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飛 賴日斌 周秀燕 王正仁 陳春琴 李秀華 曾憲靖 鐘麗華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重要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也是中國小兒病死的第一原因。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發病率較高,所致的肺部炎癥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細濕!音為主要表現。小兒肺炎包括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及支原體肺炎,而其中的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為小兒最常見的肺炎,是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嚴重疾病,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首位。發病時患兒往往伴有氣喘、氣促癥狀,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因嬰幼兒咳嗽排痰差,在痰液粘稠時,更不易被咳出,從而造成患兒下呼吸道阻塞,嚴重者可阻塞氣道,引起呼吸困難,并可加重感染狀況,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對肺炎患兒除常規治療外,筆者在診治時積極輔以祛痰藥如沐舒坦,并通過M膽堿受體阻斷劑東茛菪堿擴張支氣管平喘,減少氣道腺體分泌,改善肺部循環及興奮呼吸等,從而有效的清除了氣道中的粘稠痰液,減輕氣道堵塞,保持氣道通暢,迅速減輕癥狀,緩解病情,對于提高治愈率及縮短病程,避免發生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南康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小兒支氣管肺炎186例(男102例,女84例)為觀察組,年齡6~36個月,住院時間7~20d。同期采用常規治療的另外186例(男106例,女80例)患兒為對照組,年齡6~36個月,住院時間8~22天。兩組從性別、年齡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兒肺炎感染及診斷的標準[1]。
1.2 臨床表現 因年齡大小的差異及病種的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異,但一般起病急驟或遲緩,多數發病前先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輕者先有流涕、輕咳、低熱、納差,1~3d后突然高熱,體溫38℃~39℃,咳嗽加劇、氣促而發病;也有突然發熱、咳嗽、氣急、煩躁而發病者。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和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拒食、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嚴重者可有刺激性干咳,呼吸增快,甚至三凹征(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凹陷)。兩肺可聞及細小水泡音尤以兩肺底深吸氣時為著;恢復期出現粗大的濕!音。
1.3 實驗室檢查 病毒感染一般白細胞偏低或在正常范圍內,但在早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較高;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嚴重病例有時也可減低,但中性粒細胞百分數仍增高。
1.4 治療方法
1.4.1 基礎治療 常規抗感染,糾正缺氧、酸堿平衡、電解質紊亂,對患兒進行呼吸道隔離,同時保持空氣新鮮。小兒臟器未成熟,抵抗力較差,因此需提供充足休息,供給足量水分及營養。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霧化吸入。對病情嚴重有缺氧表現者進行氧療及血管活性藥物治療。
1.4.1.1 對照組 通常按照臨床的病原體診斷或咽拭培養的陽性病菌選用恰當抗生素。對原因不明的病例,可先聯合應用兩種抗生素。抗生素應使用到體溫恢復正常后5~7d。此外常規止咳化痰等治療。
1.4.1.2 觀察組 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將沐舒坦針劑靜脈推注15~30m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靜脈點滴,1~2次/d,療程5~7d;聯合加用東茛菪堿每次0.01~0.015mg/kg加入 30~50ml注射液葡萄糖中靜滴,1~2次/d,療程2~3d。
1.5 療效評定 治療1個療程(7d)后對兩組患兒的咳嗽、痰鳴、痰量、咳痰容易程度、痰的性質、氣喘、氣促、肺部!音的消失時間等進行統計判定。標準為咳嗽、咳痰及體征消失,半個月后復查胸片基本正常,為臨床控制病例;咳嗽、咳痰、氣喘、氣促明顯好轉,肺部!音明顯減少或消失,痰液由粘稠變為稀薄,痰量明顯減少,復查胸片示炎癥明顯消散為顯效;咳嗽、咳痰、氣喘、氣促好轉,肺部!音減少,痰液由粘稠變為稀薄,痰量仍較多,復查胸片示炎癥消散好轉為有效;咳嗽、咳痰、氣喘、氣促無好轉,肺部!音無減少或增多,痰液粘稠、量多,復查胸片無明顯改變為無效。以臨床控制、顯效及有效病例計算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7例在治療過程中有口干、臉紅、心率輕微增快等不良反應,停藥6~8h后癥狀全部消失。具體治療效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7d后治療效果比較[n(%)]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病,也是對小兒生命威脅最大的疾患之一,年齡越小,并發癥越多,病情越重。特別是春夏之交,空氣濕度較大,病原體易傳播,發病率較高。而支氣管肺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由不同病原體或其他因素引起,出現發熱、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等,是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國,支氣管肺炎占兒科住院患兒的24%~65%,在二級以下醫院所占比例更大。其發病與病毒、細菌、支原體感染相關,也與小兒體質、免疫力低下及環境因素,如氣候驟變、空氣污濁等有關。中醫認為小兒吃過甜、過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積滯而生內熱,痰熱壅盛,偶遇風寒使肺氣不宣,二者互為因果而發。如不積極治療,易反復發作,影響孩子發育及今后學習生活。本文主要以小兒肺炎中的支氣管肺炎病例為研究對象。
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該病易并發心力衰竭、缺氧性腦病,特別是當并發呼吸衰竭、膿氣胸及中毒性腸麻痹時,患兒常出現氣道高反應性癥狀,年齡與之成負相關系。并發呼吸衰竭時小兒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和紫紺;膿氣胸時咳嗽頻繁,呼吸急促,不能干臥,一側胸廓飽滿;并發中毒性腸麻痹時腹脹壓迫心臟和肺臟,使呼吸困難更嚴重,面包蒼白發灰。此時若能減少氣道腺體分泌,改善肺部循環及興奮呼吸等,進而有效清除氣道中的粘稠痰液,減輕氣道堵塞,保持氣道通暢,對于迅速減輕癥狀至關重要。
小兒肺炎的治療原則是應用抗生素,殺滅病原菌,但筆者除此外,還使用沐舒坦聯合東茛菪堿治療。沐舒坦活性成份“氨溴索”,又稱溴環乙胺醇,其化學成份的前身是從鴨嘴花堿中提取,用于稀釋疏松氣管內的痰液。這種物質被證明在祛痰方面非常有效,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內堆積的痰液,從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潔功能,臨床試驗中證明還可調節漿液與粘液的分泌,促進肺部表面活物質的合成。此外該藥與抗生素同時應用時還可導致抗生素在肺組織的濃度升高,更好的發揮作用。東茛菪堿是大家熟悉的外周抗膽堿藥(天仙子堿),是從中藥天仙子、洋金花中分離的具有抗膽堿作用的氨基醇酯類生物堿。臨床用作鎮靜及氣管炎、平滑肌痙攣,在小兒肺炎中應用是因為其具有平滑肌解痙作用,特別是小兒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時,能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小兒也能鎮靜。
綜上所述,沐舒坦與東茛菪堿均為傳統常用藥,價格低廉,通過本組研究證實能縮短小兒肺炎病程,減少其住院時間,提高小兒肺炎治愈率及降低病死率,能及時有效清除氣道中的粘稠痰液,減輕氣道堵塞,保持氣道通暢,能很好解決呼吸道高反應性癥狀,避免發生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值得臨床應用[2-5]。
[1]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4-205.
[2]徐振華.小劑量山茛菪堿靜滴佐治小兒肺炎30例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1):53-54.
[3]鐘永,陳平.小劑量山莨菪堿輔佐治療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5):290.
[4]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1-316.
[5]于洪霞,李芳花.應用沐舒坦霧化吸入佐治小兒肺炎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07,1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