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吉波
海軍總醫院急診外科,北京 100048
股骨頸骨折是指由股骨頭下到股骨頸基底的骨折,老年人是股骨頸骨折的高發人群。老年人多伴有骨質疏松,骨質自愈能力較差,因此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多較差,所以股骨頸骨折手術方式的選擇卻仍存在爭議[1-2]。近年來我院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其中,女59例,男37例;年齡65~82歲,平均(72.0±6.4)歲?;颊呔沊線檢查確定診斷,并排除治療前喪失行走能力、既往有精神類疾病及合并其他長骨骨折患者?;颊呷脒x后隨機分為全髖關節置換組(50例)及人工股骨頭置換組(46例),兩組患者在術前性別分布、年齡分布、骨折類型及合并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對治療方法知情同意。
入院后先行患肢皮牽引或脛骨結節骨牽引3~5 d,拍攝X線片、CT,完善相關檢查,確定骨折類型、評估其嚴重程度和手術風險。全髖關節置換術組:患者取側臥位,取髖關節后側入路,顯關節囊,T形切開關節囊后,進行股骨頸截骨,股骨頭取出器取出股骨頭,切除圓韌帶,磨挫髖臼,選擇合適的臼杯安裝臼杯和襯墊,然后對股骨髓腔擴充,依髓腔情況和事先的評估,選用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體植入。假體安裝完畢后,將切斷的臀中肌、臀小肌縫合回原處,逐層關閉創口并留置引流管。人工關節置換組:患者側臥位,固定骨盆,取髖關節后側入路,切開關節囊,顯露股骨頭和骨折處,在小粗隆上方截斷股骨頸取出股骨頭,將髓腔內容物清除干凈,用擴髓器依次由小到大進行擴髓,依據個體股骨頭及髓腔情況選擇人工假體型號,以第三代骨水泥技術充填骨水泥,置入股骨假體柄,以股骨小粗隆位置作參照確定前傾角(保持前傾10°~15°),安裝完畢后將臀中肌等肌腱原位縫合,關閉切口,負壓引流。
患者術后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1~2 d拔除引流,術后應用利伐沙班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應用抗生素48 h。術后第2~3天,指導患者進行下肢肌肉等張收縮鍛煉,視骨折類型和骨質疏松情況,鼓勵患者早期下地活動。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颊叱鲈汉笠幝呻S訪1年,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療效評分(Harris)評分標準判定關節功能,100~90 分為優,89~80 分為良,79~70 分為可,<70 分為差。
采用SPSS 17.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全髖關節置換組多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比較(x±s)
全髖關節置換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0%,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9.6%,全髖關節置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患者(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1年,術后1、3、6及12個月全髖關節置換組患者髖關節Harris評分均高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Harris評分情況(x±s,分)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科創傷。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骨質強度下降,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發生骨折。由于多數老年人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長期臥床會導致這些疾病的加重,所以手術治療已成為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案,但對于哪一種術式更利于老年患者術后恢復,更具優勢,現在仍存在較大的爭議。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具有杜絕股骨頭壞死和解決了骨折不愈合等問題,并且降低了患者術后褥瘡、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3]。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時間短,創傷小,適用于年齡較大、全身一般情況較差、難以耐受較長時間手術、傷前活動能力低及術后功能要求低的患者[4],因此已日漸成為骨科醫師首選的術式[5]。但是股骨頭置換的并發癥問題不容忽視,尤其老年患者合并骨質疏松及髖臼窩退行性變的情況下,股骨頭假體對髖臼損傷導致的疼痛及假體松動等常導致患者術后關節功能不良及假體翻修,影響治療效果。
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可早期下床活動時間且關節功能恢復較好,近、中期并發癥較少,適用于年齡較小、全身一般情況較好、能耐受較長時間手術、術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6]。但其因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多,因此對于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手術風險較高[7-8]。我們的研究也證實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手術時間,損傷方面優于全髖關節置換術,但是術后的并發癥高于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1年中多次Harris評分顯示全髖關節置換組均優于人工股骨頭置換組,說明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這兩種手術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應該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術前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堅持個體化治療的原則,在充分評估手術風險的情況下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1]Khan RJ,MacDowell A,Crossman P,et al.Cemented or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J].Int Orthop,2002,26(4):229-232.
[2]Su H,Aharonoff GB,Hiebert R,et al.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do internal fixation and hemiarthroplasty differ[J].Am JOrthop(Belle Mead NJ),2003,32(3):151-155.
[3]王志剛.42例內固定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5):77-85.
[4]吳梅祥,白波.高齡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人工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的選擇[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09,3(3):315-319.
[5]Takaoka K,Nishina T,Ohzono K,et al.Bipolarprosthes re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necrosis of the femorhead[J].Clinorthop Relat Res,1992,277(4):121-127.
[6]黃少輝,何興國,吳偉華.人工股骨頭置換與人工全髖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吉林醫學,2006,27(1):34-35.
[7]湯傳亮,李波.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高齡股骨頸骨折臨床分析[J].中醫正骨,2008,20(8):69.
[8]曾德華,何小進.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和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5):1163-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