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張巧花
惡性淋巴瘤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惡性淋巴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大多數來源于B淋巴細胞,約95%以上的B細胞性NHL免疫組化提示CD20陽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NHL中最常見的一種亞型,約占NHL的30%[1]。DLBCL為一種高度惡性、對化療相對敏感的淋巴瘤,有易復發耐藥,再次緩解率低、緩解維持時間短的特點。故選擇一針對上述特點防止復發耐藥的治療方案,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中藥復方制劑因其具有活性組分多,作用靶點多及作用途徑多等特點,使其在藥理活性方面,表現為多效性,復雜性和某些成分的雙向調節性[2]在聯合化療治療方面,擁有獨特療效。本研究觀察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CTOP方案對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生活質量及免疫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山西省腫瘤醫院血液科住院治療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初治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0~78歲,中位年齡47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組織學及免疫組化檢查確診,所有病例且至少有一個在影像學下可測量的病灶。所有患者經彩超、CT、或PET-CT檢查后,按Ann Arbor標準分期Ⅰ期7例、Ⅱ期17例,Ⅲ期24例,Ⅳ期2例,B癥狀患者28例。根據年齡、臨床分期、血清乳酸脫氫酶(LDH)、結外病變以及體能狀態(ECOG評分)確定國際預后指數(IPI)評分。全部患者體力狀況ECOG評分≤2分,KPS評分≥60分,預期生存時間≥3月,無重要器官功能嚴重損害,并排除第二腫瘤。根據治療方法分為,治療組26例,對照組24例。兩組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結果均正常,無化療禁忌證。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分期、IPI評分、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選25例健康患者為健康組,男13例,女12例,中位年齡45歲。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復方苦參注射液(巖舒,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1231)30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共14 d,休息7 d后重復使用;CTOP方案:環磷酰胺(CTX)750 mg/m2,靜脈滴注,第1天,長春新堿(VCR)1.4 mg/m2,靜脈滴注,第 1 天,吡柔比星(THP)60 mg/m2,靜脈滴注,第1天,強的松片(PDN)100 mg,口服,第1~5天;21 d為1個周期。對照組:單純使用CTOP方案,用法及用量同治療組。兩組患者均于2周期治療后評價生活質量情況及免疫功能情況),化療、止吐預處理相同。
1.3免疫功能測定方法 采用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法(APAAP法)于化療前及第2周期化療結束后第7天采空腹靜脈血,檢查T細胞亞群及NK細胞活性。
1.4評價標準 生活質量(QOL)評價,采用孫燕[3]提供的惡性腫瘤QOL調查表并參閱相關文獻[3-5]修改制定了生存質量(QOL)調查評分標準:QOL評分是從: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屬理解與配合、同事理解與配合、自身對癌癥的認識、對治療的態度、日常生活、治療的副作用及面部表情12個方面進行評分。各項指標根據的由重到輕變化分為1~5分。于治療前及用藥后1周由三名醫師根據標準評分,求平均值。生活質量滿分為60分,生活質量極差<20分;差21~30分;一般31~40分;較好41~50分;良好51~60分。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生活質量評分上升>5分,KPS評分上升>10分,體重2月內增加2 kg;穩定:較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增加或減少<5分,KPS評分增加或減少<10分,體重增加或減少<2 kg;降低:生活質量較前下降>5分,KPS評分下降>10分、體重兩月內減輕>2 kg。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 治療后2組生存質量總改善率為80.0%,治療組治療后生存質量較對照組明顯改善,(χ2=5.128,P=0.024),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后生存質量改善結果(例,%)
2.2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 與空白健康組比較,兩組治療前CD3+、CD4+、CD4+/CD8+、NK水平均低于空白健康組(P<0.05)。治療組治療后CD3+、CD4+、CD4+/CD8+、NK細胞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明顯升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D8+較治療前稍下降;對照組治療后各免疫指標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變化比較(x ± s,%)
化療是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作用,在治療同時,也使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免疫功能降低,因此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其發病常伴有免疫功能異常,和鋼[6]和劉華等[7]在既往的研究中表明,機體免疫功能改變在惡性病變中起重要作用,在治療、和預后判斷中均有一定臨床價值。淋巴瘤的發生是機體受外環境的不良刺激和機體內在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免疫功能紊亂,免疫監控能力下降,導致機體易患淋巴瘤,因此,從免疫途徑對該病進行干預,對淋巴瘤則可起到治療作用[8]。
