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梅
提要:梁啟超積極參與了現代圖書館事業,主要表現在開辦“萬木草堂書藏”、“松坡圖書館”,促辦“中華圖書館協會”,出任京師圖書館與北平圖書館館長等方面。他將圖書館事業納入“開民智”這個現代啟蒙工程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個人辦館與大眾聯合辦館的有效方法。在現代圖書館的理論方面,梁啟超也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重要開拓者。
關鍵詞:梁啟超;現代圖書館事業;貢獻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其在思想文化、新聞傳播、文史文獻等領域的建樹,早已為人們所知曉。殊不知這位以一支健筆攪動幾個時代的風云人物,還是一位醉心于圖書事業的藏書家。他一生嗜書如命,藏書豐富,僅其私人書庫“飲冰室”就有藏書近3500種,其中不乏大量價值連城的珍本圖書;他身體力行創辦圖書館,積極倡導“近代藏書樓運動”和“新圖書館運動”;他還潛心研究圖書文獻理論,理論著述內容全面、自成體系……完全可以這樣說,梁啟超也是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開拓者和集成者。
梁啟超一生與圖書館事業緊密相關,其從事圖書館的活動大體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萬木草堂讀書期間,他以其師康有為的萬木草堂為依托,與數位同道創辦了“萬木草堂書藏”。他自述當時的情形云,“與二三同志,‘各出其所有之書,合庋一地,得七千余卷,使喜事小吏典焉名日萬木草堂書藏”,當此之時,他借鑒西國經驗,初步認識到了藏書在學術研究、文化改革方面的作用,“倫敦大樓藏書至五千余卷,入樓借閱之人,歲以億萬計,其各地域邑都會莫不有書樓……此所以舉困皆學,而富強甲于天下也。” 這次活動是梁氏現代圖書活動的一次試煉。梁啟強調,強學會首先應該籌辦的5件事中,“開大圖書館”應列其一。 為了籌集開館資金,強學會想出了各種辦法,如從各省督撫取得捐款,從英美公使得到捐資,也發動會員個人捐助,等等。1895年10月強學會書局宣告成立,中國第一個學會藏書樓的成立凝聚了新會梁氏的不少心血。
梁啟超圖書活動的第二期是在民國初年,標志是“松坡圖書館”的創辦。1916年,蔡鍔病逝于日本福岡,“先生為紀念蔡松坡,計發起倡辦松坡圖書館以紀念之”。 梁的倡議得到了不少同仁贊同,人們紛紛捐款以作創館之資。1918年,梁氏牽頭購得上海徐家匯余郵園,改名為“松社”。嗣后,梁啟超又兩次上書黎元洪,請其將保和殿所藏《四庫全書》復本和宜都楊守敬藏書轉給松社。1920年,梁啟超訪歐歸來,以帶回的1萬冊外文圖書為基礎,外加楊守敬舊藏中文圖書2萬余冊,初步形成圖書館藏書規模。1922年,政府當局將北海公園內的快雪堂和西單石虎胡同七號作為圖書館館舍,圖書館館址遂也大致敲定。是年底,松社成員在北京召開籌備會議,決定成立松坡圖書干事會,梁啟超自任會長。1924年11月,“松坡圖書館在北平正式成立” 。松坡圖書館是我國一座較早的私立圖書館,斷斷續續為讀者服務30余年,直到1949年并到北平圖書館。
梁啟超圖書活動的第三期是1925年直至去世前的時期,此時他的主要活動主要有兩件,一是促辦“中華圖書館協會”,二是出任京師圖書館與北平圖書館館長。1925年4月,在梁啟超的極力促成下,“中華圖書館協會”宣告成立,他還被選為協會首席董事。1925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聘用梁啟超為國立京師圖書館館長。1926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致函中華教育基金會,稱因國庫支出難于履行雙方合辦國立京師圖書館的契約,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于是決定獨立籌建北京圖書館,聘梁啟超為館長;1926年,北京政府改組國立京師圖書館,仍聘梁啟超為館長。
