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金入市?
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2011年12月17日表示,全國有2萬億元的養老保險金余額分散在各省,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3.9萬億元,扣除貸款后余額還有2.1萬億元。組織這4萬億資金,設立一個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者委托一個機構,投資資本市場,對全體居民都大有好處。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12月18日也表示,已就推動養老金、公積金等投資股市和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并在研究出臺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
郭樹清以社保基金為典型舉例說明,“在過去10年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9.17%,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例子。如果其他基金也能學習社保基金的例子,對國家、對這些機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莫大的好處”。
點評:養老金入市并非不可,保值增值也值得提倡,不過,在中國股市跌跌不休,10年來零漲幅的狀況之下,養老金入市的舉動更像是為了“托市”。 郭樹清本人也曾表示,中國股市是一個缺少回報的市場,它不僅不能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相反還會把投資者有限的財富蒸發掉,他并且奉勸低收入者遠離股市。在目前這種不斷擴容“圈錢”,監督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養老金入市可別把大家伙的養老錢也給虧沒了。
“公益型國企”遭質疑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2011年12月12日在2011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說,近幾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路徑日漸清晰,國有企業在向兩個方向集中,未來將逐漸形成兩種不同類型國企—公益型國企和競爭型國企。
邵寧的說法引來一片質疑聲。針對質疑,國資委澄清稱邵寧所言是指“具有公益性質的國企”,而非“公益型國企”。
按國資委的說法,具有公益性質的國企在中央企業層面包括石油石化、電網、通信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業。而競爭領域的國有大企業,中央企業占多數,包括寶鋼、中糧、一汽、中國建材等。
對于公益性質國企的壟斷地位,國資委稱:“有的行業產業集中度較高,但其中的壟斷因素并不表示其沒有公益性。”
點評:過去國資委給壟斷型國企制定了各種業績考核指標,都聲稱要做大、做強、做最賺錢的公司,出現虧損和受到質疑時又聲稱要做“具有公益性質的國企”,伸手要各種各樣的財政補貼,在競爭中享受各種政策保護,享受高工資、高福利。總之,變著法子維護自身的地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2011年12月12日~14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歷年來召開得最晚的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主要方向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和“惠民生”。總體調子為“穩中求進”。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