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
摘要: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強弱程度決定行政單位財務制度的嚴格程度,是優化財政資源配置、確保預算平衡、促進行政單位健康發展的關鍵。本文就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缺乏的原因,進行淺顯分析,提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內部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市場經濟理論為指導,以“開財”、理財為重點,利于自我發展的財務管理機制。近年來,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也有少數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出現了內部控制不嚴,甚至缺失的現象,導致各類經濟大案、要案時有發生。
一、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缺乏會造成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運行體系紊亂的局面。當前,行政單位在財務管理內控制度方面缺乏,主要存在以下現象:內部控制分散、重疊、脫節、矛盾、空白、低效;財務人員職責不夠清晰,未細化到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權責不清;缺少崗位職責的恰當分離,不能達到互相制約、互相牽制的目的,會計事前、事中、事后審核監督流于形式。甚至有的行政單位有章不循,只是將訂立的制度“印在紙上,掛上墻上”,僅僅是為應付有關部門檢查,而在具體執行上卻大打折扣,使內部控制制度名存實亡。造成上述缺乏現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理念待加強
一是各級領導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認識不夠全面,重視程度不夠。行政單位的財務是預算財務,較企業單位財務而言,其業務相對單一而簡單,不需要象企業一樣進行成本核算,追求利潤最大化,因而使得有些單位領導重視不夠。
二是多數行政單位分管財務的領導和財務部門領導不是專業財務人員,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缺乏財務專業知識,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認知度不夠。有些領導認為建立健全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視了內部控制是一種業務經營過程中環環相扣的、動態監督的機制;有些領導把內部控制等同于內部審計,忽視了崗位之間相互制約和業務部門檢查監督前兩道防線的作用。
三是財務人員內部控制意識淡漠。在實際業務工作中,有時沒有嚴格遵守財務制度和報賬程序,沒有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做到財務部門各崗位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互相監督,缺少“查錯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隱患”的意識和措施。
(二)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待提高。行政單位財會人員存在整體業務素質不夠強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一是部分財會人員是半路出家,后期也未經過系統的財會專業培訓,只是通過繼續教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后匆匆上崗,大都是“邊學、邊干、邊提高”。
二是由于行政單位財務人員職級與專業職稱等級不掛鉤,職稱不作為提升行政職務的依據,財務人員職級普遍晉升較慢,導致財務人員對會計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缺乏進取心,缺乏主動學業務,鉆技能的“動力”。
三是行政單位的財務部門多數為辦公室的內設機構,財務業務不受重視,為單位的“邊緣業務”。
(三)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待健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財政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現執行的部分財務管理規定、制度、辦法已不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亟待國家財政部門修改、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例如:由于物價上漲原因,政府采購目錄中規定的協議酒店標準間房價已超過現行的差旅費管理辦法中的出差住宿報銷標準。
(四)財務管理監督機制待完善。一是部分行政單位沒有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監督機構,財務監督檢查職能由財務人員自己執行,造成“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現象。二是部分行政單位審計人員非專職人員,業務能力難以勝任審計工作。三是部分單位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是同級別機構,審計人員存在“怕得罪人,做老好人”的思想,使得單位審計監督工作疲于應付。
二、加強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對策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為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促使有關單位嚴格執行財經法規制度,節約使用財政資金,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貪污腐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出以下對策:
(一)樹立內控觀念,強化內控意識。一是單位領導要樹立內控觀念和意識。按照《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承擔主要責任。加強內部控制是領導應有的責任,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內部控制,支持財務人員實施內部控制,教育職工執行內部控制,理解內部控制。二是財務人員要增強內部控制的意識。財務人員按照法規和相關文件政策辦事,是其基本的職業規范。防止無原則,惟命是從的人治情況,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以標準制度為依據,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循私情。
(二)抓制度促規范,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執行,要將財務人員隊伍打造成“懂業務、高素質、強作風”的團隊,應做到:一是要把好“用人關”,對不適合在財務崗位上工作的人員,應堅決予以調離。二是建立財務人員定期輪崗交流機制,防止財務人員在同一崗位上工作時間過長,降低財務風險。三是強化財務人員內部管理,制定《財務人員崗位責任細化書》,明確財務人員職責分工、工作流程,便于相互溝通、監督。
(三)靈活教育培訓方式,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財務管理內控機制的成效最終還要依賴于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一是堅持“兩手抓”,在抓好業務發展的同時,著力抓好會計人員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財務人員自我約束的素質和能力,做好廉潔自律,奉公守法。二是建立定期培訓機制,采取多種方法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輪訓,做好“持證上崗”。定期進行法制宣傳培訓,開展“以案說法”教育,增強財務人員的法制觀念。三是建立“評先促學、評劣促改”的激勵機制,對優秀的財務人員進行表彰,加大宣傳力度,在物質上給予獎勵,在政治上給予關心。達到“以強帶弱,以好幫差”,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
(四)強化預算控制,加強資金管理力度。每個行政單位年度經費預算就是本單位當年的“財政法規”,也是最重要的內部控制手段之一。雖然行政單位大都實行了部門預算制度,但部門預算涵蓋范圍有限,預算之外的追加調整項目仍然很多,彈性較大。追加項目越多,預算的隨意性越大,權威性和約束力就越差。為了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規范合理地使用預算資金,必須做到:一是對部門預算資金實行“年初預算二次分配制定”,根據各部門的工作性質和業務量,將年度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包干分配,進行全年總數控制。二是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格控制開支。根據人員編制數,對各單位的公務接待費用實行年初定額分配、全年執行總數控制;嚴格執行國家公務用車制度,嚴把車輛購置關,杜絕超標準配備;對在編在用車倆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制度;對出國經費,嚴格執行“出國人員審批程序”,做到“事前嚴格審批,事后規范報銷”。三是嚴格執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務卡使用制度,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
(五)加快財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做到“透明理財”。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貫徹和執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規范會計科目,將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和財政預算控制數相結合,構建本單位統一的財務管理應用平臺,各業務部門報賬員通過前端報賬(業務)系統,實現與后臺財務系統集成應用,形成業務部門人員和財務部門的人員相互監督、提醒,達到“五個實現”(即:實現數據共享,提高財務管理工作透明度;實現科目、部門、人員、項目等多維度的專項核算與管理,便于財務數據的核算、分析;實現進一步規范、優化業務報銷流程,每個崗位均有處理時限要求,逾期未處理的會被預警提醒、起到督辦作用;實現對各部門預算經費進行事前預設、事中稽核、事后監督的全程;實現會計檔案規范化管理,統一費用審批單、各類費用報銷憑證單的規格,使用條型碼功能對會計記賬憑證和費用審批單進行編號,便于憑證查閱檢索,提高工作效率)。
(六)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加強財務管理。嚴格審計程序,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同時把行政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審計資料、審計信息的共享。
(七)建立違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追究制度。規范財務管理秩序,建立違反內部控制的追究制度,凡遇違規違紀問題,要追溯經辦財務人員責任。領導應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負責,對由內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內部審計部門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隱瞞不報、上報虛假情況或檢查監督不力的,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