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本文探索了在高職教育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提出了深入企業調查、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校企結合、增強教師的實踐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等對策。
關鍵詞:高職教育 應用型人才 校企結合 職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c)-0195-01
我國職業教育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內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隨著教育行業中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職業教育是為企業輸送新鮮血液,優秀的人才,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以下就高職教育中加強應用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進行探討。
1 深入企業調研
為了適應高職教育教學特別是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應深入企業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1)企業數量、規模及區域分布。(2)生產工藝過程、生產狀況、生產水平、生產及設備管理水平、發展前景。(3)不同工作崗位的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等。企業調研的方式可靈活多樣,職業院校可通過企業參觀考察,還可邀請企業人員到校座談,畢業生問卷調查和回校交流也是一種有效的調研方式[1]。
2 深化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應面向社會,深化教學改革。企業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程度是高職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目前,高職教育還存在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學校應按照企業和用人單位的需要,按照當地經濟和行業發展特點制訂培養目標,以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后,學校還要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堅持以技術實踐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倡導“應知應會,技能領先”,文化理論課“必需”、“夠用”為度,重在技能培養[2]。同時,為適應企業生產崗位對技術、工藝與技能性專門人才的需要,高職院校要不斷進行改革教學方法,使高職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迅速適應角色要求,積極應對職業環境。總之,高職院校要努力設計和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使構建實踐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得以實現。
3 推進校企結合
高職院校和企業必須相互結合,相互協調,達到共贏的目的。推進校企結合可通過以下途徑:(1)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企業從自身文化特征和崗位要求出發,介入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從參與培養目標的設定、教學計劃的制訂、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環節的銜接、畢業指導,甚至參與教學活動,承擔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實現產學研的深度合作。(2)建立實驗實訓基地。通過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企業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使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更確定,同時為學校提供實踐性較強的實習基地,使職業教育走向服務性軌道。(3)校企聯合進行學生畢業設計。學生的畢業設計是重要教學環節,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紐帶,學生可先進入企業進行畢業實習,根據企業需要擬定學生畢業設計題目,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以學校為主實行雙導師制度,共同監管。
4 增強教師的實踐技能
高職教育在發展進程中會受到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等多方面的挑戰,因而專業課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文化和專業理論功底,有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和素質,又要具備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也就是我們倡導的“雙師型”教師[3]。但目前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主要原因是大多教師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職業院校就承擔起了教學任務,對企業的技術裝備、工藝過程等了解不深。加強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可利用校內設備、教師等教育資源對教師進行培訓。學校還應做出規劃,投入一定數量的經費,積極為在職教師校外培訓創造條件。如支持學歷不合格教師到普通高校進修提高,選派教師到國內外同類院校進行學習或作為訪問學者進行研修等;也可以到國內的企業進行培訓,如通過校企聯合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產品,選派教師到企業兼任企業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掛職鍛煉,增強教師的實踐經驗。
5 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首先要加強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的教學。高職院校應注重的是對技能技術的講解,同時不能忽視理論對學生學習的基礎作用。贊可夫倡導“重視理論知識在認識中的指導作用”;布魯納主張學科基本結構的學習,要求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其相互關系的掌握[4]。只有通過有效的練習和訓練,學生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實現知識遷移。在實訓環節教學中,應合理選擇實驗實訓項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引導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還要聯系相關企業,讓學生利用假期到企業進行實習,了解生產流程,訓練專業技能,感受職場文化。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在比賽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并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 彭寶利,付云強,雷曉忠,等.高職院校教師應深入企業調研[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19:35.
[2]盧仁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和實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6,26(12):103.
[3] 姚少懷,歐麗榮.高職教師培訓方案設計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1):1.
[4] 宋鐵.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高職研究,2010,5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