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賭電商未來
電商有沒有未來?當然有。有多大?不知道。
12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的店鋪經營”下了一賭。
王健林認為,雖然現在電商很厲害,但像洗澡、捏腳、掏耳朵這些業務,電商是取代不了的。2000多年歷史將證明,傳統產業生命是最強的。他會堅守傳統產業,在此基礎上創新。而馬云則認為,雖然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但會基本取代。因為它不是模式創新,而是生活方式的變革。他認為,電商今天的1萬億只是剛剛開始,電商不是取代誰,而是建立透明開放的商業環境。
王健林向外界透露,他和馬云私下對賭: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1億元,反之,馬云輸給王健林1億。
點評:
兩種不同的業態,實際屬于競爭對手。電商看上去具有無限可能性,但從消費體驗上而言,肯定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要不然,全國人民都成了徹頭徹尾的宅男宅女了。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華夏銀行飛單糾紛
理財產品問題太多了。
12月3日,憤怒的投資者擁向華夏銀行上海分行門口公開抗議該行“飛單”。上海銀監局同日展開調查,華夏銀行總行副行長李翔等奔赴現場談判,但雙方難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華夏銀行當日股價放量下跌4.15%。
“飛單”即銀行違規代銷理財產品。2011年11月起,投資者們陸續從華夏銀行嘉定支行購買了4期“理財產品”。4期產品名為“北京中鼎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計劃”,4期募集期共半年,計劃籌資超過1.5億元,實際出售1.19億元。
按原計劃,第一期于今年11月25日到期兌付。然而,26日,原支行高級業務經理濮婷婷和她的個人律師卻在此時告知投資者:產品出事了。如果想追回損失,可以打官司,但需要自付律師費。投資者們拒絕聘請這位律師,直接找到華夏銀行嘉定支行,但交涉無果。
從目前證據看,華夏銀行肇事支行銷售的這一投資產品未在總行報備,更未按程序報監管部門審批、報備。這是華夏銀行總行對外一直否認這4款理財產品是該行代銷的原因所在。
據悉,這種“飛單”情況在業內不罕見。
點評:
理財產品2012年出現大爆炸,但屢屢曝出的騙局說明了行業的浮躁和投資者的不成熟,這種情況如果惡化,恐怕監管層又要一刀斬亂麻,重回審批不放開的時代了。
香港地產商逼宮港府
香港地產商有點坐不住了。
12月7日,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等10多家香港地產商代表集體約見港府官員,強烈要求放寬買家額外印花稅條款,同時建議港府應向持有物業業權20%以上,且過去5年已持貨的發展商退還已繳交的買家印花稅。
有數據顯示,受樓市調控影響,香港樓市成交量環比大跌八成。這實際上便是港府實行被業界稱為“雙辣招”的調控措施—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兩項的調控結果。
早在前特首曾蔭權執政時期,香港就推出了買家印花稅措施,現任特首梁振英班子新推出的買家印花稅是在前者基礎上的加強版,主要針對的就是外來炒樓資金。但從執行效果看,不但外來資金受限,香港公司在投資置業時也會受到這項措施的制約,從而引發業界不滿。
有香港地產商說,如果港府明年1月份討論修訂買家印花稅相關條款時不做讓步,將會就此提出司法復核。
點評:
香港也是一座被地產綁架的城市,港府通過加稅方式來調控樓市,獲得民意支持,但香港地產商的利益卻又不能不平衡,政府與資本的博弈之中,“自由市場”更應該傾向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