定在加入TMK以前,加入適量氫醌以增加顯色液的穩(wěn)定性,并抑制其它雜質(zhì)元素顯色,提高了該法的靈敏度和選擇性。用于巖石礦物中0.XX—XX.0g/T金的測定,其結(jié)果滿意。
2 試劑
2.1 主要儀器及試劑
溫度計
巰基乙酸
乙酸酐
王水(現(xiàn)用現(xiàn)配)
金標(biāo)溶液(10mg/ml),金標(biāo)使用液(1mg/ml)。
TMK—乙醇溶液(0.25g/L)
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簡稱SDS)(1%)
HAc—NaAc緩沖溶液(pH3.3)
氫醌溶液(100mg/ml)
EDTA溶液(100g/L)
氟化鈉溶液(10g/L)
鄰硝基酚乙醇溶液(10g/L)
2.2 分離富集
(1)巰基棉的制備。
在文獻[2.3.4]的基礎(chǔ)上,優(yōu)選各種方法,制備巰基棉。
取巰基乙酸50ml,乙酸酐35ml,0.25ml濃硫酸于250ml磨口瓶中混合,搖勻,冷后,加入10g撕松的脫酯棉,輕輕翻動,使其充分浸透。蓋上橡皮塞于烘箱中(250)保溫24h,取出,用自來水、蒸餾水洗至中性(用廣泛PH試紙測試)后,擠干殘存水分,再放入烘箱中于370℃~400℃烘干,將制得的巰基棉放入棕色磨口瓶中保存使用。該法制得的巰基棉纖維強度好,無需嚴格控制溫度,反應(yīng)完成后無惡臭等優(yōu)點[3]。
(2)巰基棉柱的制備。
取約0.1g巰基棉,均勻地塞到長頸漏斗下端,用玻璃棒壓緊棉花以調(diào)節(jié)柱子的流速小于1ml/min。
(3)金的富集。
用20ml蒸餾水足以洗掉已制備好的巰基棉柱內(nèi)殘存的巰基[3],并用4mol-1.LHCl平衡柱子。吸取10mg/ml金(Ш)標(biāo)液流經(jīng)上述分離柱,待試液流盡后,用6mol-1.LHCl淋洗柱子,并用蒸餾水洗至中性,然后將吸附金后的巰基棉小心鉤出置于加有2mlHCl,4滴HNO3的25ml具塞比色管中,水浴煮沸3min~5min,并分次加2倍于HNO3用量的甲酸以破壞HNO3,加2滴鄰硝基酚乙醇溶液,用NaOH溶液(300g/l)調(diào)至黃色出現(xiàn),再用HCl(1+1)調(diào)至黃色恰好褪去。以下操作按金的測定方法進行。
2.3 金的測定
吸取含10mg金(Ш)的標(biāo)液于25ml比色管中,水稀至約10ml左右,然后依次加入2.5mlNaF(10g/L)溶液,2.5mlEDTA(100g/L)溶液,3mlHAc—NaAc緩沖溶液(pH3.3),在30℃~50℃的水浴中溫?zé)?min~5min,加入2.5mlSDS(10g/L)溶液,搖勻,加入1滴氫醌(100mg/ml)溶液,0.7mlTMK—乙醇溶液(0.25g/L),搖勻,避光保存20min后,用1cm或3cm比色皿,以試劑空白作參比,于波長550nm處測量其吸光度值,并計算金量。
3 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1 巰基棉的富集
(1)上柱液酸度實驗。
吸取含10mg金(Ш)標(biāo)液,用不同濃度的HCl作柱平衡液及上柱液介質(zhì)。結(jié)果表明:用1—8mol-1.LHCl作柱平衡液,金(Ш)的回收率可達100%。考慮到雜質(zhì)元素的存在,本文選用4mol-1.LHCl作柱平衡液,用6mol-1.LHCl作雜質(zhì)洗脫液。(表1)
(2)巰基棉飽和吸附量的測定。
準(zhǔn)確稱取0.1000g巰基棉,按實驗部份方法進行實驗。取2.6307g金(Ш),測定其回收量,結(jié)果見表2。
(3)解脫劑的選擇。
取10mg金,以4mol-1.LHCl作上柱液酸度介質(zhì),用不同的洗脫劑對吸附金后的巰基棉進行解脫實驗,由實驗可知:選用2mol/LHCl+4滴HNO3煮沸破壞巰基棉以解脫金,效果較好。回收率可達91%以上。
