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
直腸癌是指發生于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至齒狀線之間癌腫,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治療直腸癌的術式有多種,如局部切除術、Miles術、Dixon保肛術、Hartmann術等[1]。本研究即旨在對比分析Dixon保肛術與Miles術治療直腸癌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93例直腸癌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齡39~63歲,平均(51.2±5.2)歲;Dukes分期包括A期19例,B期34例,C期27例,D期13例。根據手術方式將上述患者分成2組,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Dixon保肛術:要求遠端切緣距離癌腫的下緣3cm以上。Miles術:切除范圍應包括乙狀結腸遠端、腸系膜下動脈及其區域淋巴結、全部直腸、全直腸系膜、坐骨直腸窩內脂肪、肛提肌、肛管、肛門周圍5cm直徑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全部肛門括約肌,并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狀結腸單腔造口。所有患者在術后1個月內開始常規化療,化療方案為奧沙利鉑+四氫葉酸+氟尿嘧啶,或者阿霉素+四氫葉酸+氟尿嘧啶;對Dukes分期為C、D期的直腸癌患者術后給予放療。
采用Karnofsky功能狀態評分標準對本研究的直腸癌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分。
在患者治療結束并出院后,我們將對其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3年,隨訪方式包括門診就診、電話、信件、E-mail等方式,記錄每個患者的生存狀況。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率之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或校正x2檢驗,均值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腫瘤復發率、腫瘤轉移率、3年存活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腫瘤治療指標的比較[n(%)]
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為(74.3±9.2),對照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為(59.1±10.3)。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意義(t=5.2327,P=0.0139)。
Dixon保肛術、Miles術是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常用方法,兩種方法治療直腸癌各有其適應證,前者適用于距齒狀線5cm以上的直腸癌,后者適用于腹膜折返以下的直腸癌[2]。兩種術式治療直腸癌的療效均得到了臨床上的肯定,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腫瘤復發率、腫瘤轉移率、3年存活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因為Miles術具有切除范圍廣、永久性腸造口等缺陷所致,患者在術后的排尿功能、排便功能、性功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綜上所述,兩種術式治療直腸癌患者的療效相近,但是接受Dixon保肛術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要高于接受Miles術的患者[3]。
[1]Viani GA,Stefano EJ,Soares FV,et al.Evaluation of biologic effective dose and schedule of fractionation for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meta-analyses and meta-regression[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80(4):985-991.
[2]Hoshikawa T,Mukai M,Oida Y,et al.Pelvic recurrence after Miles'operation for anastomotic recurrence in a patient with stage I rectal cancer invading the proper muscle layer:Case report[J].Oncol Rep,2007,17(4):743-746.
[3]胥廣才.低位直腸癌低位前切除保肛術分析[J].當代醫學,2010,17(2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