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冰
“個性化作文”是指師生撰寫的具有寫作主體鮮明個性特征的習作。它必須具備思想的個性化、思維方式的個性化、構思的個性化、語言風格的個性化等特點。語言和構思受思維方式的制約 ,思維方式受思想(即思維過程的內容)的制約。由此可見作文有無個性歸根結底取決于思維有無個性。而個性的積累是進行個性化創作的前提。
一、以尊重與保護學生的個性為前提
進行中學生作文個性化思維訓練時,我們首先要學會尊重與保護學生的個性。要尊重學生個性化感受,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視角去觀察思考生活,使學生打破常規,有新意,有個性地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習作中表現出來的充滿個性的觀點、思想、行為、心理,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我們要給予肯定、鼓勵;即使是過激的、偏頗的,我們也要在注意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施以善意的、真誠的幫助和指導,在學生改進之后,同樣加以肯定和鼓勵,而不要求全責備。這樣,在尊重與保護的前提下,學生通過充分地體驗,經受真實深刻的獨特感覺和思索,就會帶來許許多多有真意義、真價值、真個性的文章。也只有這樣的作文,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才能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個性化生活積累
作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要想正確地反映生活,就必須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和觀察,這是認識和感受事物的第一步。所以敏于觀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并學會記錄和整理觀察結果,是培養寫作能力極重要的一步。我們有意識地創設條件、手段、背景,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習慣,指導觀察的方法,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學會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四面八方,這樣,寫出的作文就有新意、有個性。
三、培養學生個性化課外閱讀
閱讀積累是寫作思維展開的基石,是靈感火花閃現的導火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智力背景閱讀”,他認為學生通過大量課外閱讀,求知欲望會越來越強烈,對知識的感受性越來越敏銳,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為發展個性化創新思維能力提供堅實的基礎。
思維的真實,即以自己的真實認識讀懂文本,以自己的真實思想判斷文本,以自己的真實觀念思考文本,以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解讀文本,以自己的真實需要汲取文本。所以在課外閱讀中,我們可以采取閱讀思考——摘抄筆記——相互交流——模仿鑒賞的實施策略。
1.閱讀思考:為了讓學生擴大視野,增廣見識,豐富寫作素材,筆者經常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個性特點,盡量多讀些課外書籍和報刊雜志。一方面,有目的、有選擇地給他們提供必讀書目表,介紹、推薦一些思想健康、藝術性強的課外讀物;一方面又有意識地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期達到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相輔相成的目的。
2.摘抄筆記:當然,我們還得給學生提出課外書籍的閱讀要求,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思考、邊做筆記的習慣:一方面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將你最喜歡、最能給人啟示的句子、語段摘抄下來。摘抄了一段時間后,我就要求學生在后面附上簡短的說明:我為什么要摘抄這段文字,并逐漸過渡到寫讀后感,寫鑒賞短文,并引導他們將積累材料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開始,很多學生都只有幾句簡單的閱讀理由,后來讀進去了,寫的摘抄理由就形形色色,有了實質性的進步了。
3.學習交流:我經常讓同學們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經驗,閱讀成果,在班上營造讀書的氛圍。許多學生都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做了大量的摘記,他們還學會將摘記中積累的語言和素材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并能借鑒模仿優秀作品中的深刻立意、精巧構思、嚴謹章法,與自己的思維特點相融合,逐漸形成自己個性化的作品風格。這樣,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增強了,廣闊、靈活、敏捷、深刻的個性化思維也得到了有力的開發。
綜上所述,在個性化生活的積累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在個性化課外閱讀積累中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鑒賞力,這樣,才談得上對學生作文中個性化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