3.2 金的測定條件實驗
(1)絡(luò)合物吸收光譜曲線。
按實驗部份方法進行,在721型分光光度計上分別測定下列情況有色物在不同波長下的吸光度值,并繪制吸收光譜曲線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Au-TMK-SDS顯色體系其絡(luò)合物吸收光譜的λmax=550nm,其表觀摩爾吸收光源數(shù)為7.78×104mo1-1.L.cm-1。
(2)酸度的影響。
按實驗方法,僅改變顯色酸度,顯色酸度改pH3.0~4.0為宜,本實驗選用pH3.3。
(3)加入試劑用量對顯色反應(yīng)的影響。
①加入掩蔽劑用量對顯色反應(yīng)的影響。按照實驗方法,對10ug金(Ш),采用加入不同量的掩蔽劑,測定其吸光度值,加入掩蔽劑用量2ml~4ml對顯色無影響,本實驗選用2.5ml10gNaF_100g/LEDTA溶液作為掩蔽劑用量。
②緩沖溶液用量實驗。按實驗方法,對10ug金(Ш),僅改變加入緩沖溶液用量,測定其吸光度值,加入緩沖溶液用量2ml~4ml對顯色無影響,本實驗選用3mlHAc-NaAc(pH3.3)。
③加入SDS用量實驗,對10ug10ug金(Ш),僅改變加入SDS用量,測定其吸光度值,加入SDS量2—4ml對顯色反應(yīng)無影響,本實驗選定2.5ml。加入顯色劑TMK用量實驗。按照實驗方法,對10ug10ug金(Ш),僅改變加入TMK用量,測定其吸光度值,加入0.6~0.8mlTMK—乙醇溶液(0.25g/L)足以使10ug10ug金(Ш)顯色完全。本實驗選用0.7ml。
氫醌用量實驗。
④按實驗方法,僅改變氫醌用量,測定其吸光度值,加入1滴氫醌可使顯色液吸光度值達最大。故本實驗選用加入1滴氫醌量為宜。
(4)加入氫醌與未加入氫醌對絡(luò)合物的穩(wěn)定性實驗。
取10ug金(Ш)標(biāo)液,按照實驗方法,每隔一定時間測定其吸光度值,其結(jié)果見表3。
未加入氫醌的試液在顯色后,基吸光度值隨放置時間的增加而減小,而加入氫醌的試液在顯色后,其吸光度值在一定時間(3h)內(nèi)穩(wěn)定不變,故Au-TMK-SDS體系在顯色后,可穩(wěn)定3h不變色。
(5)共存離子的影響。
由文獻[6]可知:銣、鉀、鈉、鈹、鎂、鈣、鍶、鋇、鋅、鉻、鋁、鐵、錳、鉆、鎳、鑭、硼、鉛、鈦、硒、碲、鍺、釩、銻、銦、砷、鎘、鉈、鎵、鉬、鉍、銅、錫、銀、硅、鉑、汞、鈀38種元素的分離效果。證明用6mo1/LHC1洗滌后,僅剩下汞、鉑、鈀和金共存。由于在進行礦樣灼燒時,汞已揮發(fā)除去。
本實驗對10ug金而言,可允許下列共存離子存在(單位以mg計)。AI(Ⅲ)、Mg(Ⅱ)(6);Mn(Ⅱ)、Fe(Ⅲ)(2);Ca(Ⅱ)(1);SO42-、PO43-、F不干擾測定,Ag+形成AgC1沉淀,在進行分離時,已除去,不干擾本法測定。
對礦樣進行測定后,本法所測礦樣值完全在允許絕對誤差范圍內(nèi)(允許絕對誤差在0.4g/T以內(nèi)),其結(jié)果滿意。
參考文獻
[1]薛光.金的分析化學(xué)[M].宇航出版社,1990:221.
[2]俞穆清,等.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M],1981,1(2):80.
[3]林薇.冶金分析[M],1998,8(4):38.
[4]吳敦虎,等.化學(xué)試劑[M],1983,5(4):221.
[5]薛光.分析化學(xué)[J],1986,14(9):679.
[6]張振森,等.冶金分析[J],1981,9(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