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臺

許多人都知道18世紀德國偉大哲學家暨詩人、美學家席勒(J.C.F.Schillen)其人。他寫過《歡樂頌》這首名詩。后來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就把該詩的內在精神發揚光大。
但知道席勒也是運動競技類學家的可能就不多了。席勒是第一個以游戲的概念來談運動競技的思想家。他認為運動這種旅游活動,可以使人快樂,而這種競技的游戲,在帶給人們快樂時,同時也具有使人產生自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飛越功能,而達到審美的境界。在他所著的《美育書簡》的第15封信和第27封信里指出:“希臘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進行力量、速度、靈巧的非流血競賽以及才能的高尚競技中才感到歡欣”,而透過單純的游戲,人類的想象力在追求它自由的發揮過程中,才會達到美的境界。
因此,運動這種會帶給人快樂的游戲,雖然是一種沒有目的性之快樂,但這種快樂卻有很多附贈品,它可以得到獎牌,可以強身,經過適當的設計,運動還可以變成產業。因此對運動這種事,我們已有必要用它最初的游戲觀念來重新反省。
就以英國為例,它乃是個沒落的老帝國,當一國國勢在沒落,一切都會沒落,甚至奧運得牌也會日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英國只得一面金牌,可算是到了最低點。有鑒于這種危機,于是英國努力于運動的振興,英國并不是去加強選手的培訓,而是鼓勵全民去玩運動,于是英國的奧運獎牌愈玩愈多,2000年悉尼奧運會得11枚金,2008年北京奧運得19金,今年更有29金。今天的英國只是個人口6000萬的中型國家,玩運動卻能玩出這樣的成績,足見玩運動的效果不小于練運動。
當今的世界,對運動奪牌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國家主導。政府的有關單位,每年選送一些資質優秀的種子運動員,刻意培訓苦練,并有極大的獎勵,鼓勵他們去苦練得牌。一旦得牌就成了國家的英雄,對于這種制度,不能說它不好,有人能為己為國爭光,總是件好事。就以這次奧運為例,朝鮮在苦練之下,也有4金,鋼的成績,的確讓人刮目相看。但國家主導的制度也有缺點:第一是國家主導的模式欠缺了穩定性和永續性,政府一松弛,選手的表現就會下滑,中國上次有51金,這次只有38金,即顯示了中國代表隊的穩定性不足。第二是鼓勵全民去玩運動,運動的基礎才會愈玩愈大,不但可以玩出運動市場和職業型的運動明星,也可以產生許多非職業好手,英國就有很多非職業性的國家代表。全民玩運動才有永續性。
今年的倫敦奧運,中國已失去了北京奧運的勢頭,金牌即少了13枚。在這個時候,當年席勒那個運動競技的游戲觀及美學觀,遂變得很有再反省的價值。一切活動,都是一種自由的探索及快樂,在自由與快樂中而達到升華性即超越性的形式美感,就身體的競技之類而言,動作與速度,跳越的高度,擲槍的遠度,甚或體操的律動,身體的動作都會在美感之中得到統一。競技不只是力的比賽,也是美的比賽。這種身體動作之美,只有在自由中始能造成。也就是說,讓全民自由地參與運動的游戲,才可達到這種境界。我們一定要相信,獎牌是全民玩運動玩出來的,只靠少數人苦練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