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章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1)
當前,應急管理能力和手段的建設已經得到了國家、省市、各個行業的高度重視,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安全和應急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廣州地鐵作為一個集地鐵工程建設、運營、房地產資源開發經營為一體的大型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環境復雜,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很高。尤其是近幾年來,新線建設規模大、速度快,地鐵運營線網化、客流多。如何用科技保安全、用科技促安全,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處置”的方針,一直是廣州地鐵關注的焦點和重點。在這種形勢和要求下,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智能決策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打造而成的“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對于加強地鐵的運營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2011年9月8日,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上線啟動儀式。
從2 0 0 5年開始,廣州地鐵安全監察部在住建部、市應急辦和總公司的指導下,開始了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管理的相關工作,經歷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7年的發展歷程。
2005年初,廣州地鐵即先于其他地鐵公司開始開展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的前期科研工作。先后開展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防災導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關鍵裝備監控預警及應急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建設研究》等項目,對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預警與應急技術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控預警及應急體系構建的初步方案,為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的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9年,廣州地鐵公司適時啟動了《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項目,先后完成了項目的需求調研、初步設計及招投標工作。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安捷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3家組成聯合體單位中標,于2010年9月正式開始項目建設工作。
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的建成為廣州地鐵的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證,平臺符合國家、住建部及省市對安全與應急管理的要求,具有軌道交通行業示范作用;實現了主動預防、平戰結合、輔助決策;平臺支持異地、異域、異構數據交換,實現了在新線建設、地鐵運營、地鐵設施保護(資源經營開發)等業務范圍的直觀高效顯示。平臺功能涵蓋了地鐵建設、地鐵運營、地鐵保護等多個方面,系統具備了15個一級功能模塊、114個二級功能模塊、6 000余個功能點,實現了城市軌道交通數字化預案、綜合應急通信系統、多層級立體化指揮體系等10余項創新。
平臺的 “建設安全管理子系統”,具有安全管理、風險管理、安全監測、預警管理、群體性事件管理等功能。系統的應用,將實現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網絡報送、信息共享、自動預警、在線考核和遠程監控,將實現應急資源的在線管理與監督、群體性事件的預防預控,將徹底改變紙質資料報送、資料分散等傳統方式的弊端,實現工程資料管理,監測數據管理,預警管理與處置,安全監督考核,安全風險管理的網絡報送、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平臺的 “地鐵設施安全監測子系統”,具有運營隧道與新建隧道結構保護自動化監測數據報送與預警管理、地鐵設施保護的函件管理功能。系統的應用,將實現地鐵隧道周邊施工項目的可視化集中管理,設施保護監測數據的自動預警、短信提醒以及函件的臺賬管理,將徹底改變紙質文檔管理、資料分散等傳統方式的弊端,實現周邊施工項目,函件臺賬,設施保護,監測數據的集中管理和自動預警。
平臺的“運營機電子系統”和“關鍵設備子系統”,具有運營安全日常事務、預警預測、應急處置、事態評估、模擬演練等功能。平臺中9大模塊的應用,實現了運營機電設備安全監測數據的態勢分析、趨勢分析、日常安全管理的危險源分級評估、數字化預案管理、基于GIS地圖自動生成應急資源調配方案等功能。
廣州地鐵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功能設計先進適用、技術成熟而又富有創新,“九五一”功能框架的設計全面滿足了廣州地鐵日常安全管理、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等要求,又與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要求保持一致,預留了與省市應急辦等上級政府相關部門的接口,打造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管理模式。平臺的建成和應用,對于創新地鐵安全生產監管手段,有效監控重大危險源,快速、準確地協調組織救援資源,提高應急指揮能力,提升地鐵的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救援水平,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 廣州地鐵應急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