所以在腫瘤過程過程中,殺傷腫瘤細胞與保護機體功能同等重要。T淋巴細胞亞群在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期亞群CD+4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對細胞免疫起正調劑作用,CD+8細胞為抑制性T細胞,對細胞調節起負調劑作用,CD+4/CD+8比值可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CD+3、CD+4細胞降低,CD+8細胞增多,CD+4/CD+8比例失調,NK細胞活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從而導致機體的抗腫瘤功能下降[9]。中醫藥主要發揮減毒、增敏、抗癌及扶正的作用。復方苦參注射液由苦參、白土苓、土茯苓、靈芝、首烏、五靈脂等多種藥材制成,含有苦參總堿、皂苷、氧化苦參堿等多種活性抗癌成分。研究證實,苦參總堿等通過影響端粒酶作用,對惡性腫瘤細胞有直接殺滅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向正常細胞分化和促進細胞凋亡作用[10],可以顯著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對自然殺傷細胞和T細胞亞群作用明顯[11],是良好的免疫調節劑;并通過阻斷腫瘤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12]。
綜上所述,本文觀察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CTOP方案化療及單純CTOP方案化療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并評估治療后對患者生活質量(QOL)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存質量改善率分別為92.3%(24/26)與66.7%(16/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28,P=0.024)。所有患者免疫指標除CD+8外,均低于健康組,治療組治療后CD+3、CD+4、CD+4/CD+8、NK細胞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明顯升高,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D+8較治療前稍下降;對照組治療后各免疫指標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結果與國內報道相一致[13]。說明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CTOP方案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可以作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化療的輔助用藥。
[1]Morton LM,Wang SS,Devesa SS,et al.Lymphoma incidence patterns by WHO subtype in United Sates,1992-2001.Blood,2006,107(1):265-276.
[2]魏永燕.劉培勛.中藥復方現代研究新技術新方法的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11):1050-1052.
[3]孫燕.癌癥疼痛的綜合治療.實用腫瘤雜志,1992,7(2):119.
[4]石智勇,李春亞,張玉杰.康復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自評量表編制與檢驗.現代康復,2000,4(9):1302-1303.
[5]侯少洋.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分析.現代康復,2000,12(4):1806-1807.
[6]和鋼,李錦。淋巴結外惡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免疫指標測定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1):1153-1154.
[7]劉華,王蔚,鄭垂志.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研究.白血病.淋巴瘤,2009,18(3):166-168.
[8]張新華,冉啟杰,熊金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治療進展.臨床血液學雜志,2009,22(3):282-284.
[9]Oka M,Yoshino S,Hazama S,et al.Immunological analysi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abdom inal and intrapleural injection of lentinan for malignant ascites and pleural effusion.Biotherapy,1992,5(2):107-112.
[10]程向東,杜義安,黃靈,等.苦參堿在調節Bax和Bcl-2蛋白表達誘導HepG2細胞凋亡中的作用.中國腫瘤臨床,2008,35(12):711-713.
[11]李 建國,伍斌,謝紅付,等.氧化苦參堿對CD4+、CD調節性T細胞(Tr)和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中國現代醫藥學雜志,2008,18(8):993.
[12]關季娟,廖江寶,肖小煒.巖舒注射液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輔助作用.中國實用醫藥,2007,2(24):93.
[13]鄭培實,張陽,戴朝霞,等.地榆升白片對彌漫大B淋巴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山東醫藥,2010,50(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