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廣仁雷云芝
腹部手術后腸麻痹電針治療臨床研究
侯廣仁1雷云芝2
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后腸麻痹電針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194例腹部手術后腸麻痹患者隨機分組后,電針組采用電針治療,音頻組用YZ音頻治療儀治療,西藥組采用西藥治療。結果均經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電針組與音頻組治愈率比較P<0.05,總有效率比較P<0.01,電針組與西藥組治愈率比較P<0.01,總有效率比較P<0.05。提示電針組療效明顯優于音頻組和西藥組。結論臨床應用電針治療本病,有促進和增強胃腸蠕動波的作用,多數患者在治療后1~6h即可出現腸鳴音,之后逐漸變得活躍,很快出現肛門排氣,排便到緩解。
術后腸麻痹;電針療法;音頻治療;西藥治療
術后腸麻痹是腹部手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肛門無排便無排氣等,主要病因與手術創傷、麻醉、腹腔臟器的殘余感染和患者體質差異因素有關,其病理表現為臟腑氣機失常,腸蠕動波減弱或消失[1-2]。如不及時處理,可給患者增加痛苦,影響傷口愈合身體康復;嚴重者可引起腸粘連和麻痹性腸梗阻。我院從2009年以來開展電針治療腹部手術后腸麻痹的臨床研究,觀察129例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的194例腹部手術后腸麻痹患者,病例選擇標準為腹部手術72h后或更長時間,胃腸功能不恢復或恢復不良,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肛門無排氣無排便者。年齡在2~80歲,病程在術后3天76例,4~7天70例,7~20天40例,20~30天8例;胃及十二指腸術后38例,結腸部分切除26例,腸松解術20例,小胸部分切除21例,胰腺炎病術后13例,脾切除19例,子宮切除15例,卵巢切除24例,部宮產18例。全部病例隨機分為三組,電針治療組129例,音頻組35例,西藥組30例。三組患者年齡、病程、臨癥狀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電針組電針治療取穴,主穴:中脘、天樞(雙);氣海、關元、足三里(雙);配穴:惡心嘔吐加內關(雙),痛甚加太沖穴(雙),體溫升高加耳尖穴(雙),木椎用三棱針點刺放血10滴。操作:術后未拆線時,上腹部手術取下焦和雙下肢穴位,下腹部手術,取上焦部和雙下肢穴位。取30號1.5寸毫針,用快速進針法進針后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接電針儀,用連續波,刺激度以患者最大耐受量為宜,留針30min,每日治療1次,嚴重者可每日2次,3d為1療程。
1.2.2西藥組采用胃復安40mg加入5%葡萄糖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或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因胃復安有促進胃排空,促進腸蠕動,提高靜息狀態下胃腸道括約肌的張力,可增強鎮吐效應。
1.2.3音頻治療采用YZ音頻治療儀進行治療,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操作。
三組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其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比較[n(%)]
各組間療效經χ2檢驗,電針組與音頻組治愈率比較χ2=10.05,P<0.05,總有效率比較χ2=6.6404,P<0.01,提示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電針組與西藥組治愈率比較χ2=6.945,P<0.01,總有效率比較χ2=0.0758,P<0.05,提示兩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結果顯示,電針組療效明顯優于音頻組和西藥組。
為了盡快改善術后腸麻痹,恢復患者正常飲食,增強體質,縮短病程。根據祖國醫學“腑以通為用,以降為和”的原則,采用中醫辨證造穴,加以針儀取中脘,中脘穴是化脈循環在上腹部的穴位,是胃經的募穴,穴下正是胃的門部,是胃經經氣聚的部位,善治六腑如腸胃、膽、胰等病癥[3]。針刺中脘穴有理氣、健脾和降逆、消食導滯的作用。天樞穴為胃經行在腹部的穴位,大腸經的募穴,為大腸經氣聚集之處,善治大腸腑病,針刺天樞穴能治療腸腑氣滯血瘀、腹痛、腹脹起到行的下合穴,《內經》說“合治內腑”,又為土中之土穴,針刺足三里能補中益氣,健脾合胃,理氣消脹,足三里又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4]。實驗研究證明,針刺三足里,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能使白細胞指數升高,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對胃腸蠕動起到雙相調整作用;并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可提高痛閾,增加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疼痛敏感性,關元、氣海穴,是任脈循環行在小腹的穴位,穴下正是小腸,關元是小腸經的募穴,又是小腸經氣聚集之處,能調節小腸氣機活血化瘀,助消化吸收,氣海穴位是人體元氣聚集之處,為生氣之源,有大補元氣,總調下焦氣機的作用,氣血相互依存,相互為用,血病則氣不能獨行,氣病則血不能暢行[5]。因此,凡氣滯血瘀,血行瘀阻,下焦氣機失暢所出現的病癥都是關元穴的主治范圍。本療法操作簡便易行,療效明顯可靠,優于音頻和西藥治療,且經濟安全、無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廣應用。
[1]文昌玉.術后早期腸便阻35例診治分析[J].臨床醫學,2011(07).
[2]馬九強.白蛋白七葉皂苷鈉治療術后早期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0(02).
[3]馮強.生長抑制素治療術后早期失性腸梗阻的臨床研究[D].瀘洲醫學院,2010.
[4]蔣德華.醋酸奧曲肽治療粘連性腸便阻的臨訂觀察[J].北方藥學,2011(04).
[5]王智君,李為民.電針對腸易激綜合征大鼠腸道動動異常的調節作用[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8(9)883-887.
1 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平東醫院外科,吉林四平 136001
2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婦嬰醫院兒科,吉林四平 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