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勝 王達義 溫國宏 常 巍 李兵奎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脊柱外科,湖北十堰 442000
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指腰骶椎疾病手術后仍殘存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或比術前加重,或雖有暫時緩解而后又出現癥狀甚至加重,或術前無癥狀的部位出現新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1]。FBSS在腰椎術后患者中發生率高達10%~40%[2],探討FBSS的危險因素能夠降低發生率,為對癥治療提供依據,本文觀察了部分病例,分析了其FBSS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腰椎手術患者102例,男62例,女40例,年齡34~68歲,平均(48.22±3.18)歲。其中FBSS患者28例,行1次腰椎單純椎間盤切除術的患者12例,行1節段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術患者8例,行2節段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術患者3例,行3節段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螺釘系統內固定術患者5例。術后出現慢性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甚至跛行,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所有FBSS患者術前均進行X片、CT或MRI檢查。X線取正位片及伸區位動力側位片,正位片顯示椎間隙改變的為12例,椎體前緣肥大增生10例,腰椎骶化6例;過屈位側位片腰椎曲度減小16例,椎體水平前移≥2 mm患者8例,小關節退變4例。CT掃描顯示腰3、4椎間盤突出12例,腰4、5椎間盤突出8例,腰5~骶1椎間盤突出8例,其中合并側隱窩狹窄21例。其中15例行MRI,均顯示病變節段髓核信號減弱。
將FBSS患者作為觀察組,非FBSS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一般情況與可能的危險因素。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采用逐步回歸方法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或方差分析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91,P < 0.05)。性別比例(χ2=1.908,P > 0.05)與手術時間(t=0.021,P>0.0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x±s)
2.1.2 兩組自身因素比較 觀察組合并側隱窩狹窄的患者與對照組比較,兩組合并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302,P<0.05)。兩組 BMI≥25患者人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2.820,P >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自身因素比較情況[%(n1/n2)]
2.1.3 手術相關因素比較 回歸分析發現,術前與術中因素,如觀察組的手術指征不當(χ2=15.367)、手術方式不當(χ2=7.435)、 減壓范圍不當 (χ2=24.624)、 手術定位不當 (χ2=7.538)、椎間盤切除不徹底(χ2=7.644)和神經根減壓不徹底(χ2=13.200)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術后因素,如硬膜外疤痕粘連率 (χ2=14.442),椎間盤突出復發率(χ2=31.543)與椎間盤炎癥的發生率(χ2=24.468),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3、4。
表4 兩組術后手術相關因素比較情況[%(n1/n2)]
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影響FBSS發生的因素包括年齡,合并側隱窩狹窄及并發癥發生率,其中年齡越大發生FBSS的可能性越大,合并側隱窩狹窄及并發癥發生率也與FBSS發生率成正相關,手術指征不當、手術方式不當、減壓范圍不當、手術定位不當、椎間盤切除不徹底、神經根減壓不徹底的發生率、硬膜外疤痕粘連率、椎間盤突出復發率與椎間盤炎癥的發生率也與FBSS發生率成正相關。見表5。
研究發現[3-4]腰椎手術后,FBSS發生率較高,但是臨床上尚未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FBSS病因多且復雜,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治療因素,在椎板切除術或椎間盤摘除術后,醫生無法預知哪些特征的患者會發生FBSS,只有盡可能掌握影響FBSS發生的因素,針對相應的因素進行有效的預防,才能降低其發生率。
表3 兩組術前與術中手術相關因素比較情況[%(n1/n2)]
表5 影響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相關因素分析情況
本文通過對比發生FBSS與未發生FBSS患者的個體因素,發現年齡可能是影響FBSS發生率的因素,通過逐步回歸進一步證明了此觀點,且年齡越大FBSS發生率越高,與文獻報道一致[5]。這可能與老年患者腰椎退變明顯,骨質疏松[6],單純的影像學難以判斷受損的椎間盤,而導致盲目擴大了手術范圍[7],腰椎不穩,繼發腰椎管狹窄而增加發生FBSS的機會。另外老年患者由于其血管脆性增加,在術中出血或滲血量較多,易增加術后硬膜外瘢痕形成導致FBSS。
同時發現合并側隱窩狹窄患者FBSS發生率高,這可能因術中切除了過多關節突關節,而且使手術創口暴露范圍擴大,對局部總之反復牽拉,導致術后感染增加。而術后合并癥發生率高增加了炎癥反應[4],此兩個因素都加劇了瘢痕組織形成,增加了瘢痕粘連致椎管狹窄的幾率。本文結果同時發現性別、BMI和手術時間并不影響FBSS發生率。
本文通過回顧性比較兩組的術前、術中和術后的手術相關因素,以及通過逐步回歸計算發現手術相關因素如手術指征不當、手術方式不當、減壓范圍不當、手術定位不當、椎間盤切除不徹底、神經根減壓不徹底的發生率、硬膜外疤痕粘連率、椎間盤突出復發率與椎間盤炎癥的發生率,而自身因素往往又直接或間接影響或導致手術相關因素的發生,與部分文獻報道一致[8-9]。因此在術前明確診斷,根據個體自身因素指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并在術后早期進行腰背等肌肉功能鍛煉,防治術后并發癥發生,才能有效降低FBSS的發生。
總之,只有在不斷的臨床實踐中,掌握影響FBSS發生的相關因素并針對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才能降低腰椎手術后FBSS的發生率,提高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
[1]Fakhr Tabatabaei SA,Shirani M.Recommended protocol for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J].Tehran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2011,54(1):18-23.
[2]夏紅濤,安連生.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發生原因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2):68-70.
[3]Taylor RS,Ryan J,O'Donnell R, 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J].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0,26(6):463-469.
[4]徐天同,夏英鵬,賈宇濤,等.腰椎術后綜合征病因分析及治療對策[J].天津醫藥,2009,37(7):564.
[5]鄒德威,譚榮,馬華松,等.下腰椎手術失敗原因分析及再手術治療[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5,15(9):524-527.
[6] Sam Eldabe.An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of pain,function,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treated with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or conventional medical management[J].Neuromodulation,2010,13(3):201-209.
[7]馮燦林,涂平生.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治療探討與預防[J].當代醫學,2009,15(16):65-66.
[8]Li B,Xu B,Yuan Y,et al.Preestimation-based array interpolation approach to coherent source localization using multiple sparse subarrays[J].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2009,16(2):81-84.
[9]D Alfsmann,HG Goeckler.Frequency-domain magnitude constraints for oversampling complex-modulated NPR filter bank system design ensuring prescribed signal-to-distortion ratio[J].Electronics Letters,2010,46(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