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陳國健 鄧利 程霞
對于復發及轉移頭頸部癌,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化療,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是多年來的常規方案,隨著新化療藥的出現,尋找新的更有效、更低毒的化療方案是研究的方向。吉西他濱作為一種新的抗代謝化療藥,無論單藥還是與鉑類聯合在頭頸腫瘤中均顯示有效。筆者回顧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1年5月江門市中心醫院腫瘤科采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復發及轉移頭頸部癌28例的療效及毒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共有28例(男20例,女8例)患者符合條件,年齡27~65歲,平均45歲。入選條件:(1)有病理證實的頭頸部癌;(2)腫瘤有復發或遠處轉移,且不適合行再程手術或放療;(3)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GP方案)用藥至少2程,且為一線用藥;(4)至少有一個可測量病灶。其中鼻咽癌18例,舌癌4例,喉癌3例,其他3例;復發13例,頸淋巴結轉移10例,骨轉移11例,肺肝轉移12例。
1.2 治療方法 吉西他濱1000mg/m2,d1,d8;順鉑25mg/m2,d1-3,21d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及毒性評價 依據WHO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急性與亞急性毒性表現與分度標準。客觀療效的評價在每2個療程后根據體查和影像診斷結果進行。
1.4 隨訪 生存期自本方案開始治療起至死亡或末次隨訪日為止。隨訪時間4~13個月,平均 8個月。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生存率計算采用Kaplan-Merier法。
2.1 療效評價 可評價患者28例。CR:0(0/28),PR:39.29%(11/28),SD:21.43%(6/28),PD:39.29%(11/28),總有效率39.29%,疾病控制率60.71%。疾病無進展期4~17個月,平均5.1個月,平均生存期7.4個月,1年總生存率41.7%。
2.2 毒副反應 28例患者中有13例化療4程,有2例患者因III~IV度血液學毒性推遲化療1周,有2例患者需要輸注血小板。重度血小板減少(III~IV度)占14.29%(4/28);III~IV度粒細胞減少及貧血的發生率分別為28.57%(8/28)和21.43%(6/28);胃腸道反應70%以上為輕度,嚴重者僅占25%(7/28)。肝腎功能損害較輕。有0.071%(2/28)的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一過性高熱(見表1)。

表1 28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例)
對于不適合行再程手術或放療的復發和轉移的頭頸部癌患者,應常規使用化療藥物(如5-氟尿嘧啶、鉑類、紫杉類),其平均生存期徘徊在6~9個月[1-2]。尋求更有效、低毒的化療藥物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吉西他濱是一種新型的抗代謝類藥物,本藥主要在細胞內通過核苷酸激酶作用,催化成有活性的二磷酸雙氧胞苷和三磷酸雙氧胞苷,后者抑制DNA多聚酶而阻礙DNA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3]。吉西他濱主要的毒副反應是骨髓抑制,其次是胃腸道反應和輕度肝腎損害,不良反應小是該藥的一大特點。目前已被列為晚期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用藥。多項研究表明[4-5],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有很好的耐受性,老年患者也容易接受。吉西他濱與其他化療藥物聯合在晚期頭頸腫瘤中的應用,目前也有相關報道,與順鉑聯用顯示出更好的療效[6-8]。
王佳蕾等報道[6],在可評價的52例患者中,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的有效率可達42.3%,平均生存期9.9個月,1年生存率43.4%;對既往使用過鉑類的患者,有效率也可達40.6%,平均生存期8.3個月,1年生存率29.2%,毒副作用可耐受。臺灣學者Yang等[7]進行了一個多中心的II期臨床試驗,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一線治療復發及轉移頭頸部癌。結果顯示:共入組30例患者,有效率30%,疾病控制率53.3%,平均疾病進展時間128d,平均生存期401d。在本文中,筆者的統計數據顯示吉西他濱一線治療的總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與上述報道較一致。
目前國內常用的一線化療方案是5-氟尿嘧啶聯合順鉑(PF方案)。有關PF與GC方案對照的前瞻性臨床試驗,在頭頸部腫瘤中,目前僅有晚期鼻咽癌的相關研究。研究中共54例轉移性鼻咽癌患者入組,PF組28例,GC組26例,有效率及平均生存期分別為32.1%和69.2%[9]。結果提示,GC方案比經典的PF方案顯示出更好的緩解率和生存獲益。而既往報道的PF方案治療復發及轉移頭頸腫瘤的有效率為32%,平均生存期6個月[10],單從數據上看,GP一線方案似乎比PF有更高的有效率,且有希望延長晚期頭頸部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在毒副反應方面,其重度毒性反應率均較低,患者基本可以耐受。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有少數患者在化療第2d出現一過性的高熱,且均為有肺轉移的患者,具體原因不明。
綜上所述,吉西他濱聯合順鉑一線治療復發及轉移頭頸部腫瘤是有效、安全的方案,然而本組例數較少,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否可取代PF成為一線標準治療,尚待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1]Fanucchi M,Khuri FR.Chemotherapy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Semin Oncol,2004,31(16):809-815.
[2]Colevas AD.Chemotherapy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J Clin Oncol,2006,24(17):2644-2652.
[3]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80-281.
[4]Schiller JH,Harrington D,Sandler C,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Proc Am Soc Oncol,2000,19(7):2a.
[5]Ricci S,Antonuzzo A,Galli L,et al.Gemcitabine mon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J].Lung Cancer,2000,27(2):75-80.
[6]王佳蕾,洪小南,唐惟瑜,等.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頭頸部癌52例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5,27(9):567-569.
[7]Yang MH,Chang PM,Tzeng CH,et al.Promising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receiving gemcitabine plus cisplatin treatment: report of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0,65(2):259-265.
[8]Fury MG,Haque S,Stambuk H,et al.A phase 2 study of pemetrexed plus gemcitabine every 2 weeks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ncer[J].Cancer,2011,117(4):795-801.
[9]鄒國榮,曹小龍.GP方案與PF方案治療初治后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對照研究[J].中國社區醫生,2011,7(13):106-108.
[10]Khuri FR,Shin DM,Glisson BS,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Semin Oncol,2000,27(4 Suppl 8):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