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多強大?
《經濟學人》5月26日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讓它成為世界焦點。當截至今年4月,中國的工業產出、住房建設和電力輸出的增速急遽減緩時,媒體把注意力都放到全球股票市場和商品價格上。當中國央行本月宣布放松銀根時,甚至影響到美聯儲的決定。但快速的發展有可能以混亂收場,同時中國經濟的問題多多。它的效率極其低下,也不是那么公平。但外界最大的擔憂—如果中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比如歐元崩潰,其經濟增勢就可能毀于一旦—這一點卻站不住腳。目前,中國經濟比它的詆毀者所擔心的顯然要更樂觀,其面對的大量困難將在未來才一一浮出水面。
中國的經濟模式并不公平。管制利率讓銀行得以敲竹杠,給儲戶過低的利息;競爭門檻讓大型國企可以向消費者兜售價格過高的商品;戶籍制度讓從農村移民到城市的人被剝奪了獲得公共服務的平等權利;土地政策讓地方政府可以在收購農民土地時給予他們過低的價格,而收益很多落入官員口袋中。
然而,中國經濟制度的不公平賦予了它一種特殊的適應力。和“亞洲四小龍”在1997~1998年金融危機前相似的是,中國目前的投資率非常高,但不像“四小龍”,中國對外債的依賴很小。其增長的主要財政支持是從國內人口中“榨出”的資源,而非隨時可以跑路的外國資本。中國的儲蓄率占GDP的51%,甚至比它的投資率還要高,而這些被掌握在強有力的國有金融系統中的存款,對于應付拖延付款和違約行為非常有用。
敘利亞的兩難
《紐約時報雜志》5月22日
在埃及和突尼斯,城市中產階級和富人加入了貧民和農村示威者的隊伍,當強大的軍隊看到這一幕時,馬上就拋棄了他們的政治領袖。但在敘利亞,軍隊對政治領袖的忠誠度要高得多。即使城市精英并不喜歡阿薩德的統治,即使他們意識到,生活在一個對言論自由不施加壓制的國家要好得多,但他們擔心在一場喧囂的革命之后,生活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這些中產階級和富人觀望并思考著:“如果這些人獲勝會怎么樣?他們會尊重資本主義制度嗎?他們會保留我們的財產嗎?還是說,他們會走過來說,你們幫兇幫了40年,我們要剝奪你們所有的一切?” 這是他們并不確定的。
匈牙利面對的危險
《展望》6月號
過去18個月中,9個歐洲國家的政府下臺: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荷蘭、丹麥、意大利、希臘和羅馬尼亞。當經濟危機加深時,那些給出過分簡單化的、從上一個時代而來的解決措施的極端主義者通常在選舉中獲勝,或是成為政府的盟友和伙伴。但歐盟似乎在應付政治和社會危機方面相當軟弱,如同其應付經濟危機一樣。20年前,匈牙利看起來是東歐集團中最容易適應西方生活方式的一個,但如今,它成為了歐盟中最獨裁的國家。這個過程頗為諷刺。現任總理維克托·歐爾班在1980年代曾是獨裁政權下的異見分子,在平等選舉中勝出,但隨著經濟危機的加深,他漸漸有帶領匈牙利成為一個民族主義的、一黨專政政權的趨勢。
美國力攻老年癡呆癥
《自然》5月24日
在美國致命疾病的前十位中,老年癡呆癥位列第六,且對這一疾病沒有治療和預防方法,也沒有任何經驗證的藥物可以減緩其惡化。預期在本世紀中期,至少1100萬美國人將患此癥,并將刺激每年醫療支出達1萬億美元。因此,美國政府上周著手投入5000萬美元供國立衛生研究院一個“在2025年前找到預防和有效治療老年癡呆癥方法”的研究項目。目前,有關研究人員正在為全基因組研究進行準備工作,這一研究將協助發現那些使人易患此癥或使人免患此癥的基因突變。科學家目前在收集一個包括數千樣本的DNA庫,樣本來自那些DNA能提供相關信息的患者或其他人群—比方說那些攜致病的基因突變但沒有病癥的老人。這項研究的首個結果最快將于今年年底公布。
每日7000大陸客游臺
《天下》5月29日
臺灣“交通部”統計顯示,2012年第一季,兩岸航空客運達208萬人次,創2008年通航以來歷年同期新高。臺灣赴中國大陸人次,第一季增長21%;大陸到臺灣觀光人數,月均增長50%。4月份,大陸客來臺平均每天7165人,較去年同期猛增40%。臺灣“觀光局”指出,自去年11月份起,大陸來臺觀光人數便呈兩位數增長。自4月28日開始,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成都等6個城市的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業務開始啟動,年底前,濟南、西安、福州和深圳等城市也將開放自由行。預計大陸游客來臺人數將持續放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