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哲
摘要:邏輯方法是科學研究的工具,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它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得經濟學和邏輯聯系十分密切,難以區分。在社會學科中,邏輯方法也是經常運用的。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時經常會用到這個方法。而邏輯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歸納法和演繹法都是邏輯學中的一個分支,歸真推理法和歸謬推理法是經濟學中常用的方法。文章主要圍繞邏輯方法進行展開闡述,進一步來了解邏輯方法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邏輯;歸納法和演繹法;歸真推理法;歸謬推理法;批判
勞倫斯·A·博蘭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方法論家,《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博蘭認為,批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學的特點在于它強調批判,科學家非常歡迎批判,阻撓批判是非科學行為。在博蘭的這部著作中特別強調批判,不僅書名有批判二字,而且書中很多章節的標題中也都有批判二字。在批判的過程中,邏輯的方法得以運用,但是其中的邏輯不一定都是正確的,這就需要加以批判,使其朝正確的方向前進。可見,邏輯的地位也是比較重要的。
一、概念理解
1、經濟學方法論
它是應用邏輯的一個分支,“經濟學方法論”這一名稱的提出與二十世紀80年代的經濟學方法論研究高潮相關,在那個黃金歲月里,經濟學方法論學者們同樣爭論著我們今天所關注的問題,那就是,何謂經濟學方法論。一個普遍流行的、且被馬克·布勞格等著名經濟學方法論學者所支持的觀點是,“經濟學方法論僅僅應該被理解為應用于經濟學的科學哲學” 。而科學哲學有時也被稱為科學方法論。于是人們把“應用于經濟學的科學哲學(或者說應用于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簡稱為經濟學方法論。這便是“經濟學方法論”這一名稱的由來。了解了經濟學方法論的含義以后,有助于我們了解邏輯在其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我們對經濟學中的邏輯與社會學中的邏輯進行比較。
2、邏輯
邏輯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來理解和區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亞里士多德認為,邏輯乃是對真實的和有成效的論據的原理的研究,在研究時就需要找到既真實又有成效的邏輯論據。
要使論據合乎邏輯的唯一條件就是前提或假設的真實性與結論的真實性聯系起來,必須要一致。如果你的論據是符合邏輯的,則要求你的結論也是真實的。
3、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又稱歸納推理,有時也叫歸納邏輯,是從個別性知識引出一般性知識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結論。
而演繹法是從普遍性結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論的邏輯方法。它與歸納法正好是一個相反的過程。
4、歸真推理法和歸謬推理法
歸真推理法是從假設到結論、向前“傳遞”真實性。它是一種根據假設命題的推理方式,按照該方式,如果前提被證實,則結論亦將被證實。例如,如果A是真實的,B將是真實的;但A是真實的;所以,B是真實的。
而歸謬推理法是從結論到一項或多項假設、向后“傳遞”不真實性。在這兩種推理的過程中,傳遞不是憑空的,假設和結論之間需要有一定的邏輯的存在,否則就是空談。
二、歸納法、演繹法和歸真推理法以及歸謬推理法的異同
歸納與演繹是社會學研究中的邏輯與方法。歸納是從觀察出發,通過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得到經驗概括,然后通過對資料進行解釋,歸納出理論與問題。而演繹是從理論出發,提出假設、猜想和推理得出研究假設,通過對假設操作化得出觀察的結果。這兩種方法是一個相反的過程。相同之處在于特殊情況下,理論和觀察的結果可能是一致的。
而不同之處在于:歸納法認為只有經驗知識才是原始的真正知識,科學知識和科學理論都是靠歸納法從觀察的結果中得出的;演繹法則否認經驗知識是科學知識的基礎,因而也否認歸納方法和歸納邏輯,主張通過邏輯演繹從已有的知識推斷出新的知識,把演繹推理作為獲取知識、建立理論的唯一手段。這種爭論也必然波及經濟學領域,并一直伴隨著它的產生和發展。
歸真推理法和歸謬推理法在經濟學方法論中比較常用,這兩種方法強調一個傳遞的過程,前提是假設和結論具有一致性。例如,歸真推理法中的假設必須是真實的,而歸謬推理法中的結論是不真實的。在傳遞的過程中,假設和結論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否則就是錯誤的,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和批判。
歸納法、演繹法以及歸真推理法和歸謬推理法這四種邏輯之間也有異同之處:歸納法和歸真推理法也有相同之處:都有一個真實的前提,得出的結論也是真實的。不同之處在于:歸納法的結論是通過觀察得出,而歸真推理法是通過向前傳遞得到的。而演繹法和歸謬推理法也有異同,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從結論出發,得出前提;而不同之處在于演繹法中的結論是真實的,通過概念操作化,得出觀察的結果,而歸謬推理法中的結論是不真實的,在向后傳遞后,得出的假設也是不真實的。
可見,在邏輯學中,這四種方法不是截然分開,相互聯系的。有時候在分析問題時,需要其中任意兩種邏輯方法,而在特殊情況下,四種方法全部都能用得上,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定。
