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榮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第二人民醫院,湖南安化 413522
急性多灶性腦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指的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內同時或幾乎同時(48 h內)發生2個或2個以上病灶的腦出血。臨床急性腦出血大多數表現為單發性,多發性比較少見。但隨著CT的使用,AMCH的診斷率不斷提高。ACMH的發病率不高,但是病情較重,病死率高。本文對46例急性多灶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了急性多灶性腦出血的發病原因及機制、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本院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多灶性腦出血患者46例,占同期腦出血的3.3%左右,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45~77歲,平均64.9歲;主要臨床表現為:雙側性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障礙,假性延髓性麻痹以及雙向性凝視麻痹。最易出現多灶性體征的是幕上基底節型患者。
46例患者,有2個病灶者38例,3個病灶者5例,4個病灶者3例;出血量在7~60 mL;出血灶分布在基底節 54.3%(25例),腦葉 37.0%(17例),腦干 6.5%(3例)和小腦 2.2%(1例)。
38例患者給予內科治療:使用脫水劑以降低患者的顱內壓,進行血壓控制,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神經營養劑保護腦組織,對肺部感染等并發癥進行防治,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等常規治療。8例給予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術后給予相應的內科治療。
46例患者全部進行CT復查,由高血壓動脈硬化引起者33例,占71.7%,由動靜脈畸形引起者2例,占4.3%,由白血病引起者3例,占6.5%,由腦淀粉樣血管病變引起者4例,占8.7%,原因不明者4例,占8.7%。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急性多灶性腦出血病因構成比
單純內科治療死亡14例,死亡率為36.8%;手術治療死亡3例,死亡率為37.5%。見表2。

表2 單純內科治療與手術治療死亡率比較(n)
中國人AMCH占腦出血的0.3%~5.9%。本次研究中AMCH約占腦出血的3.3%。AMCH的病因很多,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動脈瘤、淀粉樣血管病、動靜脈畸形、脈管病、血管病、瘤卒中、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癱、血友病)、免疫系統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抗凝溶栓治療[1-3]等。其最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可導致腦內動脈纖維素樣壞死,或脂質透明變性、小動脈瘤或微夾層動脈瘤形成,當情緒激動或劇烈活動時,血壓突然升高時,小動脈瘤同時或先后破裂,導致AMCH;高血壓還可導致遠端血管的痙攣,使小血管缺氧壞死,腦出血后壓迫腦組織也可致腦組織的缺氧壞死,引起腦水腫,使患者的顱內壓升高,導致斑點狀出血及繼發性出血;另外,腦水腫使腦組織移位,血管被牽拉和扭曲,容易發生痙攣、缺血以及管壁壞死等也可導致出血[2]。CAA也是AMCH的重要病因。它的發生機制是腦動脈管壁在腦淀粉樣物沉積的作用下,營養發生障礙,形成很多小的動脈瘤,血壓驟然升高時,小動脈瘤破裂,就導致了AMCH的發生[4-5]。本次研究發現在發病部位上,急性多灶性腦出血好發于基底節占54.3%,其次依次是腦葉占37.0%,腦干占6.5%和小腦占2.2%。
AMCH的臨床表現與腦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有關。AMCH的臨床特點總結下來包括兩個方面。(1)多灶性體征:一個病灶不能解釋所有體征,患者表現兩側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障礙,假性延髓性麻痹以及雙向性凝視麻痹等癥狀和體征,AMCH以基底核部最易出現多灶性體征。(2)體征與病灶不符合:無定位體征或只出現一個病灶的體征,但顱腦CT顯示多個病灶,此與病灶出血量少、或有的病灶未損及腦的重要功能區,或患者有意識障礙,不配合檢查有關[6]。由此可見,診斷AMCH不能單憑定位體征,CT掃描可幫助提高檢出率,必須結合影像學變化確診。
對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治療方案與腦出血基本相同,主要為控制腦水腫,降低患者顱內壓,穩定血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積極控制其他感染和并發癥等。如果患者出血量較大,視具體情形考慮手術治療。
急性多灶性腦出血雖然發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卻非常高。本研究中死亡率在30%以上。本次研究發現AMCH最常見的病因為高血壓,其次為腦淀粉樣血管病變,最常見的部位為基底節,其次為腦葉,腦干,小腦。還發現高血壓引起的疾病一般多發生于基底節,而腦淀粉樣腦血管病則多發干腦葉。AMCH臨床體征表現多樣,注意如果病灶出血量少,腦的重要功能區沒有受到損害,但臨床有意識障礙表現,需用輔助CT幫助確診,其治療與與腦出血基本相同。
[1]Lee CH,Lum JH,Cheung BP.Identification of the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 1 as the antigen for the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MG7[J].Proteomics,2005,5(4):1160-1166.
[2]張琳,董亞茹,楊震.急性多灶性腦出血52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11):1500-1601.
[3]劉艷梅.急性多灶性腦出血4例病例報告[J].中國民康醫學,2009,21(15):1903.
[4]劉柏剛.急性多灶性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30(31):67.
[5]蔣寶衛.治療急性多灶性腦出血36例體會[J].公企醫刊,2010,23(5):41-42.
[6]王定佑,陳俊斌,何小燕.急性多灶性腦出血44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