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



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四川人侯顯明并不了解蘇丹,只知道那里歷經戰亂,政治動蕩。雖然他的女朋友去了那里。
“如果沒有被劫持,她現在應該已經回家過年假了。”侯顯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1月29日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證實,中水電公司在蘇丹南科爾多凡州一個工地28日遭反政府武裝組織“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襲擊,29名中國工人被劫持。侯顯明相戀6年的女朋友李艷就在這29人之列。
今年24歲的李艷2009年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成績優異的她進入中水電七局五分局,第二年2月,她隨中水電蘇丹南科爾多凡州公路項目前往蘇丹,從事文件、資料、合同翻譯等工作。
“對于出國,她當時完全是一種興奮的心情。”盡管意識到去蘇丹會有風險,但那時的侯顯明仍不忍給女友潑冷水,“意識到環境動蕩,也勸過,但還是讓她去了。”一年多來,兩人一直通過網絡、電話聯系。而在侯顯明的描述中,女友在蘇丹的生活也很規律,“他們并不經常出去,下了班就回宿舍看電影、上網。”
李艷在蘇丹工作還算順利,薪水也還不錯,一個月有一萬元左右。對于家在農村、父母需要在外打工賺錢的李艷來說,這個數字是相當可觀了。侯顯明為女友感到驕傲,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當初的擔憂竟在女友準備回家的前幾天變成了現實。
“她沒回家過年,說是想拿了年終獎再走。”在被劫持前,項目員工接到了預警。“28日凌晨李艷打來電話,說通知他們撤離南科爾多凡州公路項目部,去附近的鎮上。”侯顯明回憶,“后來又接到電話,說是要搬回項目部,但很快就失去了聯系。”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一直在積極地展開營救和斡旋,敦促蘇丹方面在保證被劫持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盡快解救人質。而每當看到哪怕一點關于蘇丹的好消息,侯顯明都如同看到一絲微光。
2月4日,中國駐蘇丹大使館負責人表示,已通過某些渠道向蘇丹反政府武裝傳達了各種信息,包括希望他們首先釋放被劫持人員中的2名女性和其他身體虛弱人員。挾持人質的蘇丹反對派也給出了回應,表示會考慮先釋放女性和身體較虛弱的人質,只是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盡管沒有具體時間,但得知這一消息,數日來心急如焚的侯顯明和其他被困工人的家屬仍然感到振奮。“終于看到了好消息,我知道她就快回來了。”
貝都因人的襲擊
蘇丹風波未平埃及又起。1月31日上午,25名來自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工人,過完國內春節返回埃及,在前往工作的水泥廠途中,于北西奈省阿里什被當地一伙貝都因人扣留。這群貝都因人自稱隸屬于極端激進組織“統一和圣戰”。
北西奈半島是埃及比較偏遠及貧窮的地區,極端宗教組織很容易在這里招收新成員。在埃及動蕩之后,西奈的治安情況持續惡化,1月28日,一個法國游客在西奈半島南部被殺害。
阿里什是北西奈半島的首府,以其完美無瑕的海灘和一排排風姿搖曳的棕櫚樹而聞名于世,是從尼羅河流域去巴勒斯坦的必經之地。埃及政府一直試圖開發阿里什,使之成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在阿里什工業區承包的是一個水泥廠項目,與埃及國防部合作。自2007年啟動,今年1月份剛剛建成投產,總投資3.7億美元。
當地的土著貝都因人經常在通往阿里什工業區的主路上阻斷交通示威,要求政府和軍方釋放被關押的親屬,停止向以色列供氣等,但收效甚微。2004年至2006年,主要的紅海度假勝地都發生了爆炸襲擊,有130人死亡。在爆炸襲擊發生后,穆巴拉克政府在西奈半島發動了大規模的鎮壓,拘留了上百貝都因人,其中一些人未經審判仍然被關押。
“這起事件不是針對中國人的,工人乘坐的大巴路過時,貝都因人已經在那里設了三天路障。”中國駐埃及大使館領事部主任張志忠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這次綁架顯然是為了要挾埃及政府。
盡管已經過去一周時間,回憶起十幾個小時的營救工作,張志忠仍歷歷在目。
1月31日下午3時左右,中國駐埃及使館確認消息后,立即啟動了應急機制。大使宋愛國馬上約談了埃及內政部安全局和國防部官員,要求埃方在確保中國工人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妥善處理此事。
在埃及塞得港出差的商務處公使銜參贊馬建春在接到消息后,直奔阿里什,聯系協調當地政府尋求放人。
“到阿里什之后,我們一直和當地警方、安全部門和政府進行交涉,一刻也沒休息。埃及軍方最高領導人指示當地官員照顧好這些工人。”馬建春說。
事實上,從1月31日下午到工人被釋放的2月1日凌晨3點半,埃及政府與貝都因人代表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并承諾如果釋放工人,會對他們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和答復。于是,在僵持十幾個小時后,貝都因人最終釋放了全部中國工人。
“現在工人們已經返回水泥廠營地,開始正常工作了。”張志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語氣略顯疲憊,但依然能感覺到問題解決后的興奮。
據外媒稱,埃及安全部門與貝都因人談判時,同意釋放一部分服刑的貝都因人,或者加快那些仍未受審的嫌犯的審判過程。
“走進非洲”風險驟增
自從工人在蘇丹被扣押后,中國中水電集團公司全面加強了現有安全措施,要求在蘇丹的員工每天匯報安全情況。同時成立應急小組,24小時值班。“之前公司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現在我們公司已經啟動了應急機制,全力配合當地對公司員工進行營救。”中水電集團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盡管蘇丹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但蘇丹的動蕩政局始終是中國企業在蘇丹發展的一大心病。事實上,本次意外發生的南科爾多凡州一直是多事之地。自去年7月南蘇丹獨立以來,該地區就沖突不斷。
