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勛
提要:本文以科學發展觀和新安全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提高軍需動員能力的目標,從動員組織、動員方案、動員力量等方面就如何推動軍需動員創新發展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軍需動員;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E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黨的十七大對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對軍需動員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軍需動員建設,必須著眼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持以應急準備帶動全面建設、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在新的起點上推動軍需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著眼集中統一、精干高效,著力構建責權明確的組織運行體系
按照“軍隊提需求、國動委搞協調、政府抓落實”的基本格局,抓好軍需動員體系建設,著力強化各級工作職能,理順工作關系,形成軍地之間各司其職、各行其責、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
一是要強化軍隊提需求的職能。軍事需求是軍需動員準備與實施的基本依據,應賦予作戰部門“提需求”的職責任務,自下而上建立專門的需求提報渠道。每年省以上軍需動員機構可在適當時機召開“供需”協調會,由軍隊有關部門提出軍事需求,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通報軍需動員工作落實情況,實現信息共享,確保“供需”有效對接。特別要注重發揮省軍區系統牽頭作用,協調相關駐軍單位,精確適時提出需求,確保需求提報符合應急應戰保障實際,為動員準備提供牽引和依據。
二是要強化經動辦的協調職能。從縱向上看,目前軍需動員機構采取五級設置模式,有的設在地方發改委,有的設在軍隊,軍地在工作銜接和運作上容易出現脫節現象。應以現有的軍需動員組織體系為基礎,加快各級動員辦公室的規范化建設,落實機構人員編制及動員經費,將現行的議事協調職能轉變為決策、指揮、計劃職能,確保其權威高效。
三是要強化地方政府的主導職能。應把軍需動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中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領導的任期責任目標,實現軍需動員建設與經濟建設銜接配套、協調發展。應明確政府相關部委的職能,設立專門機構、落實專(兼)職人員,形成政府主導抓、軍事部門牽頭抓、職能部門具體抓、企事業單位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應加緊完善軍事需求提報、論證和銜接落實機制,軍地聯席會議、情況通報、重大問題會商和重大項目建設貫徹國防要求等軍地協調機制,促進軍需動員工作有效落實。
二、著眼平時應急、戰時應戰,著力構建科學完備的動員方案體系
按照“具體實用、系統配套”的要求,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區分不同規模、不同類型,搞好潛力調查,預測動員需求,編制切實可行的預案體系,為實施快速動員奠定基礎。
一是要搞好動員潛力調查。動員潛力調查是科學制定方案預案的前提和基礎,應堅持統一標準、統一組織,由相關職能部門,統一制定下發軍需動員潛力調查指標評估體系,規范調查運行秩序;應將軍需動員潛力調查統計,納入各級政府經濟年度統計范圍,形成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統計管理制度;應運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對軍需動員潛力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潛力數據收集、傳輸、儲存、管理的數字化,建成內容齊全分類科學、數據準確的經濟潛力可視化數據系統,確保軍需動員數據完整、真實、準確。
二是要完善配套動員預案體系。地方各級政府應按照“總體籌劃、各有側重、銜接緊密”的原則,科學區分動員任務和預案等級,分號業、分類別制定完善軍需動員綜合預案、專項預案、部門(行業)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等各類預案、計劃,形成從國家總體預案到專項預案、從部門預案到地方預案的四級應急應戰動員預案體系。各類預案應做到保障需求研判準確,保障力量精干適當,動員方式靈活多樣,動員措施有效管用,增強動員方案預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要著力搞好預案對接。按照“軍隊預案與地方預案相對應、上級預案與下級預案相銜接、總體預案與專項預案相對接、行動預案與保障計劃相配套”的總體要求,組織對各類預案進行整合與銜接,以形成一個整體協調、相互配合、快速有效,集應戰、應急功能于一體的預案體系,確保有效發揮人、財、物、科技等各種資源的最大效益。
三、著眼軍民融合、資源共享,著力構建聯儲聯保的物資儲備體系
應按照“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調用方便”的原則和要求,采取實物儲備、生產能力及技術儲備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建立軍地雙向多能的儲備格局。
一是優化儲備布局結構,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按照戰略物資以國家儲備為主、戰備物資以地方行政區劃儲備為主,通用物資以社會儲備為主的方式,建立起以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為重點、地方戰備物資儲備為主體、社會通用物資儲備為補充的國家、軍隊和地方儲備庫“三級一體”的聯儲聯保體系,提高聯合作戰保障能力。應結合各地區非戰爭軍事行動保障的實際需要,調整優化戰備物資總量中不同層次、不同品種、不同類別物資的比例關系,做到結構合理、品種齊全、比例適當、綜合配套,滿足應急保障需要。
二是堅持軍民聯儲方式,提升物資儲備效益。平戰結合、軍民聯儲是有效轉化社會資源的重要手段,應明確軍地物資儲備職責,采取合同儲備等形式,建立軍隊專供與民間籌措相結合、預先儲備與應急生產相結合、儲備物資與儲備生產能力相結合的物資保障體系,形成軍地聯儲的良性格局,提升儲備的質量效益。同時,應堅持軍地兼容的原則,提高物資器材的通用互換程度,努力實現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促進儲備模式由“實物”型向“能力”型轉變。
三是建設應急物流體系,提高快速保障能力。建設軍民一體的物流體系,是提高物資保障能力的關鍵。應按照跨層次支援、跨區域保障、跨軍種使用的建設思路,逐步建成集采購、倉儲、運輸、配送于一體的軍民融合的軍事物流體系,把分散的運輸力量系統整合起來。應充分利用國家交通運輸發展的成果,依托國家綜合運輸網,發揮地方生產企業、商業企業和物流企業等供應商的作用,實現軍地聯運,彌補軍事運力不足。應有效利用民力物流資源,將非核心配送業務外包給物流企業,確保物流配送服務能夠延伸到戰場,提供及時、可靠、準確的物資供應保障,實現軍地銜接、平戰結合的供應商直達配送。
四、著眼雙應一體、綜合多能,著力構建靈敏高效的動員力量體系
按照功能多樣化、編組模塊化、使用合成化、保障多元化的思路,科學編組成立應急應戰保障實體,組織訓練、演練,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一是優化民兵預備役力量結構。在后備力量布局上,應逐步實現由農村向城市、由生產企業向科研單位和院校、由傳統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拓展,不斷優化力量結構。在后備力量編成上,應改變過去按照戶籍所在地進行兵員編組的模式,按照居住地就近編組,提高在位率,做到一有情況,能召之即來,有效整合。
二是編實建強專業保障隊伍。加強保障力量建設,必須在提高質量效益上下功夫,應按照利于組織管理、利于快速動員、利于執行任務的原則,在經濟社會軍需行業各系統組建專業對口、人員精干、應急有效的專業保障隊伍。應重點依托大型運輸企業等保障實體,抽組成立專業保障分隊,全面增強應急應戰能力。
三是強化動員訓練演練。組織訓練演練是提高軍需動員能力的基本途徑。應根據軍需動員預案,按照“戰時動員需要什么就練什么,平時怎么應急動員就怎么練”的要求,圍繞“建、管、訓、用”等各個環節,有針對性組織專業保障分隊參加訓練演練,提高平戰轉換能力。應結合組織戰役演習時機,將軍需動員演練周密地安排列演習過程中;結合參加地方森林滅火、搶險救災、反恐維穩等重大軍事活動,進一步熟悉掌握動員程序和要求,檢驗動員速度和能力,保證應急應戰時所需動員的人力、物力、財力、科技能力收得攏、調得動、補得上,真正發揮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