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煥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婦產科最常見的圍生期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兒童健康發育的主要原因[1]。FGR的病因學非常復雜,各種因素引起的胎兒缺血、缺氧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引起死胎及死產[2-4]。本研究通過對近年來收治的46例FGR孕婦的臨床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影響FGR的臨床相關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病例資料完整的FGR孕婦為研究對象。年齡19~36歲,初產婦31例,經產婦15例。孕齡32~42+2周。選擇同期前來我院分娩的正常體質孕婦150例作為對照組。
1.2 診斷標準 根據各孕周新生兒體重質量百分位數,在相應孕周范圍內凡體重質量低于相應孕周的正常平均體質量的第10個百分位即可診斷為FGR。
1.3 觀察指標 記錄孕婦妊娠期間的臨床相關因素如妊娠疾病、胎盤、臍帶等異常情況。同時對兩組新生兒發病情況和預后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并用統計學方法檢測其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處理數據,并采用χ2檢驗分析兩組計數資料的差異。若存在統計學差異,則進一步對其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FGR組與正常對照組相關危險因素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FGR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及貧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此外,羊水過少、胎糞污染、臍帶與胎盤異常、雙胎妊娠在兩組當中也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FGR組與對照組相關因素比較[n(%)]
以上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再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后顯示,妊高癥、羊水過少、胎兒窘迫、雙胎、臍帶及胎盤異常的發生率可能是FGR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進入Logstic回歸方程中的自變量及其參數
2.2 兩組分娩方式的比較 FGR組經陰道自然分娩15例,占32.6%;陰道助產3例,占6.52%;剖宮產28例,占60.9%。對照組陰道自然分娩62例,占41.3%;陰道助產2例,占1.3%;剖宮產86例,占57.4%。經統計學分析,陰道助產率在FGR組和對照組中具有統計學差異。
2.3 圍生兒結局及新生兒發病率的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FGR組中新生兒窒息發生率8.7%,新生兒存活率為87%。新生兒發病7例,其中新生兒肺炎3例,新生兒黃疸4例,敗血癥1例,發病率為15.2%。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孕婦圍生結局及新生兒發病率情況[n(%)]
FGR病因復雜,目前將其致病因素可大致分為母體因素、胎兒因素和胎盤因素3個方面。本研究結果證實妊高癥、臍帶及胎盤異常是引起FGR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任何能影響胎兒與胎盤間的母兒血循環及物質交換的因素均可導致FGR的發生[5]。在FGR患者當中,妊高癥的患者達8例。妊高癥的基本病理改變為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子宮缺血。因此妊高癥發生的時間越早,宮內缺氧狀態越明顯[6]。故發生FGR的危險性越大。這類胎兒的預后往往不良。對于雙胎而言,因其子宮張力較大,而宮腔空間相對狹窄限制了胎兒的正常發育[7]。此外,相對1個胎兒而言,雙胎因子宮、胎盤血流量及營養物質的交換不足,故常伴有FGR的發生[8]。本研究同時也發現,相當部分FGR患者往往合并羊水過少或同時存在胎盤缺陷。臨產后可因胎盤功能障礙或臍帶受壓而發生胎兒宮內缺氧。因此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有所增加,相應地,新生兒發病率也高于正常對照組。胎兒窘迫無疑增加了手術指征,特別是陰道助產率。本研究還發現,FGR往往伴有羊水過少及胎兒窘迫。有資料顯示,FGR中羊水過少者可達96%。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慢性缺氧引起胎兒血循環重新分配,由此引起胎兒腎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尿液產生減少。對于此類患者而言,由于FGR往往合并羊水過少或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盤功能障礙,臨產后可因胎盤功能異常或臍帶受壓而導致胎兒缺氧的發生。因此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也大大增加,這不可避免地引起新生兒發病率增加。
孕婦合并妊高癥及其他合并癥也是FGR的重要危險因素。妊高癥極易存在胎盤功能障礙,從而導致死胎、死產的發生[9]。因此,臨床上應高度重視此類孕婦。尤其是在試產時應加強產前及產時監護,以防止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本研究由于在這方面加強了監護工作,因此新生兒存活率達到了87%。
[1]Thorn SR,Rozance PJ,Brown LD,et al.Th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phenotype: fetal adaptation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later lif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J].Semin Reprod Med,2011,29(3):225-236.
[2]陸靜毅,賈偉平.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與表觀遺傳修飾[J].上海醫學,2010,33(12):1150-1152.
[3]Jenkin G.胎兒和新生兒健康:宮內生長受限的治療和效果[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09,5(1):光盤.
[4]Ornoy A.Prenatal origin of obesity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Gestational diabetes, maternal overweight and the paradoxical effects of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and macrosomia[J].Reprod Toxicol,2011,32(2):205-212.
[5]Chang YL,Chang SD,Chao AS,et al.Fetal hemodynamic changes following maternal betamethasone administration in monochorionic twin pregnancies featuring one twin with selective growth restriction and abnormal umbilical artery Doppler[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1,37(11):1671-1676.
[6]凌新,陶靜,曠颯颯.妊娠期高血壓合并胎兒宮內生長受限91例臨床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6):1142-1143.
[7]韋瑞敏,張寧.活產雙胎與單胎新生兒窒息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2011,16(4):47-48.
[8]鄭洪平,徐金毛,林李梅,等.子宮動脈與臍動脈血流頻譜監測在早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3): 3061-3061.
[9]林勝蘭,陶雪玲.重度子癇前期合并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患者胎盤組織中細胞凋亡的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