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凌黃會詠
對18491例門診處方的抽樣分析
鐘 凌1黃會詠2
目的調查當地某醫院門診處方書寫不規范和不合理用藥情況,提高處方質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方法對門診處方18491張,逐一分析處方是否規范、合理,并對不合格的處方進行歸類評價。結果書寫不規范處方6448張,不合格率為34.9%,不合理用藥處方1208張,不合格率為6.5%,剩余10835張處方均符合規范處方及合理用藥處方。結論該醫院存在一定程度的處方不合格現象,主要體現在處方書寫錯誤、不合理用藥形式多樣,應引起臨床醫師和藥師的重視。
門診處方;規范性;合理用藥
為了解當地某醫院門診的處方規范和合理用藥情況,促進和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筆者調查分析了該院門診處方,針對2007年5月施行的《處方管理辦法》,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以便規范處方書寫、合理、安全用藥及對《處方管理辦法》實施程度進行分析,以供臨床用藥參考。
隨機抽查該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門診處方,每月隨機抽取2d的門診處方,共計處方18491張,其中不包括使用中藥治療的門診患者,參照《處方管理辦法》以及2004年頒布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規范(試行)》等相關規范標準判斷處方、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統計不規范處方,不合理用藥的類型和處方張數,計算其占總處方及不合格處方的比例。
結果見表1、表2。

表1 不規范處方統計結果(n,%)

表2 用藥不合理處方統計結果(n,%)
3.1不規范處方不規范處方共6448張,占抽查總處方34.9%。主要表現為處方書寫錯誤,包括①處方前記不全,處方前記包含了患者最基本的情況,有費別、姓名、性別、門診/住院病歷號、科別/病區和床位號、臨床診斷、開具日期。②藥品名書寫不規范,主要表現在藥品名使用商品名、別名及英文名書寫,這些情況在急診科比較常見。③一張處方中使用超過五種藥品,主要出現在注射劑處方中,超出時應刪減部分藥品。④修改不簽名、日期,《處方管理辦法》中規定處方字跡清楚,不得涂改。⑤用藥時間過長,如診斷為甲亢,使用甲巰咪唑片與維生素B4片,開出10d的藥量,醫師在沒有注明理由的情況下,就開出超量的藥品,屬于書寫不規范。
3.2用藥不合理處方用藥不合理處方共1208張,占抽查總處方的6.5%,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①用法表達不清晰,如處方中用法寫“自注”,按《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處方不得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應詳細寫明藥物溶媒、用量用法。②用法錯誤,如由于硝苯地平緩釋片每服用一次能維持最低有效血藥濃度以上時間達 12h,所以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一次1片,Q8h應改為Q12h。③配伍不合理,如雙八面體蒙脫石(思密達)與其他藥物配伍,減少吸收,降低療效。④選藥對象不合理,兒科門診處方中使用奈替米星、氨基糖苷類不能用于門診患兒,有報道兒童使用奈替米星的不良反應分析[1],介紹了兒童患者單用或合用其它藥物后易發生腎毒性,常見癥狀表現為蛋白尿、血尿,但不能排除合用藥物所致,合用藥物應選用對腎無損害或損害較小的藥物,特別是兒童和老年患者在使用奈替米星時,應避免合用有腎損害的藥物。⑤重復用藥,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抗菌藥的聯用,主要為兩類注射劑或兩類口服藥的聯用,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與注射用青霉素鈉,頭孢克洛膠囊與阿莫西林膠囊聯用,頭孢菌素類藥物與青霉素類藥物均為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兩種藥物合用造成青霉素類藥的浪費,達不到聯合用藥的目的,且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為重復用藥,故兩者擇其一使用即可。⑥用藥與診斷不符,如診斷為心悸,處方用藥使用皮膚疾病外用藥膚輕松軟膏;診斷為高血壓,處方用藥使用抗菌藥物頭孢氨芐緩釋片;診斷為尿道感染,處方用藥使用胃藥多潘立酮;診斷為支氣管炎,使用眼科外用藥氯霉素滴眼液等。應該在臨床診斷上補充合適的診斷。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該院門診不規范處方和不合理用藥情況仍存在,《處方管理辦法》的實施程度還應加強。不規范處方主要體現在處方書寫錯誤、不合理用藥形式多樣,但最突出的是藥物配伍不合理,尤其是抗菌藥與微生態制劑合用、雙八面體蒙脫石與其他藥物配伍的情況多見。不合理用藥可能導致治療失敗、引起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疾病、醫藥資源浪費,甚至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等[2]。綜上所述,完善各種合理用藥制度,對于不合理用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醫生專業技術水平及嚴謹的科學態度,積極開展醫師、藥師合理用藥方面的繼續教育工作,加強對醫學、藥學新知識的學習和宣傳,及時把藥物研究的新動向和新藥的相關信息傳遞給臨床醫生,協助醫生做好藥物的合理應用工作。
[1]任靜怡.兒童使用奈替米星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4,4(9):729.
[2]黃榮海.醫院不合理用藥現狀分析[J].現代醫院,2004,4(12):25.
1 梧州市衛生學校,廣西梧州 543000
2 75124部隊,廣西崇左 5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