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華
乳腺癌是女性臨床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目前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進行手術后的放療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有效、重要的方法,因為乳腺癌的根治術需要切除患者患側的乳腺、胸小肌、胸大肌和腋窩淋巴結以及結締組織[2],切除范圍比較廣,所以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患者患側的上肢功能障礙等并發癥,會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上不同程度負性的影響。本文選取本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5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28例,對照組28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08年5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在乳腺癌根治術后進行放療治療。隨機分成觀察組28例,對照組28例,其中觀察組年齡最大的53歲,最小的25歲;左乳腺癌16例,右乳腺癌12例;Ⅱ期患者10例,Ⅲ期患者18例;浸潤性導管癌25例,小葉癌2例,髓樣癌1例;大專以上學歷2例,高中6例,初中12例,初中以下8例。對照組年齡最大的54歲,最小的24歲;左乳腺癌17例,右乳腺癌11例;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17例;浸潤性導管癌26例,小葉癌1例,髓樣癌1例;大專以上學歷1例,高中7例,初中11例,初中以下9例。兩組患者在數量、年齡、學歷、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首先要建立綜合護理干預的基礎,責任護士應該主動關心、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病情十分了解,并通過有效溝通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責任護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地介紹乳腺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以及放療治療方案以及影響其預后的相關因素[3],使乳腺癌患者能正確地認識疾病,積極地配合治療;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責任護士通過主動地和患者交流,聆聽患者的顧慮,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問,并適當地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讓患者樹立信心;在乳腺癌根治術后的第7d開始進行肘關節的運動,例如:進行肘關節屈伸、旋轉,可以讓患者用患側的手進行洗臉、擰毛巾、刷牙和端碗等一些自理生活行為,但一定要注意活動的力度及時間,不要急于求成,通過運動護理干預使患者盡快的恢復日常運動功能,避免在康復后出現后遺癥[4];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干預,讓患者要積極補充能量,更好地完成放療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得計數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患者在術后放療階段的睡眠障礙、排尿困難、患側水腫、負面情緒、肩關節運動障礙發生率方面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1)。

表1 兩組在術后放療期間不適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乳腺癌的患者特別渴望得到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及關懷。所以,對乳腺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一定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多給予一些理解和支持,同時通過康復運動護理干預,指導患者正確的運動行為以及自我護理管理的方法,并且鼓勵患者一定要配合放療治療,使患者在整個恢復階段都樹立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5],以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在整個綜合護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和家屬對患者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和配合治療積極性。在康復階段通過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患者出現不適以及并發癥的發生,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強調放療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減輕對放療的心理恐懼、不安的負面心理,更好地配合完成放療計劃[6],并通過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隨時指導、關注患者的實際康復情況,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來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加快康復速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劉政紅.乳腺癌早期篩查臨床意義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33):154-155.
[2]王春艷.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8,17(4):289-290.
[3]李茜,劉敏.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9):31-32.
[4]仇曉霞,郭燕,鐘衛菲,等.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婚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10):35-37.
[5]史淑華.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及功能康復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2002,5(6):439-440.
[6]徐愛萍.綜合社會支持對提高乳腺癌化療期患者應對效果的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0,27(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