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利潤回升
今年以來最為讓人憂慮的制造業數據,正在呈現向好的跡象。
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5240億元,同比下降1.8%。9月當月實現利潤4643億元,同比增長7.8%,這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工業企業利潤首度由負轉正。
據統計,1~9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實現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5.6%;集體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7.6%;國企和外資企業同比均下降11%左右。
分行業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4個行業同比下降,1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同時顯示,2012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重新回到臨界點之上。
點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盈利雖然開始好轉,但中小企業目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這一方面與規模以上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靈活度較強有關,可能也跟政府擴大投資規模“穩增長”的受益程度有關。
溫州地價下跌
資本之城,炒房團生產地溫州,迎來了房價的大跌。
10月19日,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城市地價監測數據顯示,溫州再次以18.03%的降幅居于本季度住宅地價同比下降的城市之首。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全國地價監測數據中,溫州也曾跌幅居首。
據媒體報道,由于投資性資本進入,溫州房價曾一度快速上漲,并在2009年、2010年達到高位,有的樓盤價格甚至成倍上漲。當調控政策出臺之后,溫州的樓市開始降溫,一度火爆的樓盤價格逐漸回落。以溫州的豪宅項目鹿城廣場為例,2011年二手房轉讓價格最高可達8萬元/平方米,現在已降至4萬~5萬元/平方米。
從去年11月開始一直到今年8月,溫州土地市場就進入了市區住宅用地“零成交”狀態。今年上半年土地成交額21.18億,同比大幅下降84%,僅完成年度計劃數的14.7%。
過去,溫州制造企業“不務正業”投資房地產的現象普遍,2009年的數據顯示,當時溫州上規模企業中,約有70%的制造企業投資房地產。2010年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兩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有40多家制造企業涉足房地產開發。
點評:
溫州地價和房價的下跌與宏觀調控政策有關,與增加土地供應有關,但恐怕也與資本炒作投機之風的退潮有關,民間借貸“跑路潮”之下,房地產也難免波及。不過,這對于這個同時也是中國制造之城的地方重回制造業正軌,是有好處的。
投行大裁員
經濟增長放緩,股市慘淡,資本市場IPO收緊,作為“金飯碗”的投行業開始裁員了。
國內最大的投行公司中金公司是一個風向標,據媒體報道,中金公司內部員工說,公司決定裁員40人,主要集中在投行部門,裁員比例大約為全公司的10%。
受裁員傳聞波及的還包括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投證券等公司。
裁員與今年以來IPO審核速度的放緩密切相關,據Wind統計,截至10月31日,2012年新上市公司數量為154只,實際募集資金963.93億元,兩項指標相比2011年同期分別下滑37%和60%。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有39家券商完成IPO項目。其中,完成IPO項目排名靠前的5家券商占首發項目市場份額的45%。換言之,國內77家保薦機構中有38家今年尚未完成一單IPO項目,投行業務必然慘淡。
來自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77家券商共有10216名投行從業人員,包括保代、準保代和一般投行從業人員。
點評:
風水輪流轉,在市場上,還真的很難有總能拿高薪的行業。雖然中國股民過去幾年賠得很慘,但投行人士的薪水之高,令人艷羨。作為資本市場權貴體系中的一部分,這個行業也需要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