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是林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證。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是實現林業戰略轉變、鞏固林業生態工程各項成果的重要保證。新的形勢賦予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新的內涵和任務。從我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加強對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經營管理森林資源若干思考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林業戰略地位的調整,林業已從以木材生產為中心向以生態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變,各項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使我國林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而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是實現林業戰略轉變、鞏固林業生態工程各項成果的重要保證。新的形勢賦予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新的內涵和任務。我國森林資源數量相對較少, 質量低, 需求多樣,供需矛盾突出, 林區經濟欠發達。這些問題是研究我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的起點, 也是必須長期面對的現實。從這個實際出發, 加強對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研究對促進現代林業健康可持續地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在現代林業建設中的地位。
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基礎,是建設生態文明的載體,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是林業一切工作的核心。現代林業建設,第一要務就是保護、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林業建設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森林資源的總量是否增加、質量是否提高、生態功能是否增強等方面,只有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因此,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對鞏固和擴大林業建設成果,構建完備的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至關重要。
二、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范圍產生了變化。長期以來,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木材生產為中心,這表現在森林資源調查、監測、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資源管理等各個環節。隨著林業從木材生產為中心向生態建設為中心的戰略轉變,傳統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已不能滿足林業戰略轉變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需求。如今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不僅涉及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經營管理,而且涉及林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森林環境的經營管理。各項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使得森林經營的對象發生了新的變化,以往只重視人工純林用材林經營,而現在既涉及人工林、又涉及天然林,在林種上既涉及商品林、又涉及公益林;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等林業新興產業的出現,也給森林經營提出新的問題和要求。森林經營不僅注重物質產品的產出,而且注重生態產品的產出。森林經營的對象不同、目的不同,森林調查內容、調查方法、經營技術措施也不同,這就要求森林經營者根據不同的經營對象和經營目的,設計不同的森林資源調查內容、方法和經營技術。
2. 林權改革的進展不順。林權改革是這幾年林業的熱點話題,各地都在進行林權改革試點,開展林權確認,明晰產權等。林權改革的目的是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讓經營者有其山,植樹者受其益,務林者得其利,充分調動各方面的造林積極性,提高林業的集約經營水平。但林權改革也給森林資源管理提出新要求,如放活經營與資源保護的關系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則會重新走到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老路。因此,放活經營要有度,要加大森林資源管理的工作力度。
3. 森林資源管理的難度大。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地都在謀求經濟發展,不可回避的是森林資源保護與地方經濟建設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表現在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建設、招商引資,不按程序亂占林地、亂砍林木,這造成了處在政府領導下的林業部門對森林資源的管理難度加大,呈現左右為難的局面。
三、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措施
1. 加強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
應對森林經營對象(林種、樹種)的不同,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的系統研究,如造林、撫育、改造、更新等。開展能源林、經濟林和特種工業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種主要樹種的集約化定向培育技術研究;針對國家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的技術需求,圍繞用材林培育,研究主要速豐林樹種的定向、高效栽培技術,重點解決速豐林工程建設結構優化、集約經營等關鍵技術問題,提高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的質量和效益。要深刻理解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實質,建立和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標準體系。近自然林業是當今歐美等林業發達國家普遍接受的森林經營思想,它兼顧了環境、自然保護及其他社會效益,其任務就是促進發展與森林生態有關的“森林保健”,這一經營思想對我國林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就我國林業目前的實際條件來說,生態公益林更適合近自然經營。因此,應開展生態公益林近自然森林經營技術研究。
2. 抓好林地林權管理
林地是林業發展的根基,保護林地是保護林業發展空間、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長遠大計。“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采取最為嚴格的措施,加強對林地的保護管理,建立“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占補平衡”的林地管理機制。林業資源管理部門守土有責,要堅持不占或者少占的原則,要嚴格林地的征占用管理,要全力抓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的試點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實施,逐步實現林地征占用的定額管理。要注重與國土資源部門搞好協調和溝通。林權管理是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的核心,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進程,我們要切實加強林權制度改革。一是要做好林權登記發證工作,嚴格審查把關,確保登記依據充分,內容準確,程序合法;同時,要按照《物權法》的要求,盡快出臺配套規定,進一步穩定和完善林權登記制度;要盡快完成對尚未發證的林地確權發證工作。二是要促進和規范林權流轉管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后,林權流轉日益活躍,必須加強監管,積極推進林權流轉辦法的出臺,真正做到林權流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做好林權糾紛調處工作,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調處工作機制,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積極開展扎實有效的林權糾紛調處工作,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 創新機制,完善制度,強化林地管理。
通過對重大建設項目占用征收林地實行“部門管理,分級負責”的新機制,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維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保障國家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建立林地管理制度,推動林地管理工作向規范化、法制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加強廉政建設,保證占用征收林地審核審批工作的公開、公正、透明和廉潔高效。建立植被恢復工程管理制度,規范占用征收林地森林植被恢復工程管理,保征林地“占補平衡”,做到林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為林業建設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4. 結合實際,分類實施,確保森林資源增長。
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任期目標責任制,杜絕超限額采伐林木和超計劃生產木材的問題;加強林木采伐管理,優先解決并滿足農村集體(個人)、非公有制林業單位、森林病蟲害防治及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所需的采伐限額和木材生產計劃,大力支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重點工程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各界造林營林積極性;建立“伐一栽三”和預收更新造林保證金制度,改革農田防護林更新采伐造林模式,采取營造主要防護樹種楊樹以及沙棗、枸杞等生態經濟型兼用樹種等喬灌草相結合的辦法更新造林,有效保護好水土流失等重點區域農田防護林體系。
5. 強化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
在建設現代林業的新階段,森林資源監督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為了加強森林資源監督工作,必須強化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和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監督的職能作用。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制度建設和林業行政執法力度,促進監督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系統化,各監督機構要不斷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進一步強化素質、提高能力,廉潔自律,從嚴治辦,牢固樹立森林資源監督隊伍的良好形象。
在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地位更加突出,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為全面推進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新時期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優化森林資源結構為主線,以構建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為宗旨,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水平和成效,為現代林業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節江,簡述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內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
[2] 張紹文.淺談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China's ForeignTrade,2011(14)。
作者簡介:
麗群,女(1968-),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寶日希勒林業工作站,本科,林學專業,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