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張 莉
6月17日,西華縣紅花鄉南高莊的村民大都躲在屋里享受著空調吹出的涼風。這些農民能清涼度炎夏,受益于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該縣2011年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前一個月完工,電網結構得到了優化,局部過負荷、“卡脖子”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居民用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3月6日,西華縣電業局局長張國海與各部門簽訂了責任狀,要求他們在夏季用電高峰到來之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日夜兼程架設出結構合理、質量保優的可靠電網,消除電網瓶頸,為迎峰度夏奠定基礎。工程開工后,該局農網改造辦公室、物流服務中心、施工隊、供電所所有相關人員齊心協力搶時間、趕進度、忙協調、保質量,與時間賽跑,高標準完成了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工程中,共改造低壓臺區88個,10千伏線路45千米、400伏線路7.68千米,68個行政村的16700戶居民受益。
“金水龍、張全忠備料,畢春明去東橋借牽引車,李俊奇帶人上金具……”5月16日晚上,工程結束后,紅花供電所49歲的施工隊隊長王鐵良開始安排第二天的任務。
王鐵良的精打細算是出了名的。干工程需要什么材料、有哪些危險點、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哪里設專責監護人,他比誰都清楚。對照他開的料單領料,干完一天活后你會發現,所有東西正好合適,一顆螺絲釘都不會錯。10千伏紅花線障礙多、用電客戶多,又牽涉到交叉跨越和停電,施工難度加大,王鐵良考慮得格外細。不過,施工隊里11個隊員,8個人都跟著自己干十幾年活了,誰有多大能耐、能干啥活,他閉著眼都能想起來,所以安排格外順心。
撬拉線盤,固定放線架子、防線、固定金具……第二天,施工隊員在工地上忙開了。怕電線的絕緣層遭到外力破壞,畢春明一直用手托肩扛的辦法緊線,一天下來肩膀都磨腫了,隊員王俊起一天里竟上了32次線桿。王鐵良一邊干活一邊緊盯著工地上的動靜,一刻也不敢放松。這些施工隊員大都是跟著自己干了十幾年活的老伙計了,工作配合很是默契,但這些1998年農網改造時正值壯年的伙計們,轉眼間都成了半老頭,體力遠不如從前,再加上這次改造線桿變高、線號增粗,工藝也復雜了很多,對他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這幫人卻不示弱,施工任務還沒下來就讓王鐵良帶著他們去其他已經改造完畢且工藝好的臺區學習。用他們的話說:“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過后恐怕再也沒機會干大工程了,無論如何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崗!”
為保障施工質量和進度,自開工以來,王鐵良就沒進過家,一直奔波在工地上。列單、派工、監護、外加技術指導,整天忙得不亦樂乎。王鐵良的精打細算合理安排,再加上這些“硬漢”迎難而上、執著地酣戰,工程提前36天就干完了。工程結束后,王鐵良整整瘦了13斤,還大病一場,他的施工隊隊員平均每人瘦了11斤。
5月23日,工程的最后一天,大伙覺得王鐵良有點不對勁,安排好活后就坐到一邊看著他們施工,額頭上都是密密的汗珠……晚上收工后,他讓大伙各自回家,自己住在工地看場子。半夜醒來,畢春明想起隊長的異常,放心不下,來到料場看他,發現他正蜷曲在床上痛苦地沉吟,過度勞累的他病倒了。在醫院住院的王鐵良得知線路通電的消息后高興地說:“工程總算在天熱前提前通電了,病一場也值得!”
