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程文炳(1833-1910),字從周,謚號壯勤公,清末安徽阜陽縣(今阜陽市潁東區棗莊鎮)人。少有大志,愛研兵法,常以無錢讀書為憾。11歲時因家無隔夜糧而輟學。14歲時經人介紹進潁州城為人幫工。17歲時應募入潁州府衙鄉團當兵,知府才宇和見他身材魁偉,足智多謀,并給守兵200名讓他帶領,后被駐守潁州的袁甲三看中,收為馬隊先鋒,后升為守備。因剿捻有功,同治二年(1863年)補為潛山游擊,帶2000人駐守蒙城;同治十二年被皇帝加封為九江總兵;光緒九年(1883年)遷湖北提督。中日戰爭起,奉詔駐守張家灣,遷福建提督。光緒26年,節度浙江、江西、江蘇、安徽勤王師,次年升長江水師提督。宣傳二年(1910年)病死于水師提督住所,卒年77歲。
程文炳宅院位于阜陽市潁東區袁寨鎮集南,是清代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建于清光緒年間,建筑方位座北朝南,地勢后高、前低,大門跑馬樓正南,沙潁河貫穿此地,整個建筑群以跑馬樓為中軸線,分東宅、西宅兩組對稱,其建筑為磚木結構,三進院落,東宅由于戰爭,文革動亂糧庫改造已基本毀完,西宅經維修保存較完好,主體建筑為堂樓二層樓房,左右回廊貫通前后院落。整個建筑群內磚雕、木雕、石雕,點綴得體,錯落有致,技法精湛。現存西宅為傳統四合院,跑馬樓為大門可步入一進院落前廳大院,中間為二進院落過廳大院,最后是三進院落主體建筑堂樓大院。西宅現總占地面積為1785平方米。從現存的規模上看,一進院落、三進院落建筑最為講究,也最豪華,主體建筑廂房的門窗木雕、石雕、磚雕、雖經百年風雨依然完整精美。經省古建專家考察認為,象這種具有江南風格的古民居在皖西北地區是獨有的。2004年10月28日程文炳宅院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潁東區委、區政府按照文物保護建設“十一五”發展規劃,為建設阜口路生態旅游線路,決定將程文炳宅院列為此線路上一個重點景觀,這對“程宅”建筑藝術風格的研究,充分了解勤勞智慧的古潁州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能,提供了絕佳時機。透過程文炳宅院的環境選擇、空間組合、質感比例、色彩裝飾、造型等建筑語言,將宅院布局、建筑形體、地方民俗、環境色彩、建筑技巧、功能與裝飾藝術融為一體,構成了特定的藝術形象,寓含了清末時期程文炳在這一地區受社會形態、經濟形態和文化意識形態影響的集中體現。
一、程文炳宅院設計的藝術特征
1、阜陽地處淮北平原,而“程宅”的建筑大都是磚木結構也有部分石條路及石雕結構,所以這些不同的建筑材質除清磚布瓦可就地取材,加工制作,象木材和石料都需從南方運來,好在“程宅”就建在沙潁河之畔。
“程宅”的建筑規模吸取了提督府的建筑格局以北方四合院為主體構架,這與皖南民居的天井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顯得寬暢明亮,后者為清靜優雅,但寓意是相同的。設計的裝飾性主要體現在建筑的雕刻藝術上,從大門到庭院、門廳、處處可見徽州“三雕”藝術(即木雕、石雕、磚雕)的蹤影。古建筑中裝飾木雕、石雕、磚雕的風格典雅,雕刻技藝精湛,融合了南北方清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程宅”木雕、石雕、磚雕藝術能充分利用制作條件及物質材料,善于處理原料本色,使其較自然地融入建筑物整體中。“程宅”的“三雕”藝術涉及的題材較廣泛,包括人物、花鳥、山水、走獸、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等方面。雕刻藝人們以生活為基礎,在自然和生活中直接選取熟悉的形象和題材,根據制作的需要加以變化,不拘手段地表達寓意,以想象為主要前提,將自然中的多種形象進行提煉,夸張的修飾,如將傳說中的龍、鳳、麒麟等;大自然中的山水和樹木等;花卉中各種花的紋樣及連續圖案;民俗題材中的喜字、壽字、萬字、八節、回紋以及人物題材中的力士,仙佛等形象賦予美好的吉祥寓意,應用在建筑的裝飾部位上。“程宅”運用民間雕刻藝人還善于將跳動的、多變的、無形的物象做寓意形象化處理,如云、水、風、閃電等運用夸張手法雕刻出可視的形象。“程宅”雕刻的裝飾處理對所表現的形象作出了高度概括,善于運用變形手法,如戲劇、民族神話故事方面的題材,對人物和環境的表現均很簡練,能充分利用想象力創造出理想的形象,使用象征和夸張的形式,有時為了突出重要部分,會出現人物大于房屋,人物大于山體的畫面。
