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晉艷
海軍總醫院干部神經內科,北京 100048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機體的腎臟功能發生進行性衰退,大量代謝產物潴留體內,機體內多種代謝發生紊亂,酸堿平衡嚴重失調,出現全身各系統癥狀[1-2]。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方法有血液透析、腎移植、腹膜透析、結腸透析、干細胞技術[3]。結腸透析操作較為簡便且價格便宜,不良反應較少,是早期和中期腎功能衰竭患者較為實用的一種治療方法[4]。老年患者多數患有肛門括約肌松弛等癥狀,插管后往往出現便意的時間較早,使得透析液在患者腸內的停留時間較短,影響了治療效果[5]。為了探討不同體位對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結腸透析效果的影響,本院選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78例,分別采用不同體位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78例,年齡為57~78歲,平均(65.3±12.9)歲,其中男61例,女17例。 原發?。禾悄虿∧I病患者3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37例,腎小動脈硬化患者5例,腎動脈狹窄患者4例。入選標準:患者均符合美國腎臟病協會透析質量控制倡議(NKF-DOQI)[6]指南的診斷標準,屬于慢性腎臟疾病Ⅱ~Ⅳ期,體內均未發生嚴重的代謝紊亂,均無心力衰竭、高血壓、感染等并發癥,近期內患者均未出現腸道和肛門區出血,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括約肌松弛且直腸環張能力弱。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結腸透析時采取常規左側臥位的患者39例為對照組,結腸透析時采取頭低臀高側臥位的患者39例為觀察組。兩組人員間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平均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前期均采用相同的飲食護理、血壓控制、酸中毒和貧血糾正等治療。對照組在結腸透析時采取常規左側臥位。觀察組在結腸透析時采取頭低臀高側臥位,將床頭降低10°,床尾抬高15°。儀器為JS-308型結腸透析機(廣州金健公司生產),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3 h,療程為12周。結腸透析方法具體為:先用純凈水清洗患者腸道,用量控制為10~20 L,至無糞便排出為止。將濃縮透析液按比例配制,進行結腸透析,在透析機中反復更換透析液,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透析液在其腸道中的停留時間。使用中藥湯劑進行腸道灌腸,保留時間盡量長一些。監測患者結腸透析前后的臨床指標,主要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透析灌注量、保留灌腸時間、血壓、心率、各種不良反應等。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肌酐下降幅度、尿素氮下降幅度、尿酸下降幅度、透析灌注量、保留灌腸時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x±s)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及心率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略有減小,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心率均略有增加,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在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及心率比較(x±s)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經尿排出體內毒素顯著低于正常人,使其經腸道的排毒量大幅增加,機體的結腸具有半透膜生理特性,具有較為良好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進行結腸透析時,可以利用患者的腸壁為透析膜,根據不同離子的濃度,進行跨結腸黏膜的吸收和分泌,使機體血壓循環中過量的毒素和代謝產物可以經結腸黏膜進入透析液,同時將透析液中的有用成分有效吸收進體內,進而改善機體的內循環,保持代謝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心血管和肺部的并發癥[7-8]。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血清肌酐下降幅度、尿素氮下降幅度、尿酸下降幅度、透析灌注量、保留灌腸時間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當患者的結腸處于較低水平位置時,使得直腸在高位,形成了一種重力反差,透析液更利于進入患者結腸,使得透析灌注量明顯增加。由于透析液流入了結腸,而減少了對機體直腸的刺激,從而間接增加了便意的延遲時間。由于患者的肛門位置較高,更利于透析液在結腸中的停留,不僅延長了透析時間,還減少了透析液的外流,顯著增加了透析灌注量和保留灌腸時間。觀察組患者血清肌酐下降幅度、尿素氮下降幅度、尿酸下降幅度均較大,原因在于患者腹肌和腸肌的肌張力嚴重減弱,且腸蠕動較為緩慢,大便容易在患者腸道內積滯,采用頭低臀高側臥位可以有效軟化患者的干硬大便,間接提高了清洗效果。
患者采用頭低臀高側臥位,使得其體液血流發生了重新分布,頭部的血流明顯增多,使得顱內壓升高,回心血量也直接增加,加重了患者的心臟負荷[9]。但研究中,患者的心率和血壓變化不明顯,并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可能與體位調整的幅度較小有關。小幅度低位使患者的腦氧含量有效增加,減輕了疲勞感,更易于患者接受。由于治療過程較長,醫護人員可以為患者進行適度的按摩和頸部活動,盡量避免患者肌肉僵硬和腰部酸痛等不適的發生。
由于老年患者肛門括約肌松弛,常規體位進行結腸透析時容易發生邊灌注邊流出的現象,使得灌注量明顯減少,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只能通過增加灌注次數來增強灌注效果,這樣容易造成患者腸道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組織的受損。采用觀察組的體位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灌注次數,減少對患者腸道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組織的損傷,減少患者的體力消耗和心理顧慮,使得患者更易接受,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結腸透析時采取頭低臀高側臥位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操作簡單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WU Mingju,SHU Kuohsiung,LIU Pihaw,et al.High risk of renal failure in stage 3B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under-recognized in standard medical screening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2010,73(10):515-522.
[2]atthias G,Eric S.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A model for an advanced ageing process[J].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10,45(10):797-800.
[3]Christopher J,Pino H,David H.Stem cell technolog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renal failure[J].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0,156(3):161-168.
[4]孫魯英,周靜威,劉尚建,等.結腸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6,13(6):9-11.
[5]劉法麗,孫玉紅,齊燕秋,等.清潔灌腸的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72-74.
[6]National KF.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erican J Kidney Dis,2002,39(Supple 1):S1-S266.
[7]肖麗佳,何玲萍,曹娟,等.結腸透析的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4):951-953.
[8]王海濤,黃遠航,陳娜,等.序貫結腸透析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早中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12):1106-1107.
[9]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