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林波
現在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威脅公共健康的主要問題。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估計全球約有2.25億例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糖代謝異常所致的靶器官損害是影響糖尿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有報道[2],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所致的最常見死亡原因。本文就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脈造影特點進行相關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50例非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觀察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觀察組80例患者中男58例,女22例;年齡45~85歲,平均58.7歲;糖尿病病史1~13年,平均6.7年;冠心病病史1~7年,平均2.6年。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39例,女11例;年齡47~82歲,平均59.1歲;糖尿病病史1~10年,平均6.5年。兩組患者從年齡、性別、冠心病病史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行選擇性冠脈造影,按照冠脈官腔狹窄度超過50%為標準判定為陽性,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冠脈血管受累數目及狹窄程度。其中管腔狹窄>50%但≤75%為中度狹窄,管腔狹窄>75%為重度狹窄。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冠脈造影血管受累情況分析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冠脈造影血管受累情況分析(n,%)
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以三支病變、多支病變為主,分別占47.5%、26.3%,對照組患者以單支病變、雙支病變為主,分別占34.0%、52.0%。兩組患者各項病變受累情況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冠脈血管狹窄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度狹窄17例,重度狹窄63例,重度狹窄率為78.8%;對照組患者中度狹窄32例,重度狹窄18例,重度狹窄率為36.0%。兩組患者冠脈血管重度狹窄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具有統計學意義。
現在臨床實踐及研究普遍認為,糖尿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幾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本文通過對兩組冠心病的冠脈造影結果進行比較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狹窄更為嚴重-受累的冠脈呈現多支性、狹窄程度嚴重。在許多文獻報道中均表明冠脈造影可準確反應冠狀動脈的血液灌流情況,可對冠脈狹窄等病變提前做出準確性診斷,同時也對預防控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有利的依據。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受損較普通冠心病患者更加嚴重,且冠脈受損呈現彌漫性、多支性、高度狹窄性。關于糖尿病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多數學者認為這與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導致的冠脈血管損害有關[4]。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誘發冠脈血管的粥樣硬化進程,從而加重由老年動脈硬化誘發的冠脈血管損害。
本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脈損害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嚴重,前者以三支病變、多支病變為主,兩者可占全部冠脈病變的70%以上;后者以單支病變、雙支病變為主,兩者約占全部冠脈病變的80%左右。比較兩組患者的單一冠脈病變均呈現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由于糖尿病本身引起的多種代謝障礙造成血脂血糖異常,這些危險因素相互作用最終造成血管壁受損的惡性循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脈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嚴重,本研究觀察組管腔狹窄>75%者63例,重度狹窄率為78.8%,遠遠高于對照組的重度狹窄率(36.0%),這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惡性循環改變有密切關系,且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機制促進了冠脈管壁細胞膜異常平滑肌的增生,加速了冠脈血管壁粥樣硬化的發展進程。通過這些研究結果我們可以評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險程度,根據糖尿病病程及程度積極防治心血管相關并發癥,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1]駱建華.羅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吉林醫學,2011,13(33):668-670.
[2]奚志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HbA1 c、CRP及膽紅素的測定與臨床價值.中國醫藥科學,2011,16(22):1452-1453.
[3]黎雅清,張家俊.頸動脈及下肢動脈硬化在預測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醫學綜述,2011,8(22):365-368.
[4]戚文威.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12(6):774-775.