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益 段 威
目前,我國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相對脫節,主要表現在市場需要的產品缺乏相應技術,大學或研究所開發出來的技術又沒有市場。這就造成國家在科技方面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改變這種狀況的最佳途徑就是大力引進高技術研究人才,其中引進具備豐富工業經驗的高技術研究人員則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保持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持續性,更能形成出國留學與海歸創業的良性循環。
作為學成歸來人員中的優秀代表,北京泰合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源博士,用他的行動向國人展示了一條特殊的報國之路。
求知學藝蜚聲海外
高源博士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然后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攻讀有機化學博士學位。由于其在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方面的出色工作,被華盛頓大學醫學院Garland Marshall教授邀請加入新型分子設計、合成及功能研究課題組,進行兩年的博士后研究。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與哈佛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并稱為全美三大醫學院,僅諾貝爾獎獲得者就超過15人。而Garland Marshall教授更是多肽化學和分子設計的泰斗。
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期間,高源博士有機會接觸到世界頂尖的生物有機化學研究人員和研究項目。他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基于MAC(Metal-complex of Aza Crown) 的新型小分子scaffold研究。有機化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設計和制備出自然界沒有的分子,新型小分子具備特定的性質,被廣泛應用于與環肽相關的各類新材料及醫藥研究,高源博士沉浸在新型分子的研究之中。
2002和2003年,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分別在意大利EPS和波士頓APS上進行專題演講,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包括GE、Bayer、Roche、Intel等世界級企業紛紛伸出橄欖枝,邀請高源博士加盟,發展基于MAC的新型材料。最終,高源博士選擇了位于加州硅谷的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并在新成立的生物醫學部擔任高級科學家。
高源博士在英特爾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合成和表征具備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即智能材料。智能材料可以靈敏地對外界環境做出光學,電學,力學,磁學等不同反應,因而在疾病檢測、環境治理、航空航天、互聯網等領域應用廣泛。高源博士帶領研發團隊,發展了全新的小分子、多肽、蛋白、核酸的表面固定方法,利用探針分子在探測前后的電荷變化,結合英特爾公司先進的微芯片技術,發展了靈敏有效的智能材料。
從國內到國外,從學校到公司,高源博士一帆風順,成就斐然。他是美國化學會會員,擁有數十篇科學論文和發明專利,他僅用三個月時間就以優秀人才的身份獲得了美國綠卡。高源博士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妻子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擔任高級科學家,女兒在硅谷的私立學校上學,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國夢想在高源博士身上已經實現。
身在異鄉 不忘報國
高額的薪水、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幸福的家庭,高源博士擁有了大多數人渴望擁有的生活。但是,作為一個身在異鄉的中國人,他始終未忘報國之夢。祖國經濟的騰飛,讓高源博士感到驕傲和自豪;與此同時,他也看到了中國在技術創新、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2008年11月,高源博士毅然放棄了在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擔任高級科學家的工作,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攜全家回國,用所學的專業技術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高源博士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必須走技術創新、持續發展之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他表示,回國創業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祖國是自己成長和發展的舞臺,必須將心血投入到祖國的發展、民族的振興之中。他堅信:國家需要創新,企業需要技術,擁有技術就擁有未來。
在美學習研究期間,高源博士深受Marshall教授的影響:每一個全新技術的出現,Marshall教授都努力的向產業化推進。他首次將計算技術與分子設計結合,開拓全新學術領域的同時,還成立了Tripos公司并將公司成功上市,Tripos公司的計算軟件遍布世界,極大的促進了理性分子設計在材料研發,藥物發現等領域的運用。
受Marshall教授的影響,高源博士在技術研發過程中,總是會考慮產業化問題,習慣性的接觸市場,了解市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研發目標。這種習慣讓他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收獲頗豐。
高源博士認為,中國目前研發和產業化脫節的現狀對于具備豐富工業經驗的科研人員是挑戰更是機遇。用國際化的視野,用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市場為導向,一定可以建立自己的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縮短和發達國家的距離。
高源博士看到,美國的科研工作主要在兩個地方進行:一是學校及科研機構;二是公司。而研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屬于基礎研究,另一類屬于應用研究。在美學習和工作期間,高源博士更關注于應用研究,也就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業及市場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推出面向市場的新技術,新產品。