舉個例子來說: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如果需要一種理論來支持自己的研究而又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用時,這時,研究者就需要通過對現實社會生活的觀察來進行概括進而得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但是,這種理論是否正確和真實,還需要對該理論進行研究假設,在觀察中得出理論的真實性。在這個例子中,運用了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結合,歸真推理法也有所體現。可見,這幾種邏輯方法不是截然分開,是相互聯系著的。
三、對這四種邏輯方法的思考
看過《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之后,在經濟學方法論史上,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爭論都集中在歸納方法和演繹方法孰優孰劣的問題上。雖然邏輯學產生很久了,但歸納與演繹問題的爭論卻是在培根創立他的“真正歸納法”之后,培根是歸納邏輯的奠基人,他認為,邏輯應該成為科學發明的工具,把邏輯和科學方法結合起來,創立了歸納邏輯,這對于后人研究方法論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引發了歸納與演繹各自作用和地位的爭論,甚至產生了兩個極端的派別:歸納主義和演繹主義。
經過長時間的爭論,許多經濟學家越來越認識到兩種極端觀點的錯誤,體會到在經濟學研究中純粹的歸納法和純粹的演繹法都是不可能的,需要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這樣,在進行經濟學方面的研究時,才能夠比較順利的進行。我的思考如下:
1、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結合運用
在進行社會學研究時,歸納法和演繹法用的非常普遍,特別是在進行理論研究和經驗研究。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運用這兩種邏輯方法時也有不足之處,在《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這本書有這樣一個例子“豪斯曼認為的“好理論”并不是指“真實的理論”,因為他告訴我們,我們現在完全不能決定什么是真實性。因此,對他來說,關鍵問題是由明顯不真實的假定構成的理論如何得到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他利用了演繹—推理法則的模型,他必須不間斷地關注“規律”或“規律性”的假設,也就是說演繹—推理的模型不能達到許多經濟模型建立者所聲稱的真正目的。”
這說明了演繹邏輯在運用的過程中,有時很難讓人滿意。這就需要研究者在運用的時候能夠結合其它邏輯方法,單一的邏輯方法是不能達到研究的目的的,影響研究的進度,甚至研究因此中斷。
另外,德國學派的另一個溫和代表瓦格納也認為:“關于方法爭論的真正解決,不是在演繹或歸納之間作出選擇,而是承認演繹和歸納。……如果可能,兩種方法應該結合起來應用。”
所以,歸納法和演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需要結合起來的,它們是互相滲透、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正像廖士祥所說的:“歸納法借助分析和演繹,匯集有關各類材料,整理它們,并從中推出一般原理和規律。然后演繹法一時又起著主要作用,它把這些原理彼此聯系起來,從中暫時求出新的更廣泛的原理和規律,然后再讓歸納法主要分擔搜集、選擇和整理這些材料工作,以便檢驗和證實這個新規律。”
2、歸真推理法和歸謬推理法的運用
在經濟學方法論中,這兩種邏輯方法是比較常見的。經濟學中的研究的邏輯性是非常強的,每一步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才行。歸真推理法是從假設到結論向前傳遞真實性,其中每一步都要前后的真實性是一致的。而歸謬推理法是從結論到假設向后傳遞不真實性,這當中之間的邏輯性也是需要一致的。否則,就會前后就會出現矛盾,給人以批判的機會,有可能引起研究界的激烈爭論。
在進行經濟學研究時,這兩種邏輯方法有時可以使用一種就行,特殊情況下,兩種邏輯方法的結合使用,會使研究更有說服力一些。
四、結論與小結
邏輯方法在社會學和經濟學方法論的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運用它們進行分析的時候,研究者需要先思考一下應該運用哪種邏輯比較合適、恰當,這樣研究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不容易出差錯。
經濟學家在進行經濟研究時,有權利對邏輯方法進行相應的批判,如果哪里有錯誤,就需要進行大膽的批判,科學家非常歡迎批判,合理的批判是必要的,研究者之間的爭論和批判有助于研究的進展,也有利于科學向前進一個新的臺階。
沒有一種邏輯框架是最具有優勢的框架,也沒有一種邏輯方法可以稱之為是最優的方法。在實際的經濟研究中,這些邏輯方法都不可或缺,孤立使用任何一種邏輯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四種邏輯方法的相互結合,取長補短,為社會學和經濟學方法論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路,也為邏輯學的爭論有一個非常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勞倫斯·A·博蘭.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社,2000.p(178).
[3]凱恩斯.政治經濟學的范圍與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8).
[4]廖士祥.經濟學方法論[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91:94.
(作者簡介:張 哲(1985-),女,漢族,河南鎮平人,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學、發展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