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豐收 黃藝惠 朱亞秋
8年來,龍海水果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連接城市與農村、生產與銷售,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經濟,促進區域性經濟發展,成為閩臺兩岸農貿的最佳集散地。

2006年7月6日,漳州,漳州市第二屆荔枝交易訂貨會現場。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的美稱,又是聞名遐邇的水仙花的故鄉。盛產荔枝、柑橘、龍眼、楊梅、菠蘿等名優水果,并且是省內最大的柑橘出口地,年出口量達8.6萬噸。花卉品種繁多質優,暢銷海內外,蔬菜出口躋身全省前茅,是國家級糧食生產大縣、國家級外向型農業示范區和海峽兩岸對臺農業合作(漳州)實驗區之一。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水產、水果、蔬菜、糧食、花卉等八大高優農業出口創匯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龍海水果市場著眼于增強發展后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水平,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先后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展示展銷會活動。2005年6月8日至10日,為期三天的臺灣名優水果漳州展示展銷會成功舉行;2005年7月6日至8日,漳州市首屆荔枝展銷會成功舉辦;2006年7月6日,漳州市第二屆荔枝交易訂貨會成功舉辦。

2005年6月8日,臺灣名優水果漳州展示展銷會現場。
龍海水果市場有著獨特的優勢。首先是區位優勢。場址位于漳州大橋的南側、324國道與208省道交界處的東側,毗鄰漳州市區,距漳龍高速公路出入口12公里,距漳州火車站5公里,距漳州市規劃的專業對臺貿易碼頭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在海陸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其次是花果資源優勢。水果市場附近有顏厝、九湖和程溪等盛產花果的鄉鎮,主要供應漳州地區的八個縣一個市,并輻射閩北、閩西、閩南、粵東、粵西、江浙、江西等地區,目前已成為南來北往水果的集散中心,形成南果北運、北果南調的經營格局。同時,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語言相通,成為臺灣農副產品銷售的最佳集散地。
在物產業基礎設施方面,龍海水果市場現有24000平方米的鋼架結構用房,有600多個營業攤位,北果(專營北方水果)經營戶有16家,主要經營蘋果、梨、桃子、葡萄、李子等;南果(專營本地及南方水果)經營戶有50家,主要經營荔枝、龍眼、柑橘、菠蘿、蓮霧、楊桃、香蕉、木瓜、芒果等;進口水果經營戶有5家。
目前,龍海水果市場日流量達上萬人,日水果吞吐量約2000噸,提供就業崗位約5500多個。2007年12月6日,龍海水果市場被批準為第十三批農業部定點市場之一;2010年,獲得龍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9—2010年度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稱號;2011年被列入《中國報道》“福建外宣基地”;2011年被列入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員單位”及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理事單位”。
龍海水果市場是一塊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和經營寶地。為建設好水果市場,將保護果農、果商利益同發展地方經濟相結合,減少產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費用,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和衛生環境壓力較大的狀況,8年來,龍海水果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連接城市與農村、生產與銷售,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經濟,促進區域性經濟發展,成為閩臺兩岸農貿的最佳集散地。
如今,龍海水果市場提出“運足內力、巧借外力、富果興場、強農騰飛”的經濟發展目標,融合農業開發、科研和旅游資源于一體,擴大市場規模,保障市場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既有利于果農、果商的利益,又有利于促進當地農產品業的繁榮,也符合漳州果農、果商的實際。

左圖: 2006年7月6日,漳州市舉辦第二屆荔枝交易訂貨會。

右圖: 2005年6月8日,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在漳州視察臺灣名優水果展示展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