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我國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同步,成人高等教育面臨著巨大的變化。對獨立設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來說,更是挑戰與機會并存。如何與時俱進,適應環境變化,爭取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是我們應該嚴肅思考的問題。北京市石景山區業余大學,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 石景山區業余大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c)-0254-01
石景山區業余大學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走過了30年教育歷程,已由過去單一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發展到現在多層次、多功能、多種類型辦學模式、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教育服務的綜合性新業大暨社區學院(下稱學院)。筆者認為學院能夠與時俱進發展得益于以下的思考和實踐。
1 對學院戰略發展的思考與定位
社會進入了嶄新的21世紀,全國乃至北京市的普通高等教育規模日漸擴大,成人高等教育在上世紀作為普通高校學歷教育的補充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沖擊,石景山區業余大學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嚴峻挑戰。
面對生源減少和學員學習背景、學生期望多元化,多層次的挑戰,學院堅持學習、創新、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深入社區、走訪企業,開展調研和思考:現在走進成人院校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是少量的普通高校的落榜生、高職都未考中的中專、中技畢業生以及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無崗待職人員。他們學習的目的是希望獲得求生存的條件—— 與高等學歷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知識、理論及相應的入職學歷,更希望獲得求發展的能力—— 具備高級職業技能,有選擇性的、更體面的進入社會生活。原業余大學的功能定位能否為他們提供學歷繼續教育適應性的教學?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不僅僅要求勞動者具有入職的學歷文憑,更注重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建設現代化首都新城區對公民高素質的要求發出了呼喚,原有業余大學辦學目標、機制、規模能否以服務公民教育需求,構建適應終身教育的良好環境?
學院干部著眼于學院可持續發展,清醒而科學地為學院現狀把脈,認真規劃了學院未來發展方向,準確地為學院的發展定位,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路。2001年在上級的支持下,原石景山區業余大學實施了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整合,創辦了集多種類型辦學模式為一體的新業余大學暨社區學院。學院明確了以學歷教育為基礎,以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和社區教育為重點,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合格人才,建設適應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城區需求的綜合性高等學校的辦學方向。學院戰略發展的準確定位打開了學院的大門,為區域發展提供教育服務的舞臺開闊了,學員自身發展與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學院的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10年來,多種類型的辦學模式開辟了新業大暨社區學院的嶄新的天地:“十一五”期間學院連續五年完成成人高考招生計劃,2010年學歷教育在校生人數達到5369人,非學歷教育累計培訓167242人,累計開設班級3866個,累計市民培訓42086人,學院呈現發展的良好局面。
2 積極推動學習型團隊的建設
學院積極打造具有區域經濟發展大視野的學習型團隊,為學院可持續發展凝聚人才,已成為學院幾年來工作的中心。
在干部隊伍建設層面上,黨總支創新干部建設工作新思路,在學院中層以上干部中開展了“五個一”的學習實踐活動,即:精讀一本管理方面的書,推薦介紹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主講一堂管理內容的講座,完成一項團隊建設的課題研究,建設一支優秀團隊。要求干部加強學習,深入思考,勤于實踐,互相交流。此項活動在計劃、實施、考評、反饋中逐漸成為學院創建學習型干部隊伍的長效機制。“五個一”活動涉及了關于社會、經濟、管理、心理、環境、科研等等諸多方面的學習、實踐與探索,干部學會運用戰略思維的思維方式研究和指導本職工作,增強團隊凝聚力,干部工作逐漸呈現把握重點、統籌兼顧、開闊視野、照應階段、抓住機遇,推動學院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堅持教師考核聘任制度,激勵教師認真履行職責,開展課題研究,推進專業和課程改革的同時提升教師自身素養,不斷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如:實施學院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開展我與學院共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課程實踐主題活動等等,加強教師隊伍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學院還開展了教師“三深入”(深入招生培訓社教處室、深入企事業單位、深入社區)的活動,讓每個教師貼近學生的安身立命的環境,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將視野從書本、教室放射到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中,教師不僅成為關注學員學歷的知識傳授者,更是用愛心引導學生,能針對學生特殊情況進行有效教學和有效管理、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指導者。優秀教學團隊的打造過程,帶來了教師隊伍教育素養的提高,教師自覺的將教學改革與學院的發展結合起來,增強的學院辦學的主動性和活力,學院發展顯現出強勁的人才后勁。
3 盡心創建特色專業,豐富專業特色
成人高校的教學任務與社會人才需求關系密切,許多學員克服工學矛盾堅持學習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以期獲得比原來更強的就業和擇業能力,所學專業與工作實際結合緊密,專業能力出色都是學員追求的目標,學生能夠課堂留得住,能力提高快,就業有作為也恰恰是學院專業發展的抓手。
幾年來,學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學院發展的理念和辦學宗旨,根據社會需求努力開發與之相適應的特色專業,著力培養專業特色,推進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教學改革。著眼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擴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選擇空間,創新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品牌校本課程。學院組織教師從本教研室的實際出發,確定一個實踐專業,深入企業開展調研,了解與專業對應的職業能力,將具有教學價值的職業活動進行總結、描述、并將其設計成課程內容,這樣使專業與企業需求和人才標準對接,反過來又支持了學院和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學院各教研室都確立了本教研室的特色專業的建設方案,有些已初見成效。如:學院會計專業,依靠學院的大力支持,大力開發了為學生今后職業奠定基礎的ERP沙盤實訓等多種校本課程,改變了財會專業社會實踐內容單一,過于強調會計簿記職能的現象,學生通過沙盤操作,將多門課程的理論具體化,提高了學院此專業社會實踐的教學質量,成為學院特色專業,受到企業單位的歡迎。正因為學院站在區域發展和學院發展的高度,采取了學院特色專業建設和特色課程建設的戰略行動,從而使發展中的學院呈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縱觀新業大暨社區學院十年的發展,已邁出了理性思考和發展的第一步,“十二五”的五年,也是學院發展第二個10年關鍵時期,筆者認為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強內涵建設,始終將學院的戰略定位與戰略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全校干部教職員工中形成共識,真正有效服務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新業大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