“程宅”三雕的優美形式,很少作為單獨的藝術作品而存在,它總是依附在日用品、建筑物、家俱等物體上,即是為了美化物品,給人以藝術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又能充分考慮其實用價值,有利于建筑物和家俱的堅實耐用。木雕在“程宅”古建筑中還表現在梁架、梁柱、斗掛、雀替、樓層擋板,欄桿等部位,多采用圓雕、平雕、透雕、鏤空雕、高浮雕和線刻等技法,在進行雕刻時不僅考慮了美觀,還注重了實用性絲毫不會損壞梁、柱的承重功能,如梁柱支撐往往是用圓雕,以獅、象、虎、麒麟和單個人物像,福祿壽、八仙等形象給人以威嚴、莊重、豪華之感。“程宅”石雕裝飾的地方主要是石條路、大門框、石柱、柱礎墻角透氣孔、臺基、抱鼓石等。其實用性顯而易見,如地板通氣孔運用了透雕手法將人物,花鳥、萬字、回紋等形象設計在其中并留有許多洞孔,即透氣又很美觀;磚雕在民居中廣泛地應用在門樓、門罩、窗罩、八字墻、隱墻屋檐、屋頂、屋翎等部位。其裝飾性與實用性的結合也較完美,如門樓、門罩、窗罩,除了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外,還可擋住墻面上往下流淌的水,避免門、窗的上方墻體受潮。
2、對比統一的表現手法:“程宅”的設計自覺地運用了對比統一的哲學思想,利用虛實對比、點面對比、明暗對比、疏密對比、剛柔對比等手法進行布局裝飾造型。二進院落的照壁墻留有大片空白,而中間部位卻鑲嵌著精美細致的磚雕,形成了平面與立體、疏與密的強烈對比。在建筑的整體布局中,客廳與廂房在采光上形成明暗上的對比,客廳為供奉、待客之用,采光較明亮,而廂房采光則較暗,可作為較好的私密空間。
“程宅”在色彩上的黑與白的對比是采用徽州古民居的主要藝術特征。其整體色彩是以黑、白、淡灰棕色層次變化組成的豐富色調,設計中,重視了建筑物體色彩的運用,門窗、格扇、架梁均采用棕灰色,透露著木紋的本色,廊柱、各院落大門采用黑色,襯托著白墻、青磚屋面及黑色的屋頂,充分體現了材料質地的古樸美,黑色的漆門、青色的門頭、戧角、門樓與大面積青色墻壁構成灰諧朦朧神秘的藝術效果,給人以高深莫測的強烈感覺。院內的白墻、門窗、格扇、梁柱等在暖棕灰色的主導下,顯得溫馨典雅古樸。
“程宅”主體為木構建筑,工匠們有著極強的結構概念并通過線造型的建筑語言表現出來,“程宅”的設計充分運用了線條的長短、曲直、粗細、組成多樣統一的變化,高墻頂端莊的水平線,顯示出廣闊而寧靜的視覺效果;墻面為垂直線,顯得堅固挺拔;建筑內部的柱、梁、斗、拱組合,長線與短線縱橫交錯,層層疊疊,不僅有平行線、垂直線、還有曲線與弧線的組成,在視覺上有著極強的韻律感。
3、意蘊明確的表現形式:“程宅”設計藝術具有較強的人文內涵,含蓄的象征的,寓意的表達方式。“程宅”無論是結構布局,裝飾造型,色彩等方面都體現了各種明確的寓意,用藝術的形式將清末時期的社會和生活意義表現出來。
“程宅”建筑布局中有較明確的秩序感,受傳統儒學文化的影響,老幼、尊卑、上下的順序,如廳有上廳、中廳、下廳、房有正房、偏房、廂房、在雕刻藝術中也直接地表現出了宣傳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的內容,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觀與社會意識形態,起到了教育后人的目的。
象征的藝術表現手法在“程宅”建筑藝術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設計者以民俗中公認的具有代表的象征紋樣,巧妙有機的結合了徽州建筑雕刻技法來表達特定的寓意,較多地利用象形,寓意和諧來達到象征目的。如雕刻花瓶里插上一支牡丹,表示平(瓶)安富貴;將牡丹、荷、菊、雕刻在門罩或窗罩上,寓意四季平安;還有用物來代替抽象的文字含義如封(蜂)、侯(猴)、將(帥)、相(象)、祥(羊)、祿(鹿)、壽(鶴)。