早在2008年10月18日,南科爾多凡州就曾發生過中國工人被綁架事件。當時有9名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工人在該州靠近達爾富爾地區的施工現場遭綁架,事后有4人獲救,另外5人則遭遇不測,可以說是近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境外中國公民遇害事件之一。
“不僅蘇丹,由于非洲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加之有些國家社會矛盾比較激烈,非洲地區出現安全問題的幾率比其他地區要大。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之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10年底,從突尼斯開始的“茉莉花革命”向周邊國家擴散,多個國家的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獨裁、貪腐,要求民主,數個國家的強人政權倒臺。在這里投資的中國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驟增。過去幾年,西亞北非國家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中國在該地區的項目可能或多或少地被卷入當地利益矛盾沖突,這成為中國企業遭遇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一些武裝組織為了給當地政府施壓,增加談判籌碼,開始更多地襲擊中國員工,中國企業因此面臨更多的人員安全風險,但中國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經驗明顯不足。
境外公民遭遇劫持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偶然的,不針對特定國家,主要目的是求財;一類具有明確的政治意圖,針對的是具體的國家。
“非洲國家的內部政治非常復雜,而且50多國各有各的問題。中國越深入介入世界,就越容易成為這些國家內部矛盾反映的載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非洲問題專家劉海方認為:“如果現在身形巨大的存在是日本,肯定是抓日本人做人質。”
對領事保護的考驗
中國在非洲大多數國家并無武裝力量存在,個別駐有中國維和部隊或警察的國家,也只能在聯合國框架內采取行動,在很多時候,必須依靠當地政府、官員和軍警的力量,進行和平或武裝營救。
2011年11月22日,伴隨著中國領事服務網的正式開通。出境中國公民和機構從此有了獲得“一站式”海外安全信息和領事服務的平臺。在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的眼中,領事服務網開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幫助中資企業應對常年面臨的由于政局動亂、社會治安差、金融危機問題等帶來的風險。
“目前領事保護事件數量不斷上升,年均已達3萬余起,僅開展應急處置難以滿足實際需要,開通該網站是外交部加強預防性領事保護工作的重要一步。”宋濤說。
伴隨著對在蘇丹被劫持中國工人的營救行動,2月4日,一支特殊的中國考察團也抵達了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這支由中國商務部牽頭,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等眾多企業組成的工作組,將在利比亞實地考察和了解中國企業原在利項目現狀和企業受損情況,并與利方就妥善解決項目后續問題進行溝通。中國代表團表示,愿意支持中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利比亞重建,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中利雙邊經貿合作。
工作組在利比亞的行動,似乎是中非良好經貿關系的注腳。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非關系似乎進入了發展的“黃金十年”。2000年,中非雙邊貿易額是100億美元,到2011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600多億美元,在非投資的中方企業已超過2000家。如今,非洲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二大勞務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隨著中國對非洲市場的進一步發掘,中國和這一地區很多國家的關系也都不錯,更多的勞動力輸出將會成為趨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說。
這個春節,隨公司長期駐中非國家馬拉維的張哲(化名)難得回家過年。談起在蘇丹和埃及中國工人的遭遇,他在唏噓的同時自我寬慰,“還好馬拉維國家小,比較安定。多少也算民風淳樸吧!”對于張哲而言,使領館就像安全導航一樣。“中國大使館那邊經常和公司溝通,傳達一些最新的安全信息,有什么事也好做個預防。公司也常給我們做宣傳‘以人為本,生命最重要。”
2008年,從國內某知名大學畢業的張哲不顧家人反對,加入了目前供職的道路橋梁建設公司,前往馬拉維為某基建項目做翻譯。“公司就像一個社區,生活、鍛煉都很方便,平時和同事打籃球、打乒乓球。如果需要采購,會有專人開卡車到附近的鎮上統一購買。如果需要出門,一般都是集體行動。”張哲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短短四年,升職為項目副經理的張哲已經在北京的四環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
隨著到非洲發展的中國企業日益增多,像張哲一樣愿意在那片遙遠的土地上追求事業的人不在少數。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領事部主任張志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幾年來埃及的中國工人也越來越多了。“其實埃及本身并不缺乏勞動力,但作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在埃及的項目、投資都在增多。對于兩國而言,這是經濟貿易合作的機遇;對于我們而言,這是對領事保護工作的考驗。”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時間2月7日晚間,在蘇丹被劫持的中國工人獲釋,登上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飛機,離開蘇丹反政府武裝控制的地區。
“我收到她安全的消息了,現在就等她給我電話了。”侯顯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