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結合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形勢,《外貿單證操作》作為理論性、綜合性、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在高職教育課程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教學實踐以及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對《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思考。
關鍵詞:高職;教學;外貿單證操作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一、課程特點與學生特點
《外貿單證操作》主要內容是在進出口貿易履約過程中,處理外貿業務流轉及結匯過程中的各種單證,外貿單證操作是外貿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工作,同時也是開展外貿業務的基礎。《外貿單證操作》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它與其他課程知識的緊密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知識之間的相互融通、靈活運用。比如涉及信用證的審核和修改業務時,掌握《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是必不可少的;涉及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等內容時,要了解物流、保險等學科的知識;涉及出口收匯核銷時要了解國際結算課程及出口退稅等國家政策;原產地證書與報關的緊密聯系等等。正是由于這種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但是,同樣由于課程的上述特點,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教學做一體顯得尤為重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的教育,兼具職業技術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培養第一線崗位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學生既不是“本科濃縮版”也區別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中,他們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對具體業務認識不足,所以學好這門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傳統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缺乏學習興趣。而所學外貿單據通常是仿真交易、全英文單據,業務性強,但是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缺乏自信。另外,教學過程中發現,在傳統的考核方式中,學生基本為了通過期末考試和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為目標,學生的應試思想比較嚴重,這樣的考核方式顯然缺乏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也缺乏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在《外貿單證操作》中的應用,筆者主要對教材的選用、教師角色的轉換、課程設計以及考核方式的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思考。項目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老師單純傳授知識,學生按照老師的安排去接受知識的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
教材的選用上,摒棄以知識體系為線索的教材,采用以外貿單證工作過程為線索的教材,教材內容應該反映目前對進出口單證業務最新要求,具有真實的業務操作背景,通過典型的工作項目,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與技能。
在教學設計中,按照外貿業務流程精心組織課程內容,教師首先明確工作項目,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小組任務”,并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任務,當學生遇到操作困難時,講解任務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實務操作的方法,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操作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擴展,最后讓學生課后進行操練鞏固知識。考核方式上,成績的構成由單一的期末考試改為期末考試占60%,“小組任務”占35%,“小組任務”的考核包括項目成果、操作記錄等,學習態度占5%。
教師角色的轉換上,教師主導轉變為教師學生成為共同主體。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營造學習氛圍,并且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當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遇到問題時,應該給予具體的幫助。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商業發票制作這一項目時,以“小組工作”為基本教學形式,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明確目標和職責,讓學生主動地運用知識完成任務。同時,各組完成制作商業發票任務后,隨機選一組展示商業發票制作成果,通過成果的展示,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發票制作過程中的問題,教師發揮著啟發、引導的作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實際動手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課程密切聯系崗位任務,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也成為課程目標職業,項目教學法中師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將守法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誠信品質等職業素養貫穿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對學生產生影響,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是學生的資源庫,學生對教師不存在任何質疑,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角色定位,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多樣化,獲得知識的手段增加,教師不是學生的唯一的知識來源,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索,發現新問題,師生共同探討,此種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掌握技能。
三、外貿單證操作實訓
外貿單證手工實訓是在完成《外貿單證操作》課程學習后,通過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業務模擬制單,提高學生自身的制單水平,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依據外貿合同、信用證、相關原始材料,UCP600、國內相關的貿易政策,在不同的結算方式下進行綜合制單。教師可以扮演銀行的審單員、海關、企業單證部經理等多種角色幫助指導學生實訓,全程對學生實訓進行指導。
外貿單證操作的系統軟件應用能夠使學生在互聯網上建立國際貿易虛擬環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國際貿易。學生以虛擬身份從事網上貿易活動,他們體驗外貿主體如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銀行的日常工作,培養他們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系統軟件的應用能夠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幫助學生了解外貿工作的風險與突發情況,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以使學生對外貿單證在外貿業務中的使用流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施春燕.基于項目課程的高職《單證實務》開發探索與實踐.2009(05).
[2]郭曉晶.項目教學法在外貿單證實務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3]陳麗云.高職外貿單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