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民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其治療應以清熱、解毒、去濕和止痛等為重。雙黃連粉針劑是一種以金銀花、連翹、黃連等中藥成分為主的瘡癤治療藥物,運用其治療帶狀皰疹在臨床較為廣泛[1]。我院對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間前來就診的108例帶狀皰疹患者分別給予雙黃連粉與利巴韋林進行對比治療,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觀察的108例患者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間于我院就診的帶狀皰疹患者,所有患者皮損及疼痛均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患者皰疹分布均單側性沿被侵犯的腦神經或脊神經分布區的帶狀多片紅斑以及成簇皰疹與灼熱性疼痛,肋間神經分布區居多,而三叉神經分布次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發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少寐多夢、煩躁易怒、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或舌紅苔薄黃等癥狀。所有患者均已排除內科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孕婦以及重癥感染。將患者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54例患者,男30例,女24例,年齡33~69歲,平均(46.55±1.77)歲;病程3 d~5個月,平均(17.01±2.33)d;皰疹發生部位:頭頸部的11例,胸肋部12例,背部7例,腰腹部6例,四肢7例,臀部6例,陰部5例。對照組54例患者,男29例,女25例,年齡32~68歲,平均(44.01±3.13)歲;病程2 d~4個月,平均(14.33±4.54)d;皰疹發生部位:頭頸部的10例,胸肋部9例,背部11例,腰腹部5例,四肢8例,臀部5例,陰部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皰疹分布區域等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者停用其他抗病毒藥物。試驗組應用雙黃連粉針劑進行治療:將0.6 g/kg的雙黃連粉針劑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或10%的葡萄糖500 ml)中進行稀釋,每天靜脈滴注1次。同時,將0.6 g/kg的雙黃連粉針劑加入5 ml的生理鹽水中稀釋,每天分3次均勻涂抹于外擦皮損與疼痛區域,待干后將粉末涂于水泡上,再用紗布敷貼皮損處,用膠布固定。對照組應用利巴韋林進行治療:將15 mg/kg的利巴韋林稀釋后,每天靜脈滴注1次,并配合每天5次的聚肌胞外部涂抹。用藥劑量可根據患者年齡與病情酌情加減。
所有患者均以5 d為一療程,治療過程中應酌情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若患者疼痛較嚴重,應于皮損局部應用2%的利多卡因加維生素B12進行皮下局部封閉,減輕病痛,防止病灶蔓延,若疼痛影響患者生活和休息應給予止痛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分散他們對患處的注意力;忌辛辣和油炸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盡量穿棉質舊衣服;局部用藥時要保持患處清潔,避免不衛生觸碰。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有無惡化,如果有紅腫過敏等不適現象要及時處理。
1.3 療效判定 根據患者疼痛和癥狀改善情況對藥物療效進行評價。顯效:患者疼痛消失,皰疹結痂,各項癥狀消退,無任何后遺癥狀;有效:疼痛減輕,皰疹大部分結痂,其他癥狀有所緩解;無效:疼痛與皮疹均無變化,其他癥狀無變化。以顯效和有效來計算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經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平σ=0.05。
2.1 療效比較 研究表明,試驗組應用雙黃連粉針劑治療,顯效30例,有效2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高達98.15%;對照組應用利巴韋林治療,顯效23例,有效8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85.1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總體療效比較(例,%)
2.2 安全性評價 試驗組1例患者出現紅腫過敏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5%,對照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紅腫過敏現象,1例患者出現頭暈,頭疼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所有患者不良反應程度均較輕微,還未處理癥狀自行得到緩解,不影響繼續用藥。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原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科常見病和高發病,中醫認為其病由為濕熱內蘊,熱不得越,濕不得瀉,濕熱互結于皮膚,導致經絡受阻,局部氣血運行不暢,凝滯的氣血又造成肝膽火盛,脾濕內生,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和水皰。其病變累及神經與皮膚,癥狀多表現為患部皮膚局部灼熱刺痛,皮損初起呈帶狀的紅色斑丘疹,嚴重后出現綠豆到黃豆大小的水皰,水泡對簇集成群,皰液透明,對其治療,應該以清熱、除濕、解毒和止痛為主[2]。
雙黃連粉針劑主要由金銀花、連翹和黃連三種中藥的有效成分提取制成,金銀花有清熱解毒和消腫排膿的功效,多用于治療瘡癤;連翹有清熱解毒和排毒降火的功效,黃連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瀉肺火,清上焦肺經的濕熱,三藥配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痛、瀉火等多種功效,其毒副作用?。?]。加之,帶狀皰疹患者白細胞干擾素產生能力有所降低,雙黃連粉針劑通過其鎮靜消炎作用,可以極大的加強患者機體的防御能力,也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可促進局部上皮細胞增殖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了瘡面的愈合[4]。靜脈滴注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經過全身血液直接到達患處,藥效較為迅速,配合患處局部的外敷,里外兼治,極大的縮短了療程,提高了療效[5]。
通過本次臨床試驗的療效觀察可知,試驗組應用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帶狀皰疹總有效率高達98.15%,對照組應用利巴韋林治療的總有效率則僅為85.18%,兩組差異顯著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5%,而對照組發生率為5.56%,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但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仍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雙黃連粉在帶狀皰疹的臨床治療中可取得較好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1]姜志軍,吳明群,葉仁高.雙黃連注射劑在帶狀皰疹臨床上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16):34-35.
[2]張軼英,鞏孝文,孫倩希.雙黃連粉針劑靜滴及外用治療帶狀皰疹的觀察及護理.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4):480-481.
[3]劉偉秋,黃秋力,劉華.應用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帶狀皰疹37例效果觀察.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1(4):332-334.
[4]黃殷娥,黃蕓蕓,冷亞妃.雙黃連粉針劑靜滴及外用治療帶狀皰疹的觀察及護理.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11(3):61-62.
[5]楊軍,閔良群,胡仁強.中成藥內治及外用治療帶狀皰疹.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5(1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