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升
元人喬夢符說:文章要有“鳳頭、豬肚、豹尾?!边@“鳳頭”就是指文章精彩亮麗的開頭。而每一個亮麗的“鳳頭”都必然對文章起到提領作用。高考考場,氣氛嚴肅,考生心理壓力大,要想在短時間內寫出最容易呈現“亮”色的文章,開頭至關重要。
1.開門見山,點破文意
世界千變萬化,疑問層出不窮,答案也同樣是豐富多彩的。(摘自《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這個開頭,直指文題,不枝不蔓,一語破的。
2.詮釋概念,確定文意
一朵紫羅蘭被踐踏,它卻將芬芳留在那雙腳上,這就是包容。每個生命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每種生活都免不了苦難,但有人仍能夠含葩斂翅晏然而處,這就是包容。包容苦難,包容你所遭遇的苦難、折磨、痛苦,你就會感到生命道路的兩旁,困難固然有,而更多的是花香;荊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風獵獵,是海浪滄滄。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在風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這就是對包容的最好詮釋。(摘自《包容》)
文題以一個概念的形式出現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對這個概念的理解,直接反映作者的才識見解,決定文章立意的高度。理解透徹、深入、獨特,文章的靈魂就燦爛;理解膚淺甚至錯誤,全文恐怕也會走入歧途。本文首段就以形象的語言對“包容”這一概念作出了深刻的詮釋。
3.質疑問難,引出文意
大海洶涌,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日出日落縱然仰望蒼穹,高聲呼嘯萬籟星辰,夫子云:天何言哉?
生命之道,大道至簡大智無聲,方自成博大,自現精華。人,匆忙而過,有誰讀得懂自然空然無求的境界?(摘自《天道無言》)
文章在開頭采用質問的形式暗含觀點,引出文意。此開頭描寫了大自然變化無端的景象,然后以“天何言哉”發問,引起讀者對自然真理的探索。而后,作者提出“生命之道,大道至簡,大智無聲”,自然是“空然無求”的,可有誰讀得懂這一境界呢?以此問句,引起對下文的蘇東坡、陶淵明等事例的敘述。
4.評述現象,破解文意
有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庇谑?,相信別人,讓別人來決定自己。有人說:“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閉目塞聽,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看似是不可統一的矛盾雙方,但二者卻有統一的一面,它們正如我們的左膀與右臂,缺一不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我們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別人。(摘自《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
本文的開頭從評述現象入手,先舉出兩種人的觀點,再加以否定,在簡略的評析中,表明作者態度。能否從兩種對立的觀點中找到統一的角度呢?這恰恰是“相信自己與相信別人”這一話題的重點,強調“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別人”。
5.攝取畫面,定格文意
在一次運動會上,有三個孩子同時在白色的跑道上奔跑,忽然,三個孩子都同時跌倒了,站在一旁觀看孩子們比賽的三位媽媽也不約而同地跑過來:第一個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滿臉塵土,愛憐地說道:“來,寶貝!媽媽和你一起跑!”第二個媽媽看到倒在地上的兒子,滿臉怒氣地說:“不能跑就別逞這個能,瞧這樣!”第三個媽媽用手輕輕拍了一拍兒子的肩膀,說道:“孩子,摔倒了不可怕,站起來,繼續向前跑!你能很好地跑完全程?!保ㄕ愿呖歼|寧卷作文《我能》)
本文開頭攝取的畫面,聚焦在面對孩子的跌倒三位媽媽不同的反應。這個畫面將文意定格在“教育方式上”,這樣,“讓孩子樹立起自信”的中心就呼之欲出了。
6.引用詩詞,映襯文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選擇,“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的選擇,“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是朱自清的選擇。歷覽前賢,我發現選擇竟有著如此豐富的蘊含,背負著五岳的滄桑與巍峨……(摘自《所欲有勝于生者》)
文章開頭的引用,緊扣話題“心靈的選擇”,突出前賢們的“選擇”意義之崇高和偉大,映襯了文章。
此外,還有類比對比、凸顯文意,引用詩詞、映襯文意等方法,用優美的筆觸描繪出一個個亮麗的開頭,一定會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