在辦館方式方面,梁啟超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個人與大眾聯合辦館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他要求社會各界都應加入到現代圖書館事業的行列中來,做到大眾圖書大眾辦。在松坡圖書館成立時,為籌措經費,爭取社會支持,他親自撰寫了《松坡圖書館勸捐啟》、《籌辦勸捐簡章》等,廣泛尋求社會各界支持。在向社會募捐的同時,他自己也以變賣字畫等方式籌措館資。另一方面,積極支持別人的圖書館開辦活動。強學會被封后,當得知美國會員李佳白建“尚賢堂”消息時,他欣然撰文支持,“吾儕拭目以俟李君”,期望將其建成為國人服務的圖書館。其《記尚賢堂》贊揚李佳白曰,“與京師官書局,大學堂相應,其愛我華人亦至矣。” 1923年,安徽第四女子師范學校在戴東原讀書故址上建“戴東原圖書館”,梁啟超也給予了熱情的關注。此外,他還開了個人捐書入館的先河。梁氏逝世之前曾立下口頭遺囑,擬將自己的藏書全部捐給北平國立圖書館。1930年2月,按照先生遺愿,其生前所存圖書41089冊,碑帖千余種及大量手稿、信札等悉數捐入了北平圖書館。1931年,《國立圖書館館務報告》中說:“本館去歲承梁任公先生遺族以梁先生全部藏書寄存本館公開閱覽,學者稱便”, 簡單的幾句話,可謂是對這位近代文化偉人慷慨無私活動的最好紀念。
為什么在積貧積弱的國難當頭如此熱心于圖書館建設?這跟梁氏的啟蒙思想思想是有關的。由于圖書工作是教育普及的基礎部分,而教育普及則是“開民智”活動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身處“強學-強國”語境之中的梁啟超,便順理成章地將圖書館工作列為啟蒙運動的重要內容了。“四萬萬人中,其能識字者,殆不滿五千萬人也;此五千萬人中,其能通文意,閱書報者,殆不滿二千萬人也;此二千萬人中,其能解文法,執筆成文者,殆不滿五百萬人也;此五百萬人中,其能讀經史,略知中國古今之事故者,殆不滿十萬人也;此十萬人中,其能略通外國語言文字,知有地球五大洲之事故者,殆不滿五千人也;此五千人中,其能知政學之本源,考人群之條理而求所以富強吾國進化吾種之道者,殆不滿百數十人也.以堂堂中國,而民智之程度,乃僅如此,此有心人所以喟唱而長悲也.” 他認為,“國也者,積民而成”,“未有民智低下而國強者”, 因此,他試圖從文化傳播和教育普及入手,找到中國迅速強盛的有效捷徑,其創辦報刊、開設新式學校、從事文學活動、推廣圖書館等系列活動,就是其強國策略的一部分。在他看來,圖書館事業在這整個鏈條之中所占的地位尤其重要,圖書館是傳播知識的總機關,是文化普及的重要場所。
因此,強學會甫一成立,圖書館籌建工作便被提到議事日程。1895年,北京強學會書局的創辦,使梁啟超圖書活動進入一個更為自覺的階段,他明確提出開辦現代圖書事業的目的,就是為“強學”和“開智”這個根本任務服務。他在《奏請推廣學校設立譯局報館折》中,倡議教育改革,以便文化普及,首先提到的就是設立藏書樓。梁氏心目中的近代藏書樓與封建時代的藏書樓大相徑庭,后者重藏而不重用,不甚注重圖書的流通,而前者則具有明顯的傳播功能,能對民眾起到一定的文化普及作用。他設藏書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成為一個文化傳播的機構,收藏中外圖書,“許人入樓觀書”,從而起到一定的文化普及作用。粱氏還把文風的興盛、學術的繁榮歸之于圖書館建設,雖不乏梁啟超式的片面夸大,然其強調的圖書館事業之于文教普及的功效,卻也對現代圖書館和教育文化事業起到了客觀的推動作用。
梁啟超對于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現代轉型也進行了不少理論探索。戊戌之后,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在《清議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圖書館與先進文化——大機關》的文章。這篇文章對于近代中國圖書館的功能、作用以及方向進行了精辟的理論概括。它再次強調,與古代書院藏書樓不同,現代圖書館只有面向民眾、收藏古今、廣泛建館、藏用結合,才能真正有所發展、真正起到開啟民智的作用。梁氏對于現代圖書館理論的另一巨大貢獻就是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中國圖書索引》等大型理論工具書。1926年,梁啟超辭去京師圖書館館長職務后,次年即著手編纂《中國圖書大辭典?簿錄之部》,他計劃“將中國數千年來曾有書籍若干種,現有書籍若干種,悉數網羅,分別說明,以近世最精密之表式,作古今典冊匯總之簿錄。” 這個類似于古今圖書總目的計劃,即是梁啟超“中國圖書館學”建構的一次演練。他向北平圖書館提交編纂計劃,獲得批準后,又先用個人“飲冰室”藏書進行實驗,然后才開始正式編纂工作。但由于身體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圖書大辭典》編纂工作只完成了“簿錄”、“官錄與史志”等部分,即使如此,其對現代圖書館學的貢獻也是不可泯滅的。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