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偉偉
不同的價值體系決定了文化的不同特征,不同的文化特征賦予價值體系不同的文化屬性。[1]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出的歷史背景及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其文化屬性。
(一)核心價值體系在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處于支配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內在要求以及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價值體系,涵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是引領社會主義社會前進的精神旗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個多層次、內涵豐富、相互聯系的有機統一體系,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構成了一個社會一定時期文化的內核和基本,主導著文化發展的方向,是一種文化保持其文化特質、發揮文化功能的根本原因。中共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首要任務確立下來。
(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是對當前文化發展現狀的反應
從19世紀中葉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文化開始遭受到西方文化強烈沖擊,中國人陷入了深深的文化困惑和迷茫之中。在長期的探索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致力于將馬克思主義這一外來的先進文化中國化,開始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探索。黨的十五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作了概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不僅引發經濟、政治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我國傳統文化地位下降,同時還受到未來多元文化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發展急需作為其核心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在長期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清晰而深刻的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各內容有著深刻文化淵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又是基于對當前我國文化發展現狀的反應而提出,其內容必然深深地打上中國文化的烙印。
首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及在其指導下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都根植于中國文化之中。
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之初與當時所有社會思潮一樣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種異體文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普遍認同除了馬克思主義能夠滿足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實踐需要外,還在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性格的內在契合。任何文化都存在可傳播性和可交流性,但任何文化體系的外傳,都必須有其文化契合點,即文化的共通性。只有具備內在的契合點,一種文化才能被另一種異體文化認同、吸收和同化,并在此基礎上重構為新的文化形態。[2]
張岱年、程宜山認為:“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密切關系。中國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論、無神論、辯證法的傳統,有民主主義、人道主義思想的傳統,有許多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會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馬克思主義很容易在中國的土壤里生根。”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完成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之后進一步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對象化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當前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種社會理想既是傳統大同社會理想的延續,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階段性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體現了當代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根本要求,是中國現階段實實在在的奮斗目標。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烙上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歷史印記和鮮明的時代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互為表里,相輔相成,隨著歷史前進的步伐而不斷增強文化的時代品格。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大慶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這些在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進行了精辟的概括。
最后,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全面系統的表述,是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再現與升華。■
參考文獻
[1]楊建義.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屬性和建設路徑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2] 顏旭. 近代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原因探析,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3月 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