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杰 王華彪
摘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現狀、面臨的困境,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對策措施。
關鍵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河北省文化產業,對策措施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全省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都居全國前列。京津冀文化擁有共同的母體。但也應看到,北京文化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產業總體實力較強;天津市在積極研究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醞釀、建立了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相比較而言,河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相對落后一些。如北京市2009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400多億元,占三地文化產業增加值的近7成。河北省的文化產業要奮起趕超,必須緊密結合我省實際,意識到目前文化產業面臨的困境,因地制宜地采取發展對策。
一、河北省文化品牌及優勢文化產業的布局及特點
1、擁有六大文化品牌。一是紅色太行(革命文化)。支撐元素主要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129師司令部、城南莊晉察冀司令部舊址、前南峪抗大舊址等,外加沿途數不清的革命舊址,可生動的演繹中國近現代革命史。二是壯美長城(和合文化)。長城在我省東起秦皇島的老龍頭、山海關到唯一的潘家口水下長城、奇峻的承德金山嶺長城,到張家口的大境門,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漢民族等多民族長期在這里融合,王朝帝國在此交替,關內與關外在此牽手。三是誠義燕趙(根脈文化)。支撐元素主要包括邯鄲、中山國遺址、易縣燕下都、涿州三義宮、永年廣府古城、正定古城等。歷史上曾有荊軻慷慨赴國難、李大釗鐵肩擔道義等凝結出的忠誠、大義等精神,都構成了今天河北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文化元素。四是神韻京畿(直隸文化)。支撐元素主要包括直隸總督署、遵化東陵,易縣西陵,宣化鐘鼓樓、義和團廊坊大捷更強化了京畿重地的神韻感。五是弄潮渤海(開放文化)。支撐元素主要包括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黃驊港以及中國近代工業搖籃——唐山。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桶機制水泥、第一座成功的機械化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和第一件衛生瓷,展示了沿海經濟發展隆起帶和河北的港口優勢、開放意識和美好前景。六是壩上文明(草原文化)。支撐元素是承德避暑山莊,陽原縣泥河灣遺址、涿鹿縣三祖圣地、張北縣元中都遺址等。位于張家口陽原縣境內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涿鹿縣中華炎黃蚩三祖圣地、張北縣元中都遺址等歷史遺存,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古代文明。
2、擁有十二大領域特色文化產業。一是文化旅游。承德、秦皇島等旅游城市正在以文化和環境資源為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紅色旅游也蓬勃發展,2006年到西柏坡紀念館、涉縣129師司令部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的中外游客人數達到800多萬。二是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已經開始的廣府古城、蔚州古城、涿州古街等古鎮開發建設項目,成為挖掘燕趙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歷史文化名鎮的有益嘗試。三是動漫游戲。河北省正在建設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石家莊園區、保定園區和邯鄲園區、河北出版集團園區。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經同意在河北省建設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四是數字電視等現代傳媒。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媒業,導入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以影視、網絡等為代表的數字視聽產業。五是出版裝印。在做大做強河北出版集團的同時,建設環京津的印裝產業帶,重點支持廊坊三河、香河等地印裝產業發展,提升印刷業科技含量,力爭把河北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印刷業制造基地。六是文化產品交易。以石家莊、保定、唐山、廊坊為重點,建設文化產品物流基地,從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做起,逐步擴展經營,舉辦文化產品交易會,搶灘國內文化交易市場。七是旅游演藝。將旅游和演藝結合,以演藝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目前,承德正在打造大型歌舞《紫塞風華》,石家莊正在創排大型情景劇《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八是傳統工藝品加工。衡水內畫、武強年畫、蔚縣剪紙等傳統特色工藝產業近年來有了長足發展,產業鏈條得到延伸,產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社會影響日益增長。九是教育培訓產業。大力發展與提高市民科學文化素質相結合的教育培訓產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或獨立辦學,進一步發展高中段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大力發展專業知識、實用技能的各類培訓產業。十是健身休閑產業。著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健美、競技等需求,積極開拓以體育健身、體育競賽、體育產品生產銷售為主的體育市場。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體育事業和產業。積極申辦具有較高水準、較大規模的全國和國際體育競賽。十一是醫療保健產業。以改善醫療保健條件、提高醫療保健水平、改進醫療保健服務、降低醫療保健費用、提升市民健康質量為目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建立健全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面向未來的醫療保健體制和機制,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院、保健等行業,改善醫療保健環境。十二是科技服務產業。大力發展科學設計、策劃、規劃、評估、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應用科技服務。著眼于現代科技發展、經濟社會進步、市民生活需求,拓展科技服務市場,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市民生活質量。
二、發展和繁榮河北省文化品牌和優勢文化產業的對策措施
1、立足紅色資源——走教育內化之路。革命(紅色)文化,貫穿于我省現代歷史的始終,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民族解放、抗擊侵略者、創建新中國等精神價值元素相互融會的文化形成。在革命(紅色)文化這樣一個來源上,所形成的“悲情情結、英雄意識、堅韌質樸、忠貞無畏”的歷史人文內涵,在當下應該轉換為更具時代精神的“堅韌勇為,科學創新”。而“堅韌勇為,科學創新”作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精神價值“靈魂”,如果能在產業的不斷推進和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中,預置成為公共性的精神價值取向以及公眾心理行為的核心理念,就能夠為精神文化發揮巨大的活化作用,拓展出十分廣闊的空間。
2、廣吸社會資本——走開放發展之路。用開放的思維,多途徑、多方面吸收社會資本,積極發展個體私營、股份合作、股份公司、外資等多種形式、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文化產業,做到多個輪子一起轉,多種形式一起上。一是把政府投入作為政策導向。二是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及外資興辦文化產業。三是降低準入門檻。要明確界定文化的公益性、公益經營性和經營性三類不同性質,能讓社會資本進入的明確敞開大門,不能進入的領域則用法律的形式加以限定。
3、借力文化交流——走經貿合作之路。要唱活“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主旋律,繼續深入拓展 “三祖文化”交流周暨第十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成果,以“多元包容,和合發展”為宗旨,以“三祖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為主線,以“開放、合作、共贏”為目的,通過深入開展三祖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洽談、考察觀光、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同祖同宗的族群意識,推進我市與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在經貿、文化等多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引進更多外商落戶我省、扎根我省,助于我省經濟發展。
4、樹立開放思維,走借鑒發展之路。開發河北文化資源要有世界眼光,要認識到文化資源是全人類共同的財產,并不只屬于資源所在地區,如果自己不注重開發利用,它會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拿去利用;要樹立開放思維,要借鑒兄弟省市資源開發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利用數字、網絡等新技術新手段,聘請國內的名家大師對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打造,推動本地文化資源與外地文化資源的結合利用;要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低成本等優勢,進一步形成與京津的體制梯度差、政策梯度差、服務梯度差、綜合環境梯度差,更有效地吸引生產要素向河北流動,吸引更多的生產主體到河北文化產業領域投資興業,積極促進京津冀文化產業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