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榮
胸痹主要與西醫學所指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關系密切,輕者僅感胸悶如窒息,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根據其臨床特點,張仲景《金匱要略》提出“胸痹”的名稱,并進行了專門的論述[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患者出現情緒消沉、易疲勞、易激惹、失眠、消化不良等軀體性和精神性焦慮、抑郁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陳建平等[2]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98例患者進行情緒焦慮障礙調查,結果顯示52%的患者有明顯焦慮,8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為探討有效方法,本文采用傳統的健康宣教法及中醫心理護理方法進行對照研究,發現采用中醫心理護理干預可顯著減輕胸痹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淄博市中醫醫院住院的胸痹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學會及WHO臨床診斷標準[3],入院時經SAS、SDS測評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的胸痹患者60例,隨機分為中醫心理護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7.7±7.2)歲;對照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齡(56.8±6.5)歲。兩組在年齡、病情、職業、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4]。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5]的有關規定而擬定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痰阻的辨證標準。主癥:胸痛、胸悶。次癥:神疲乏力、頭暈、心悸、氣短、胸脘痞悶、肢體沉重。
伴有嚴重并發癥如心源性休克、急性腦血管疾病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精神障礙既往史者。
采用Zung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測量工具,在干預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情緒焦慮、抑郁狀態評分[6]。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宣教法:住院介紹、責任醫生及護士、呼喚鈴使用、作息時間,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有效的溝通,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一般胸痹患者的住院周期為6周左右,入院后前兩周每周交流2~3次,使其能夠正確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現狀,以增強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發作期病人要立即臥床休息,緩解期要適當休息,指導病人飲食宜清淡低鹽,食勿過飽,保持大便通暢,加強護理及監護。研究組在傳統的健康宣教基礎上加用中醫心理護理干預方法,采用語言開導法、五音音樂療法、放松療法。
研究組根據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基本特點,全面把握患者的基本情況,通過患者對胸痹的了解狀況、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分析其情緒焦慮、抑郁的程度,制定及實施中醫心理護理措施,針對患者進行個體心理干預。
1.5.1 語言開導療法 向患者說明疾病發展變壞的結果,以引起其重視,講清遵守禁忌的好處,只要積極配合治療、護理,身體是可以康復的,并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解除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要經常深入病房,觀察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要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性格特點以及文化修養等各方面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人施護。語言開導,每周1次,每次40分鐘。
1.5.2 五音音樂療法 根據中醫認為的五音與五臟的對應關系,多聽溫陽心氣、益助心陽的徽音和能促進全身氣機的展放、調節肝膽疏泄的角音,如《江南好》、《步步高》等。每天上午10點左右為聽音樂的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音量控制在70分貝以下[7]。
1.5.3 放松療法 指導患者閉上眼睛,全身放松,先用鼻子慢慢地吸足一口氣,大約數4個節拍,然后慢慢吐氣,也用4個節拍,每次連續做4~10分鐘,閉目靜坐或靜臥想象優美畫面,體會安逸平靜的情景,建立輕松的心理狀態[8,9]。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對SAS、SDS評分進行t檢驗。
實施中醫心理護理干預前,2組患者SAS、SDA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t=0.634和0.532,P>0.05),干預后,干預組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t=2.103和2.116,P<0.05)。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SAS、SDS結果比較
胸痹是目前公認的身心疾病,其發生發展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密切相關[10],情志失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證實抑郁可誘發和加重冠心病病情,而進行心理干預后可明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11,12],病人的情緒是否穩定,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及愈后影響很大。因此,消除或減輕胸痹病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保持穩定的情緒,是中醫心理護理干預的首要目標。
本研究發現:入院后,胸痹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不論是采用傳統健康宣教法的對照組還是采用中醫心理護理干預的研究組,出院時其焦慮、抑郁情緒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但出院時SAS、SDS評分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指導下,從中醫心理護理干預入手,對住院胸痹患者進行干預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鄭榕芳等[13]通過對腦卒中后抑郁病人實施中醫心理護理,得出客觀具體的數據說明對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盡早采取中醫心理護理干預方法,能明顯改善病人的抑郁狀態。張偉等[14]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實施中醫心理護理,經SAS測查,實施前后均有顯著差異(P<0.01),在中醫心理護理干預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案,是取得理想干預效果的前提,因為其吸收了中醫學的思想精髓,秉承中國傳統文化,符合中國人的求治習慣,易于為大眾接受,干預的依從性更高,但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還不夠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35-136.
[2] 朱志先,梁虹.現代心身疾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107.
[3] 第一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心血管病組.關于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76.
[4] 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斷標準[J].中華內科雜志,1981,20(4):254.
[5]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版)[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6] 郭念峰.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94-198.
[7] 何裕民.中醫心理學臨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9-157.
[8] 林月斌,吳鷺萍,郭亞麗,等.生物反饋放松療法治療適應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6):526.
[9] 呂曉鵬,張艷,夏琳,等.放松療法對頭痛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西南軍醫,2010,12(2):254-255.
[10] 楊黎,張曉明,楊紅梅,等.冠心病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33):3013-3016.
[11] Alan R,James A,Karina W,et al. The 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manageement of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in cardiac practice.The emerging field of behabvioral cardiology[J].Am J CardIol,2005,45(5):637-651.
[12] Philip C,Kesson M,Daisy L,et al. Pathophysiologic process underlying emotion triggering acute cardiac even[J]. Am J Bio Scipsych,2006,103(11):4322-4327.
[13] 鄭榕芳,蕭蕙.中醫心理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6,20(16):1464-1466.
[14] 張偉,吳朝暉,程愛民,等.中醫心理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J].新疆中醫藥,2008,26(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