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波
摘要:地方文獻作為特色化信息資源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對它的收集是地方文獻工作的前提,直接關系到整個特色化信息資源質量的優劣。為此,筆者以富源縣圖書館在此方面的實際工作情況為例,就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作了如下芻議,希望能對廣大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芻議
21世紀,特色化成為各行各業決定未來命運的關鍵所在,要想在未來的發展中爭得一席之地,圖書館同樣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強化自己的優勢,凸現自己的品牌,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特色化信息資源建設就顯得舉足輕重。在此過程中,地方文獻作為特色化信息資源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組成要素之一,對其開發與利用也順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地方文獻收集工作的支持,一切與其相關的工作及服務就只能以空話的形式存在。為此,筆者以富源縣圖書館在此方面的實際情況為例,就地方文獻收集工作作了幾點芻議,希望能對廣大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1. 地方文獻的概念及特征
談到對地方文獻的收集,首先還是讓我們先對地方文獻的概念、特征作一個初步了解。
1.1 地方文獻的概念
長期以來,我國圖書館界對地方文獻的概念可謂眾說紛紜,說法不一。直到1998年5月,在韶山舉行的全國首次地方文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關于地方文獻的概念才基本上取得了共識,即存在“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等;“狹義”的地方文獻指地方史料。對此,筆者更加支持“廣義”的理解。
1.2 地方文獻的特征
地方文獻的特征有本質和非本質之分,前者包括區域性和資料性,后者包括時代性和多樣性。
1.2.1 區域性。區域性是指地方文獻以一個地區為記述范圍且反映本地特色。區域性是地方文獻的最根本特征。
1.2.2 資料性。資料性是指地方文獻內容廣泛而豐富,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資料:自然地理資料,生產與經濟資料,歷史與政治資料,文化藝術資料。資料性體現了地方文獻的價值之所在。
1.2.3 時代性。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歷史的產物,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1.2.4 多樣性。地方文獻從內容到形式,從體例安排到語言文字,都沒有一個確定不變的模式。由于地方文獻記載內容的廣泛性,也就決定了其形式的多樣性。
2. 地方文獻的作用
作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的地方文獻,它具有“存史、資政、科研、教化”的作用。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不僅為將來保存地方史料,更重要的是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服務,與資源建設相輔相成、良性循環、相互促進。
2.1 保存與積累史料。由于地文獻在時間與空間上反映了地方的真實狀況,因而通過對地方文獻的系統收集、整理便可保存一份完整的地方史料,它既是當地的寶貴史料,也是國家文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史為鑒,是編寫研究地方史的基礎又可彌補國史之不足。
2.2 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和依據。“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要搞好地方建設,領導決策離不開國情、地情。地方文獻中的史志就具有這種“資政”作用。史志蘊藏著大量的信息,記述著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規律,供決策參考或直接作為依據使用,幫助當地決策者立足于長遠,著眼于全局,從而進行科學決策。
2.3 為科研提供系統資料。收集地方文獻,其目的就是要“藏以致用”。地方文獻是一個地方匯聚了各方面情況的知識寶庫和信息源,亦是該地區發展軌跡的客觀縮影與文化底蘊的智慧結晶。它為科學研究,發掘地方經濟優勢,發展旅游業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系統的資料。
2.4 為普及愛國主義及鄉土教育提供資料。地方文獻中記載著該地區富饒的資源、燦爛的文化、杰出的人物、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對青少年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繼承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3. 地方文獻的收集途徑及原則
3.1 收集途徑。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傳統途徑主要有:訂購、征集、復印、手抄、拍攝、交換、呈繳、相贈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化方式成為一種方便快捷的信息獲取手段,圖書館收集地方文獻的途徑又增加了網絡下載、數據庫光盤、錄音資料、傳真、電話、短信、QQ、Email、微信等等。
3.2 收集原則。確定收集原則是開展地方文獻工作關鍵的一步。屈大均整理地方文獻時提出了基本原則:“廣東者,吾之鄉也。不能述吾之鄉,不可述天下。文在于吾鄉,斯在于天下矣。惟能述而后能有文,文之存亡在述者之明,而不徒在作者之圣。……以文而存其人,不以人而存其文” ,以文存人,只要文獻確有價值,就應得到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當然,除了以文存人外,我們還必須堅持時間上古今兼顧,內容上“普”“專”結合,載體形式上多元并重的原則。
4. 富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現狀
4.1 富源縣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工作情況
地方文獻的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及地理,旁及社會、人文領域等各個方面。載體形式多樣,全面收集、系統保存地方文獻不是縣級公共圖書館所能獨力承擔的。近年來,在富源縣委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本地形成了圖書館收集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圖書資料、文物管理所收集實物資料、檔案館收集檔案資料的收藏格局,為本館工作定位、明確工作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地方文獻收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富源縣圖書館資料室目前已收集有地方性圖書400多種,2000余冊,地方性報刊約30余種,1100余期。
4.2 存在困難和不足
盡管富源縣圖書館在地方文獻收集工作上取得到了較好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宣傳力度不夠;二是工作經費短缺;三是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等等。
5. 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收集應采用的幾項措施
5.1 加強組織,明確責任。建立健全地方文獻收集機構(如富源縣圖書館于建館之初就成立的以地方文獻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為主要工作的資料室),成立專項工作組,以館長為組長,業務素質高、公關能力強者做骨干。各骨干之間分工明確,相互配合進行收集、調研、采訪工作,對斷續、殘缺、流失的材料給予填補。
5.2 增強創新意識,樹立公關理念。知識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創新,作為創新體系的一股重要的支撐力量,地方文獻工作者一是要增強創新意識,克服等書上門和期望收藏者無償捐贈的消極做法,變被動為主動;二是改進工作方式,征購結合,注意捕捉信息,舍得花精力和經費,對零散、過時的文獻資料,尤其是對珍貴資料,登門訪求方可獲得;三是要樹立公關理念,和有關的單位及個人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與反饋關系,通過感情投資,拋磚引玉。
5.3 加大宣傳力度,拓展收集渠道。圖書館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短信、宣傳欄、宣傳冊子及舉辦活動等諸多方式對地方文獻收集工作進行有效宣傳。這不僅為弘揚地方文化開辟新陣地,提高了圖書館和地方文獻的知名度,也為地方文獻收集注入了新活力,拓展了收集渠道,充分發掘了社會力量,讓本地域的群眾明確地方文獻資源的收集意義,隨時向文獻工作者線索,將散落在社會上零碎的地方文獻收集起來。
5.4 爭取政府支持,開展多元合作。地方文獻工作是一種社會行為,需要大家的積極配合。只有取得政府的支持,開展同其他職能部門(如政協、史志辦、地方出版審批部門等)的多元合作,加強聯系,此項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進行。
5.5 提高入門門檻,強化學習培訓。地方文獻收集工作具有鮮明的學術性與專業性,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其優劣,因此要提高地方文獻工作人員的入門門檻,在補充工作人員問題上,館領導要嚴把素質關,堅決把素質低下的人拒之門外,引進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在鼓勵工作人員自學并為他們創造學習機會的同時,也可以聘請專業老師上門對其進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總之,要使地方文獻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體現其應有價值,成為圖書館在競爭中的制勝點,地方文獻工作者必須在對地方文獻收集的過程中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在工作中要講方法,求創新,重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莉萍.特色數據庫本體構建研究——以“嘉興地方文獻”數據庫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2):94-96
[2] 屈大均.廣東文選 [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 政協富源縣委員會.富源人文歷史概覽[M].昆明:昆明亞明星有限公司,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