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是“程宅”裝飾設計中表現的主要內容之一,如“并蒂蓮”、“松鶴長春”、“年年有余”、“八仙”、“五谷豐登”以表示富裕等等,目的是迎合社會滿足程家人的心理和喜慶祝福的需要。
二、程宅藝術特征構成的主要原因
1、程文炳戎馬一生,足跡行遍大半個中國,是清廷甚為倚重的重臣武將,由于程文炳晚年時居宣州(今當涂)任長江水師提督十一載,應與皖南徽州建筑多有接觸,程文炳飛黃騰達后,就想到光宗耀祖,“程宅”建筑從風格上看仿皖南建筑,同時又與北方的四合院相結合。雖然徽商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卻沒有優越的政治地位,他們建造富麗堂皇和氣勢宏偉住宅的欲望是受到封建制度的嚴格限制。其建筑大多數為封閉式,外觀除門罩外,一般比較簡單。然而程文炳宅院卻不受此因素的制約,“程宅“的建筑規模如東宅不損毀,可為氣勢宏偉,富麗堂皇,木雕、磚雕、石雕即有徽州的精雕細刻又有北方的粗礦豪放簡潔,寬大明亮的四合院與徽商建筑的小天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體建筑堂樓廊柱上的木雕龍頭,據說曾遭朝廷問罪,程文炳急中生智,拜程咬金為本家,求得程咬金的畫像掛在堂樓,方才化險為夷。由此可見“程宅”的建筑規模是何等之大,象這種設計布局宏大,施工精良的建筑群對當地社會建筑業無疑是一種推動和示范作用。
2、佛、道、儒、教對“程宅”設計風格的影響:美麗富饒的江淮大地,蘊育著勤勞、智慧、善良的兒女,與華廈炎黃子孫文化價值觀,傳統儒學的“忠”、“孝”相通,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的思想,程文炳升官、發財后不惜重金在自己的祖居地大興土木,修祠堂,建住宅、立牌坊等,理學思想中的“禮”的含義在程文炳身上得到體現,生前忠孝國家,1883年聲援抗法,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戰爭,體現了一名愛國將領在國家需要、民族危亡關鍵時刻的忠勇精神。父子講“孝”,夫妻間講“節”,主仆間講“義”。這些封建社會的宗教倫理觀念的盛行。在“程宅”的建筑本身中得到充分的印證。“程宅”居室的功能布局中有等級森嚴方式,程文炳在建造住宅、園林、祠堂、牌坊時以“忠”、“孝”作為精神寄托,以此來標榜自己的思想理念。
3、徽州藝術對“程宅”設計風格的影響:徽州藝術中的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曲、徽戲等所取得的成就,深刻影響著徽州古民居雕刻裝飾藝術的發展,是徽州雕刻藝術風格形成和技藝進步的重要因素。程文炳晚年時居宣州,任長江水師提督十一載,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感悟徽派的人文景觀,對徽派文化藝術界或商界多有接觸。徽州的雕刻藝術,自然也就影響著“程宅”的建筑藝術風格。
分析程文炳宅院設計的藝術特征及其成因,我們可充分了解到徽派建筑與北方傳統四合院的完美結合,透過不同區域社會窗口去深入認識傳統中國,梳理歷史社會中經濟、文化、政治及藝術之間的內在聯系,去研究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生態關系,繼承民間傳統藝術。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推動區域性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作者簡介:王 林(1962.1-),男,徽阜陽人,中專,文博助理館員,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文物管理所袁寨鎮程文炳宅院,主要從事文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