3月2日,龍潤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的15米電桿剛過了凝固期就被等候在那里的祁發青給搶走了。人馬未動、糧草先行。電力施工物資供應是首要條件,但由于農網升級改造工程集中,很多供應商生產能力跟不上,無法如期交貨。為了保證貨源,西華縣電業局物流中心除了每天打電話催貨外,還派出祁發青住到線桿廠、金具廠,一旦出貨立馬提走。10千伏紅農線路施工時因金具沒到,物流中心不僅把縣局的備料讓施工隊先用上,待貨到后歸還,還安排施工隊根據來料情況靈活安排施工方式,竭盡所能做到不窩工。
88個低壓臺區的改造工程陸續開工,西華縣電業局農網辦主任李關鵬帶著他的督察小組整天忙碌在施工現場。他們每天都要跑上好幾個工地,不僅負責技術指導,還要負責部門協調,處理糾紛,有時困得很了或累得不行就把車停在路邊休息幾分鐘再走。紅花線長達2480米,途徑縣城北關、西關、高莊、唐宋崗、杜崗等地,這些地方分屬3個辦事處和鄉政府管轄。為了趕進度,工程剛確定下來,項目負責人楊發強就一個單位一個單位、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跑,協調青苗賠償事項,不厭其煩地做群眾的工作。盡管工作做到了前面,5月9日,在11號桿附近施工時還是遇到了麻煩,原因是線桿拉線離一農戶的房子太近,下面埋的有石頭影響人家的風水。楊發強多次找農戶做工作,白天總是吃對方的閉門羹,晚上,他就坐在農戶家門口守候。一次次苦口婆心、一遍遍為其講解線路架好后的好處還是不行。李關鵬聽說后找到北關辦事處,在辦事處和村民家中來回跑,說政策、講道理、擺人情,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最后拖親戚說情,人家總算同意了。用他們的話說:農網辦像盒“萬金油”,什么事都要操心,什么事都要管。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協調問題達數百件,細致入微的協調為各專業施工有序推進提供了保障。
2月8日,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還沒開始,西華縣電業局農網辦的技術人員就把各施工隊的技術人員集中到一起進行技術培訓,并以“塑精品、創先進、爭優秀”為目標開展工程質量“創先爭優”活動,確保工藝精益求精。
多年來,西華縣東夏鎮楊樓村全村只有一臺50千伏安變壓器供電,低壓線路長達1600米,供電線路長,線損大,末端電壓低,供電可靠性難以保障,一排排整齊的新房和凌亂的電網很不協調。該村是這次低電壓改造的重點臺區。今年春節前,農網辦的員工唐飛和李永濤用尺子在該村一處空地測量導線和電桿的位置,線路需要經過一個廢棄坑塘,李永濤踏著淤泥進行丈量,力求精準。農網辦主任李關鵬說:“國家的錢不是白給的,為了用好這些錢,除了做好施工前期工作外,施工時用的每個橫擔、每個螺絲我們都力求精益求精。”
圖:西華縣電業局農網改造施工場景。
立桿、裝金具、放電線……東夏供電所的員工忙得不亦樂乎。經過9天的奮斗,他們以合理的組織、可靠的安全保障、高效的施工完成了楊樓村16.8萬元的工程,為該村架設了一條長1260米的新線路,安裝了一臺變壓器,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施工隊隊長張銀亮自豪地說:“這次低電壓改造升級采用了新工藝,技術標準高,為了創優質工程,除了局里進行的技術培訓外,俺還偷偷跑到外地學習了人家的經驗!這下露臉了!”
半個月后,楊樓村的村民敲鑼打鼓將一面“心系群眾造福百姓”的錦旗送到東夏供電所,感謝該所為村里改造新電網。村里的老支書楊大順感激地說:“電業局解決了長期困擾俺村的用電難問題,以前電壓低,村民連電視新聞都看不成。現在變壓器、線路都是新的,還設計超前,再也不用為電的事犯愁了。”
5月中旬,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施工進入倒計時,西華縣電業局組織工程所在地的供電所項目負責人召開了現場推進會,除鼓舞士氣外,還現場指導解決施工難題,并組織大家深入楊樓村等幾個已完工的示范臺區和線路實地參觀,現場交流工藝質量和經驗,有效地推進了施工總體進度。
“工程高質量提前完工,解決了西華13條超載、重載線路和116臺存在超載、重載等現象的變壓器負荷轉移問題,保障了客戶的電能質量,這場仗打得漂亮。”工程完工后,該局局長張國海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