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進,謝亞龍,李立男,楊峰雁
(1.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 100081;2.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 510010)
目前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機構已經制定了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但在突發事件的處置過程中,由于情況的復雜,多變,涉及的參與部門和專業較多,無法保證指揮工作的有序和全面。將工作流技術應用于軌道交通應急指揮系統,可以極大地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效率性。
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系統(簡稱應急處置系統)組織機構的核心是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組織協調各參與救援部門的調動和反應,實時監控救援的進度、制定出合理的應對措施和指令。
現場指揮部負責響應應急指揮中心的救援指令和協調救援小組的救援工作,及時將救援中發現的詳細情況和重大事件向指揮中心領導小組匯報。其它職能部門和各種現場救援小組以及社會救援機構通常作為聯動單位和接駁單位參與應急響應,在指揮中心發出的指令下,按救援計劃參與救援。軌道交通應急處置系統組織框架如圖1。

圖1 軌道交通應急處置系統組織框架
工作流模型就是將應急處置業務流程用計算機語言來表達,是工作流技術應用于軌道交通應急處置系統的核心部分。參考工作流元模型,工作流模型由業務模型、組織模型和數據模型3部分組成,其中業務模型是對系統業務執行流程的描述;組織模型是表示用戶的組織機構和角色分配情況,數據模型是系統在執行過程中流轉的信息數據,主要包括與工作流相關的流程數據、系統和運行環境數據,3個模型之間形式上獨立,運行中存在依賴關系。
業務模型是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業務流程的認真分析和總結,在研發軌道交通應急處置系統之前,詳細調研突發事件的處置流程,抽象和提煉出具體救援業務過程的計算機化定義,運用流程化的建模工具,融入工作流思想和工作流術語來描述出應急處置業務過程。突發事件處置業務過程的環節比較多,過程設計的節點也比較多,可以說是多組織、多層次的相互交織和聯系,從應急啟動到預案制定、應急救援、事件響應升級等直至事件結束,形成一個完整的多環節的連續鏈條。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業務流程的不同階段都在不同程度地發揮著重要作用。應急處置過程主線可由接警觸警、事件發布、預測預警、事件研判、救援調度、現場跟蹤、信息反饋、事件結束等多個階段組成,應急處置業務流程如圖2。
應急處置系統內部流程由值班員進行突發事件接警、確認,值班主任確認事件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應急啟動后按照相應的事件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流程。通知應急領導小組到位,開通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和接通現場視頻,開通網絡通訊呼叫中心。收集現場地理信息、救援物資儲備、事件相應的處置預案等信息,進行事故研判。根據現場周邊應急資源可調配情況,制定救援物資的調配策略。組織相關應急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生成救援方案,指揮中心下達具體救援指令。組織開展人員疏散、傷員救助、現場警戒、車輛調度等相關工作。救援各專業專家分析現場情況,提供救援決策建議和支持。現場指揮部向指揮中心實時發送救援現狀和事件續報。救援結束,恢復通車運營,執行應急結束操作,進入事件評估。

圖2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業務流程圖
組織模型對工作流使用的組織機構內各實體及相互關系進行描述。組織模型主要包括部門、權限、角色、執行人員,不同的活動需要具有不同權限和角色的人員操作,系統中的多個階段共享的數據和信息也是層級化的,不同層級的人員具有不同的訪問權限。系統的組織模型采用層次化的設計思路,體現了實用性和靈活性。一個組織模型可以服務于多個工作流,全局角色的引入,使角色也實現了跨工作流的應用。
由于軌道交通應急處置過程環節模塊較多,涉及到多種專業和工種,每個業務模塊之間不是獨立運行,各業務模塊之間需要傳遞大量的數據信息,隨著工作流應用程序的推進,決策的不斷變化,會產生和修改一些流程數據,這些數據稱為工作流核心業務數據,記錄了救援的過程和信息,工作流引擎推動的就是這些數據的流轉。工作流在各業務模塊間自動化的傳遞這些數據,但不直接對這些數據進行訪問。
數據模型是對工作流數據的計算機形式的描述。工作流中的節點判斷以及流轉執行中的各種信息就是基于這些數據。如在值班員接警過程中判斷事故詳情和傷亡情況,是否需要啟動應急救援流程,啟動一般級別還是重大級別的救援流程。方案生成過程中,根據事件的詳情,搜索相關的預案以及由該事件可能引發的事件預案。數據模型設計的形式有xml存儲方式,文件目錄存儲方式、關系數據庫存儲方式。
基于工作流的軌道交通突發事件的處置流程,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預警與應急平臺建設項目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效果良好。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工作流的實現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如何更好的建立一種工作流業務模型,適應軌道交通突發事件處置流程,需要對具體業務和技術不斷的研究和探討。
[1]范玉順. 工作流管理技術基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羅海濱,范玉順,吳澄.工作流技術綜述[J].軟件學報,2000,11(7):899-907.
[3]申利民,王 磊,牛曉云,等. 智能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設計[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26(2):59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