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格爾木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戰略地位、工業經濟基礎成為柴達木循環經濟區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其循環經濟發展程度直接決定著整個循環經濟區的成敗,由此對格爾木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的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一、格爾木市循環經濟基本情況
截至2010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面積30.09萬平方公里,格爾木轄區占到試驗區面積的39.63%,是建設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主力軍。在“十一五”期間,通過政府及各方的努力,實現了格爾木循環經濟快速、跨越發展。
(一)根據試驗區總體規劃要求,細化格爾木總體規劃及各項園區規劃
在《國務院關于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的批復》及《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基礎上,結合格爾木的發展定位、產業布局等現實狀況,著手編制《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格爾木工業園區發展總體規劃》、《格爾木工業園察爾汗鹽湖化工區概念性規劃》等格爾木總體和園區規劃。
(二)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初步形成規模
“十一五”以來,全市實施重點工業項目23個,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89.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0.5%;共簽署招商引資項目86個,簽約資金617億元,累計到位資金95.6億元。
道路、電力、供水、供氣、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觀,一大批循環經濟工業項目快速推進,基本形成以昆侖經濟開發區、察爾汗、東西臺、澀北、烏圖美仁等區域為中心,以鉀肥、氯化鎂、各類鹽、碳酸鋰、硫酸鉀鎂肥、硼酸、高氯酸鉀、氯酸鈉、天然氣、液化氣、汽油、柴油、甲醇、聚丙烯、銅粉、鉛粉、鋅粉、礦泉水、昆侖玉等為主要產品,以格爾木煉油廠、鹽湖集團、中信國安、青海鋰業、青海慶華、勝華礦業、藏格鉀肥、玉珠峰礦泉水公司等企業為代表,以油氣化工、鹽湖化工、黑色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和特色輕工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150萬噸原油加工、45億立方米天然氣、280萬噸氯化鉀、45萬噸硫酸鉀鎂肥、2.3萬噸碳酸鋰、100萬噸甲醇、500萬箱礦泉水生產能力。
(三)依靠技術進步,加快產業調整,實現節能降耗
通過引進新技術、鼓勵自主研發等手段,推動格爾木由采鹽、采礦、賣原料等簡單開發產業向提煉多種元素、綜合開發利用等高科技產業轉變,同時,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和對節能減排項目的支持力度。到2009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1.17%。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從全國來看,有力推動循環經濟的法規和政策體系還未形成。雖然我國已頒布實施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也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制定了一些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但都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作為循環經濟法律框架中比較重要的地方各項法規很籠統,不具體,操作性不強。目前適用較多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又存在主要針對后期治理和處理,很難適應循環經濟將污染治理在源頭的要求。同時格爾木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循環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相應的政策法規也較缺乏,或可操作性不夠強,雖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與發展循環經濟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法律法規和激勵政策,但仍需進一步配套完善,以便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更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條件。
(二)現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一是由于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增加的企業投資回收期長,有違企業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阻礙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的主動性,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干預,建立健全相應的行政法律約束和經濟政策激勵機制。二是格爾木特殊的資源稟賦、地理位置和民族特征等,使得部分國家已經成熟的產業政策并不適用,如產業政策的產能限制使部分具備企業內部小循環的企業因不夠門檻限制而不能實現內部循環經濟。三是對青海省和格爾木本身而言,由于各地經濟發展層次較低,相應的配套的法律法規等地方性法規還很少,包括金融信貸、稅收等方面支持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不完善,力度有限。
(三)應用技術不夠先進
依托現有的技術力量,格爾木已經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初步調整,但相比于循環經濟的要求而言,還遠遠不夠。循環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是技術創新,關鍵是環境無害化技術,具體來講是無廢物生產或少廢物生產的技術、廢棄物再利用技術、消除污染物的技術和搭建技術信息平臺的技術。但是這些技術和設備的投入,需要企業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目前的情況是,企業科研投入不足、產品附加值小、市場競爭力差弱,因此嚴重制約了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資金投入能力。同時,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鏈接技術作為支撐,有些技術還處于研究和試點階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廣。
三、解決策略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要使格爾木循環經濟良性、持久發展就必須健全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一是結合現有的《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及格爾木循環經濟實踐,制定《格爾木循環經濟區循環經濟促進法》,用以引導和約束循環經濟發展。同時,嚴格規范地方法規,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二是加大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力度,通過廣泛宣傳,使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樹立法律威嚴。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政策支持體系
在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基礎上,構建完善、執行性強的政策支持體系。一是利用分配機制驅動企業實現循環經濟。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也是污染的主要源泉,循環經濟應從企業抓起。從本質上來說,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與企業的效益原則是一致的,尤其是減量化原則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和減少污染,這顯然與企業的經營目標是統一的。二是以格爾木經濟現狀為基礎,完善稅收、金融、產業政策等政策支持。三是完善現有的資源價格體系。資源價格體系的建立不可能通過市場自發調節獲得,需要政府有規劃地組織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對資源價值(包括生態功能)等進行評估,計算出各種資源的生態費用。這些費用可以以稅收的形式計入某種產品或某項服務的市場價格,從而促使相關產業對自身的傳統經濟模式進行調整。
(三)加強循環經濟應用技術開發力度
在技術政策上,需由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政策、技術導向目錄,以及國家鼓勵發展的節能、節水、環保裝備目錄,同時,支持引進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技術,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應用實踐上需加強格爾木市政府、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合作開發循環經濟應用技術開發,實現產研結合。
參考文獻:
[1]黃賢金.循環經濟學[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2.
[2]譚根林.循環經濟學原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5.
[3]朱建平.格爾木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與未來展望 [J].柴達木開發研究,2010,(4).
[4]金濱.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
[5]薛東輝.從可持續發展到循環經濟[J].特區經濟,2005,(5).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