Marshall教授曾告訴他:“你是具備極強創新能力的青年科學家,應該投身到工業中去,用技術改變未來。” 這段話深刻地表達了高源博士的思想,即用技術改變未來,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用技術實現價值,回報國家。
立足創新 勇于開拓
在美國積累的豐富研發及工業經驗,為高源博士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基礎,他將“用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作為創業的基本思想。
高源博士在海淀區光華創業園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泰合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將公司定位在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以創新的化學及生物技術進行新材料的研究和發展。
科研成果必須轉化成生產力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因此,科學研究是第一步,也是高科技公司賴以生存的基礎。高源博士帶領研究團隊,在海淀區建立了先進的研發實驗室,購置了雙螺桿擠出機,造粒機等大型設備,發展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他們的核心技術包括三部分:第一,助劑技術。在工程塑料領域,助劑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良好的助劑能夠有效發揮各組分的優點,達到最佳的性能組合;第二,共混技術。不同的物料組成配方,得到特定性質的材料,而共混技術是物料混合的核心;第三,設備改造技術。新型塑料不但是配方的問題,更是工藝的問題,研發人員需要對設備進行拆裝,組合,以達到最佳工藝和最低成本。這三大技術構成了北京泰合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極大的縮短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
研發結束后,科技成果轉化是第二步,即:使用這些核心技術發展新產品、新工藝,為公司的產業化道路奠定基礎。他們利用專利技術,用化學及生物方法進行聚碳酸酯功能塑料的改性,目前形成了包括21個品種的產品系列——玻璃纖維增強型聚碳酸酯產品系列。
聚碳酸酯(PC)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工程塑料,自問世以來迅速在發達國家形成產業化生產,且技術持續發展,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由于聚碳酸酯光學透明性好、抗沖擊強度高,并具有優良的熱穩定性、耐蠕變性、抗寒性、電絕緣性和阻燃性等特點,使之在透明建筑材料、電子電器、光盤媒介、汽車工業、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近年來,聚碳酸酯的應用開發逐步向高復合、高功能、專用化、系列化等方向發展,因此需要大量的應用型研究,而這正是目前國內企業比較薄弱的方面。應用型研究需要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經驗,這正是高源博士及其研發團隊的優勢。北京泰合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隊伍成熟優秀,在PC工程塑料領具備豐富的經驗。公司大量投入研發,因此形成了難以企及的競爭優勢。
高源博士率領團隊研發的玻璃纖維增強聚碳酸酯,是最早工業化的PC改性產品之一。相對于普通PC,玻璃纖維增強PC在性能上提高了耐疲勞強度和硬度,減小了制品對應力的敏感性并降低了成本,同時提高了PC的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彎曲模量、壓縮強度、耐磨性、降低吸水性、蠕變和成型收縮率。玻璃纖維增強型PC可以被廣泛應用在電子電器外殼、電子電器零配件、汽車配件、工業零件、光學照明、高精度設備、機械設備、醫療器械等等諸多領域。例如:CD片、電源開關、家電外殼、電話機殼體、信號繼電器及零件;照相機本體、安全鏡片、電子計算機;各種齒輪、蝸輪、軸承;大型燈罩、光學儀器的左右目鏡筒;安全玻璃、藥品容器和手術器械、建筑上用作中空筋雙壁板、暖房玻璃等。
國內市場對玻纖增強PC的需求量很大,市場主要被美國GE,DOWS,德國Bayer等化工巨頭占據。國產產品的不足之處是材料的韌性下降,浮纖現象難易控制,制成品表面光潔度較低,這些問題限制了國產玻璃纖維增強PC的廣泛應用。北京泰合源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己的助劑,自己的工藝,自己改進的設備,利用專利技術成功開發出泰塑TM系列產品,經廣泛的客戶試用和工藝及配方改進,玻纖強化系列產品可以用以取代進口產品,重點產品的性能達到或者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性能。由于使用了自有技術,產品成本大大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公司擁有該技術的核心知識產權,已經申請5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0項實用新型專利,相關產品已經注冊泰塑TM商標。2012年,在北京市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中,高源博士的新材料項目被評為優秀。
榮譽和成功并沒有讓高源博士沾沾自喜,他說:“一個優秀的國家需要在不同的領域產生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必須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實事求是的看待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如果把泰合源通這個企業放在全球范圍,一方面,我們會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另一方面,我們會看到,和全球性工業巨頭相比,我們的路還很長。”
結語
在高源博士平和淡定的語言后面,我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他的強烈自信和勃勃雄心。時代造就精英,真正的精英就是象高源博士這樣,胸懷全球,腳踏實地,用努力和專注創造奇跡,回報國家的人。中國需要這樣的精英,他們放棄國外的高薪和優越生活,選擇了回到中國,艱苦創業,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鑄造了共和國騰飛的基石。
一個放棄海外優越條件的海歸學子、一個保持創新的高科技研究人員、一個堅持不懈的創業者,高源博士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創造出一個創新型公司,也為無數海外游子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報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