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亞龍,李 芳 ,李立男, 封博卿
(1.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081;2.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 510010)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規模的擴大,所涉及的專業不斷增多,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的復雜度也不斷增強,單一的應急安全管理機構往往不能滿足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應急指揮功能,這就要求形成一整套適應于城市軌道交通的應急安全管理體系,使之成為行之有效的指揮鏈。
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指揮體系具有普遍的層次特征,依次為地鐵總公司、線網指揮中心、區域控制中心(OCC)、業務中心4個層級。它們在應急狀態下各司其職,各個層級的應急處置流程基本類似,可以通過對標準流程進行裁剪而實現。結合國內軌道交通的突發事件處置業務流程,定義標準的應急處置流程如圖1。

圖1 應急處置標準流程圖
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流程為: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應急信息報送,了解事態進展,下達應急指令→根據事件的發生地點、事件類型、事件周圍情況生成應急處置方案→下達執行方案→按照應急方案進行應急救援,根據現場信息反饋判斷事態是否得到控制→如果事態未得到控制,則事件升級,上升到上一級的響應主體;若事態得到控制,則應急結束,進行善后處理→事后總結、評估、形成歷史案例,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首先現場人員通過電話、短信或無線通訊方式報告突發事件,同時根據突發事件發生地點、傷亡情況、列車延誤情況初步判斷事件等級,若該事件為OCC(區域控制中心)級,則啟動該級的應急預案,通知應急組織機構的相關人員,以及公交公司、消防、醫療等部門;該層級的應急指揮人員了解事件情況后,根據事件發生地點、事件類型、事件傷亡情況、列車延誤情況、事件周邊情況、事件態勢發展以及應急預案確定救援組織方案,并且下達救援方案,各個救援部門全力配合,實施救援;若隨著救援開展,事件得到控制,該層級的應急救援指揮人員根據現場情況判斷緊急情況是否解除,若事態發展,事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則需要應急響應升級,申請上一級應急救援組織作為救援主體進行統一應急指揮。
在實際救援過程中若有2個或2個以上層級的應急組織參與救援,則每個層級需要各司其職,協同處理,通過應急平臺保證各個層級可以共享整個事件發展的最新進展,記錄和查閱各個層級的救援指令、救援行動的開展情況、事態的最新反饋,確保應急指令上通下達,事態發展全局共享。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求應急平臺能夠協助多個層級的指揮主體間信息暢通、協同工作,做到真正的有序、協同、高效的應急處置,并保證整個救援過程留痕可查。
層級化的應急指揮體系處置流程如圖2。
根據軌道交通行業層級化處置的要求,建設一個用于支撐層級化協同處置的協同應急平臺,保證各個層級的處置主體能夠相互協作、共享信息、溝通順暢、高效處置成為當前軌道交通應急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務。將工作流技術用于地鐵應急指揮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可以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工作效率。
構建層級化的協同應急處置平臺的功能主要包括:資源查詢、數字化預案、應急通知、事件留痕、次生衍生事件管理、應急知識庫管理和工作流引擎。協同應急處置平臺功能界面如圖3。

圖2 層級化應急指揮體系處置流程

圖3 協同應急處置平臺功能界面
應急指揮工作流平臺能夠根據各級不同的指揮部門動態設計流程和步驟,在運行中調整指揮流程路徑、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監控、流程干預等操作。對于已有的救援流程,工作流可以按照事先定制好的流程自動構建執行事件通報、搜集地理信息、生成數字預案、調配資源、生成處置方案等指揮流程節點,執行的過程中根據事件發生的詳細情況,自動匹配路徑產生新的節點或執行當前一個或多個節點,從而提高指揮效率,避免人工指揮操作出錯。如果救援流程出現變化,則可以通過調整流程模型的結構,重新定義流程規則,使流程的執行仍能適應新的業務流程,而不必對系統作大范圍的修改。這樣可降低維護成本,減少維護時間。同時,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實現對流程和活動節點的按部門、人員、節點、時間的統計。
本文介紹的層級化應急指揮系統已經在廣州地鐵應急平臺項目中得到應用,通過大量案例的積累和測試,已穩定運行一年多,為地鐵突發事件和應急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基于層級化的協同應急指揮平臺能夠有效的解決軌道交通行業的應急機構多個組織之間的協同處置問題,各個層級在統一的平臺上相互協作、共享信息、溝通順暢、高效處置,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1]“城市公共安全規劃與應急預案編制及其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6).
[2]《城市公共安全規劃與應急預案編制及其關鍵技術研究》通過科技部專家委員會驗收[J].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2004(3).
[3] 金 磊. 美國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方法研究[J]. 城市管理與科技,2006(6).
[4] 田依林. 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模型[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