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承明

截至2011年,山西臨汾、運城,陜西渭南和河南三門峽四個城市的GDP均剛剛突破1000億,而毗鄰的中心城市西安和鄭州的GDP已經分別接近4000億和5000億。地處邊緣、經濟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四個城市選擇了“抱團取暖”,組團發展。
涉及山西臨汾、運城,陜西渭南和河南三門峽三省四市的黃河金三角地區示范區已經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這是又一個定位于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包括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陜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地處中西部接合帶,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勢,礦產、農業、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示范區由山西、陜西、河南三省共同負責建設和管理,示范區建設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將建成中西部地區重要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基地、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合作發展先行區和新的經濟增長極。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域相連、條件相近、經濟相融、文緣相通、人緣相親。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黃河金三角位于黃河中游地區,覆蓋晉、陜、豫三地,處于我國中、西部地區接合帶的省際交匯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展開不間斷的經濟合作與社會、資源整合,如今該地區正在成為一個日臻成熟的經濟社會發展平臺,它所展示的區域互動效應和區域鏈接功能,也為我國現階段“以東帶西、東中西共同發展”的戰略布局提供了極具可操作性的先行示范區。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規劃面積5.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700萬,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作用。但是由于地處晉陜豫3個定位不同的國家級經濟區(關天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山西綜改區)之間,黃河金三角地區不屬于上述三個經濟區任何一個的范圍,讓該地區在有關產業政策上難以獲得優惠支持,并且存在進一步邊緣化的趨勢。
由于距離上述三個經濟規劃區的中心城市西安、鄭州、太原較遠,黃河金三角地區也難以享受到三大經濟區發展的有效輻射,因此該區域發展滯后。
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試驗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表示,經濟體量之小讓四個市一直都很焦急。因此,早在幾年之前,晉陜豫三省就召開過“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第一次聯席會議”,并聯合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關于將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設立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的請示》。
事實上,地理位置相鄰的渭南、運城、三門峽三市在此之前已經有很長的合作經歷。據記者了解,早在1986年,三市曾成立了經濟協作區,并開展了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產業合作。但松散的合作僅限于交流,難以形成氣候,更沒有相關的優惠政策支持。
隨著國家發改委對金三角示范區的批復,陸世生認為,新規劃的批復有可能改變該區域原來相對邊緣化的區位,并將三個區域的國家政策充分利用起來,發揮疊加效應。
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指出,建設豫晉陜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有利于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為中西部地區合作承接產業轉移探索新途徑、新模式,發揮典范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也就是說,金三角示范區的定位就是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但在三大國家級經濟區的包圍中,來自鄭州、西安、太原等中心城市的競爭,金三角示范區的產業轉移仍面臨不小的壓力。也就是說,其與上述三個中心城市相比,并無競爭上的優勢。
黃河金三角區域內有色金屬資源豐富,也讓不少東部產業巨頭早已看好,由于過去狹隘的地方保護,使其產業發展還留有很大的余地。陸世生表示,“金三角區域的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示范區規劃批復后,預示其開發可能提速。”
據了解,黃河金三角示范區大致有銅、鉛、鉬、鋁土礦和鎢礦等幾種礦產。例如,運城鎂礦儲量居全國第2位,年產30萬噸;三門峽市鉬礦已探明儲量150萬噸,居全國第2位,是亞洲最大的鉬精粉生產基地。在上述區域內已經有金鉬集團等大型企業開始加緊圈地,并擬形成有色相關產業的全產業鏈條。
而河南洛陽欒川鉬業集團也正在這一區域加緊做大,其香港上市公司洛陽鉬業也于今年5月11日被證監會批準回歸A股IPO。洛陽鉬業回歸A股融資最大的目標就是利用內地的融資平臺加快在本地區整合有關資源的力度,以實現快速成長。
需要注意的是,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合理布局相關產業。在金三角區域內的四個市應該統一協調產業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只有形成良好的產業互動,才會切實給當地的產業發展升級帶來長遠的效果。

號稱“華夏第一都”的山西運城夏縣仍是農業大縣
在國家批復了示范區規劃之后,陸世生認為,探索區域間相互協調發展、產業合理布局,仍是金三角示范區的未來發展的重點,“比如在不同城市之間資源開發的協調補償機制,就需要在政策上進一步明確。”
目前,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還處于規劃制定階段。陜西省發改委對這一區域的定位和良好愿景是:實現東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建成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與裝備制造基地、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合作發展先行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設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對于陜西省加快推進渭南陜西東大門建設,實施韓城省內計劃單列市試點,優化全省區域城鎮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陜西省發改委將積極會同山西、河南兩省有關部門編制示范區規劃,制定實施方案,以隴海、鄭西、大西和煤運南通道為發展帶動軸,以共同建設黃河綠色生態帶為依托,合力構筑經濟一體化空間發展框架,形成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地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新格局。
“抓好金三角建設,關鍵在項目。”祝作利說,陜西省發改委將積極配合渭南市在產業轉型、基礎保障、城鄉統籌、文化旅游、招商引資等方面謀劃、培育、落實一批帶動性強的大項目,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全力以赴協助做好項目備案、立項、實施等工作。同時,加大與山西、河南兩省的聯系溝通力度,形成合力,共同爭取國家投資,獲得更大支持,統籌各方力量推進黃河金三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