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濤
摘要:隨著工業化的逐步發展,欠發達地區也逐漸遭遇“用工荒”的困擾。本文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為例進行剖析探討,提出解決欠發達地區“用工荒”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用工對接服務水平;加強企業用工監管,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關鍵詞:貧困山區;用工荒;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1
面對全國各地用工需求持續旺盛的現狀,“用工荒”問題正嚴重影響著企業發展。棗莊市山亭區招商引資工業化進程也不斷推進,很多企業紛紛落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時間作為沂蒙山區、革命老區的山亭,招工難、用工荒在所難免,但更應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破解用工難題。
一、現狀及成因分析
從社會層面分析,隨著區內經濟快速發展和招商引資項目的增多,企業數量不斷增多,企業規模急劇膨脹,企業對員工的需求急劇增加。另外,沿海及其他發達地區企業,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豐厚的工資待遇給區內企業極大地沖擊,大量勞動力流向外地企業。
從企業層面分析,區內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以生產加工童裝、床上用品、針織服裝、兒童玩具、玻璃制品、建筑材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此類行業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而企業多處產業下游,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再加上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大部分企業無力提高職工的工資待遇,短期用工、克扣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情況比較普遍。從用工條件講,企業大多希望招用技術過硬、年富力強的工人,而此類人正是目前市場上最緊缺的。同時,部分同行業間企業為節省培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相互挖職工、挖技術工的無序競爭,加劇了企業員工的無序流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工難、穩定職工更難的現象。
從勞動者層面分析,目前人力資源市場上勞動力主力年齡結構是18歲至35歲之間,新一代勞動力更注重的是自身發展、自身價值的實現,比較注重自身權益的保護,希望企業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對策與建議
第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解決結構性招工難的治本之策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要堅持“工業強區”戰略不動搖,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深入實施產業集群壯大、新興產業培育、骨干企業倍增、企業創牌提質四大“工業振興”工程,千方百計做大做強工業經濟。要積極借助外部資金、項目的力量,發揮貨幣信貸和金融市場作用,加大企業技改資金投入,淘汰落后設備和產能,以實現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科技含量,減少勞動力的投入來擴大利潤和提高在職勞動力的投入來擴大利潤和提高在職勞動力的價位空間,改善企業招工、留人難的現狀。
第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用工對接服務水平。要加強信息引導,提前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和人力資源供給狀況,動態監測農民工等就業群體崗位異動等重要信息,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努力解決企業與勞動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一要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和用工單位信息儲備庫,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在配置勞動力資源方面的基礎作用。二是升級改造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資源共享和快速傳遞手段,適時將人力資源市場內用工信息第一時間發布到鄉鎮(街道),由鄉鎮(街道)組織勞動者與企業進行對接,從而進一步提高就業信息的利用率和就業崗位的對接率。三是積極組織“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實現企業招工和勞動者就業的“雙贏”。
第三,加強對企業的用工管理,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要改善就業環境,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強化勞動監察和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完善公共服務,幫助有條件的農民工融入城市、留在企業。為此,應強化四項制度。一要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快建立勞動用工信息數據庫,將轄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入庫,實現對單位用工及簽訂、履行勞動合同的宏觀動態管理。在此基礎上,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為手段,督促企業合理確定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定額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事項。二是健全勞動監察制度。堅持糾建并舉,加強上門宣傳和服務,引導和協助企業按照勞動法律,特別是《勞動合同法》,修訂和完善廠紀廠規。三是建立行業商會制度。制定、落實一系列行業商會規章制度,規定全行業合理工資標準,強化企業自律行為,引導各企業建立融洽的企業人際關系,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同行業間的惡性循環、無序競爭現象。四是發揮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協作,研究解決企業用工、農民工就業工作中的有關問題,通過整合各部門職能資源,著力解決農民工住房難、維權難、子女上學難等問題,在破解“兩難”困局工作中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協調統一、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第四,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重點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轉失業人員和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培訓、轉移轉崗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不斷提高培訓就業率。
參考文獻:
[1]欠發達地區“用工荒”問題剖析.內蒙古電大學刊,2011(05):6-8.
[2]欠發達地區“用工荒”成因與對策分析.老區建設,2011(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